纳塔莉娅•贝斯梅尔诺娃(Natalia Bessmertnova)

全名为纳塔莉娅•伊戈蕾夫娃•贝斯梅尔诺娃(Natalia Igorevna Bessmertnova),1942年7月19日生于莫斯科,当时正值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后的几个星期。父亲伊伊戈尔•波里索维奇•别斯梅尔特诺瓦(Igor Borisovich Bessmertnova)为军医,母亲安东尼娜•雅科夫莱夫诺•贝斯梅尔诺娃(Antonina Yakovlevna Bessmertnova,当时只有21岁)是一位家庭主妇。父亲不久上前线,母亲和女孩也撤离了莫斯科,直到胜利后,全家才团聚。她的家庭中没有人从事艺术,但娜塔莉娅和她的妹妹塔季雅娜都被芭蕾所深深吸引,两个女孩都成为了莫斯科舞蹈学校的学生。塔季扬娜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儿童时代她在莫斯科少先宫,开始进行舞蹈训练课程。1953-1961年,继续在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学校(Bolshoi Moscow Ballet School)学习,她的第一位老师是来自圣彼得堡的玛丽亚•科祖霍娃(Maria Kozhukhova),严格、自律地她仍然记得传奇人物奥尔加•斯佩茜夫特祖娃(Olga Spesivtzeva)。贝斯梅尔诺娃的才华被老师注意到,并成为她最喜欢的学生。甚至在几年的学习期间,贝斯梅尔诺娃和米哈伊尔•拉夫洛夫斯基(Mikhail Lavrovsky)的双人舞的组合已经形成。娜塔莎是她的宠儿。然而,1959年,62岁的玛丽亚•阿列克谢耶夫娜去世,这位有抱负的舞蹈家进入了索菲娅•尼古拉耶夫娜•戈洛夫基娜(Sofya Nikolaevna Golovkina)的班级。在期末考试中,该生精彩地表演了48个“挥鞭转”(fouettes),并在古典舞中获得最高分A+,这是学校的历史上期末考试第一个获得A+特优成绩的学生。
她是首位还未毕业便在莫斯科大剧院跳舞的学生并在她的老师鼓励下,成为专业舞蹈演员。1961年大学毕业后,贝斯梅尔诺娃被莫斯科大剧院录取。开始了她的表演生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艺术家的主要舞伴是米哈伊尔•拉夫洛夫斯基,但作为一个抒情的女主角-无论是外部条件和内在的天赋的本质都体现在这一点。1961年,她在芭蕾舞团首演《肖邦风格》(Chopiniana)(即《仙女们》(Sylphides)中的的第七华尔兹和玛祖尔卡时,在其中就显示出她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演出给俄罗斯公众留下了同样深刻的印象。在《生命册页》中的安德烈。1962年,随团在伦敦访问首场演出的《天鹅湖》中跳三大天鹅之一独舞,获得了成功。1963年,出演由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Rostislav Zakharov)根据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ff)音乐创作的《灰姑娘》(Cinderella)中饰演秋天仙女。她一贯以抒情柔美的线条气质,完美无瑕的高超舞技见长。初出道时,她的表演往往散发着一种纯真自然、简朴直率的美感。
自1963年以来,娜塔莉亚•贝斯梅尔诺娃一直是大剧院的首席舞者。
在1963年,一开始,她在俄罗斯伟大的舞蹈家加丽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成为了她的老师和导师,在乌兰诺娃的指导下排练《吉赛尔》,但她们的关系并不好,这个学生不时地和伟大的芭蕾舞演员在争论。当列昂尼德•拉夫洛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得知此事后,他自己也开始与她一起研究《吉赛尔》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她交给了奥尔加•约丹(Olga Yordan),然后,永远地交给了玛丽娜•蒂莫费耶夫娜•塞米诺诺娃(Marina Timofeevna Semyonova)。1963年11月20日,这位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和拉夫洛夫斯基一起表演的《吉赛尔》迷住了莫斯科的观众,以其特殊表现力,脱颖而出,从而使她声名大噪,这是她饰演第一个主角,似乎恢复了浪漫主义芭蕾的精髓。这好是她的表演生命中最重要的了一个浪漫的角色。

《吉赛尔》的成功为贝斯梅尔诺娃赢得了一个浪漫舞者的角色。在她的舞台生涯中,这位芭蕾舞演员已经跳过约200次吉赛尔,她也是用《吉赛尔》结束了她辉煌的职业生涯。舞蹈的可塑性和灵性,特殊的音乐性,微妙的词句和表现力——所有这些品质使艺术家能够以同样完美的方式表演各种不同的芭蕾:从古典到现代,从让•科拉利和马里于斯•佩蒂帕到卡西扬•格列伊佐夫斯基和阿萨弗•梅谢列尔。她还因对苏联芭蕾舞剧的诠释而受到赞赏。她演出的剧目,包括:《天鹅湖》中里美丽的奥吉塔和遭诅咒妖冶的黑天鹅奥吉莉娅两个角色,格外传神兼别具个人的风范。在扎哈罗夫编导的《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i)中饰演被俘的波兰公主玛丽娅、在卡西安•格列佐夫斯基(Kasyan Goleizovsky)编导的《莱莉和梅努恩》(Leili and Mejnun)中饰演莱莉、《帕格尼尼》中的缪斯、《玫瑰幽灵》中饰演少女。在列昂尼德•拉夫洛夫斯基编导的芭蕾舞剧《罗密欧和朱丽叶》中都饰演了朱丽叶这个角色。她被公认为俄罗斯芭蕾最好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她经常被拿来与乌兰诺娃和奥尔加•斯佩茜夫特祖娃作比较,她也没有在这样的比较中失败。
自1964年以来,贝斯梅尔诺娃一直参与芭蕾电影的拍摄,25年来,她出演了近20部芭蕾电影。
1968年,27岁的她嫁给比她年长14岁的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i Grigorovich),成为其第二任妻子。格里戈罗维奇则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一名工程师,1965年离婚)此后,格里戈洛维奇为她身兼数职。在认识了尤里•格里戈洛维奇之后,芭蕾女首席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贝斯梅尔诺娃不仅成为莫斯科大剧院首席芭蕾大师的妻子,而且还是他的缪斯女神,合作特别富有成果。合作帮助贝斯默特诺娃展现了她天赋的最好方面:令人惊叹的音乐性,无可挑剔的技巧,微妙的即兴创作能力,艺术表现力。贝斯默特诺娃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她有能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抒情的女主角。
在格里戈洛维奇编导的作品中,她主要表现为一个抒情悲剧的女主人公:《斯巴达克斯》(Spartacus)中的脆弱而坚强的弗里吉亚(Phrygia),给人特别强烈的印象,是一个从凄美到叛逆的妻子形象。《爱的传奇》(Legend of Love)中的优雅而温柔的希琳,《雷蒙达》中的高傲而威严的雷蒙达。在格里戈洛维奇的作品中,这位芭蕾女首席成为了《伊凡雷帝》中的阿纳斯塔西娅第一位表演者,《黄金时代》中的丽塔,《安加拉河》中的瓦伦蒂娜,她也是第一个在大剧院演出《罗密欧和朱丽叶》中朱丽叶一角的演员。
在格里戈罗维奇自1964-1995年出任莫斯科大剧院艺术总监期间,她均被安排领衔主演无数经典芭蕾舞剧的女主角,她除演尽所有古典芭蕾经典剧目外,还经常演出由格里戈罗维奇专门为她编排的角色,其中包括:《恐怖的伊凡》(Ivan the Terrible,1975)中饰演美丽圣洁的皇后阿娜丝塔茜娅。1976她在《安加拉河》(Angara)中的女主角瓦伦蒂娜,这是一部讲述在西伯利亚修建大坝的现代芭蕾舞剧,但很快就从保留剧目中消失了。1982年,她在《黄金时代》中饰演丽塔,这是格里戈罗维奇为她创作的最后一个角色。《黄金时代》是肖斯塔科维奇作曲,年轻的伊雷克•穆哈梅多夫(Irek Mukhamedov)在其中鲍里斯(Boris),芭蕾舞剧首演后好评如潮,致使他俩在国际舞坛备受加倍推崇。
她还在格里戈洛维奇复排的《天鹅湖》、《胡桃夹子》、《雷蒙达》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担任主角。

她除去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芭蕾舞剧,不仅是苏联首都的观众为贝斯梅尔诺娃鼓掌。作为客席舞者参加了包括:芬兰赫尔辛基国家歌剧院(吉赛尔,1966年),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奥杰塔/奥黛尔,吉赛尔,1970-1971),米兰(奥吉莉娅/奥吉塔,1970年;斯卡拉歌剧院,吉赛尔,1977年),罗马歌剧院(吉赛尔,1970年;奥吉莉娅/奥吉塔, 1980年),华沙国家大剧院(吉赛尔,1971年),奥斯陆歌剧院(奥吉莉娅/奥吉塔,1972年),挪威皇家歌剧院(吉赛尔,1972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芭蕾(《胡桃夹子》中的玛莎,1973年),巴黎国家歌剧院(《伊凡雷帝》中的阿纳斯塔西娅, 1976年;吉赛尔,1977年;朱丽叶,197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芭蕾舞团(奥吉莉娅/奥吉塔,1979年),以及威斯巴登,巴塞尔,都灵,土伦,尼斯,卢布尔雅那,诺维萨德,萨格勒布,东京的芭蕾舞团。1973年,她出现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上,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犹太裔音乐和戏剧制作人索尔•胡罗克(Sol Hurok)诞辰85周年而举办的盛大音乐会,她的演出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她能在莫斯科大剧院独居首席30年,跟格里戈罗维奇有很大的关系,不是说她的艺术造诣不够,事实上应当说她确实相当出色。但在俄罗斯大师级芭蕾舞者实在是太多了,格里戈罗维奇对她的偏爱,客观上压制了大批优秀女演员的发展机会,这显然是很不公平。几十年来,相当多的苏联一流芭蕾女首席沦为她的陪衬,最优秀的男演员都被调用作她的舞伴,一定程度客观地上造成莫斯科大剧院人才凋零、流失。其他苏联优秀舞蹈家的舞迷一直怨声载道,甚至称她为"贝大妈",讥讽其将近50岁的高龄,还扮天真,出演十六七岁的少女吉赛尔,十分肉麻。又指其虽然四肢修长,但技术动作僵硬,缺乏美感。某些言论可能失于偏激,但可以理解,舞迷们所热爱的那些芭蕾舞艺术家,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芭蕾舞演员的艺术青春本来短暂,哪里经得起长期地坐冷板凳,眼见年华悄然流逝?这一切,从根本上讲是体制问题。而格里戈罗维奇夫妇用权占据舞台,似乎艺德平平,缺乏自我约束力,也不能全部归罪于体制。话说回来,最杰出的编舞大师,都有各自的"缪斯",如苏珊娜•法雷尔(Suzanne Farrell)之于中期的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达尔塞•布塞尔(Darcey Bussell)之于后期的肯里斯•麦克米伦(Kenneth MacMillan)等等。这些大师各自选定了一个女演员,认为此人最适合诠释他们的作品,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大量作品专门为之度身定制,这也成为惯例。
此外,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官方认可的彩色剧目图册,大量刊登她的演出剧照。
格里戈洛维奇一直强调,他创作的芭蕾舞剧不是为了他的妻子,而是为了一位杰出的芭蕾女首席贝斯梅尔诺娃。他由衷地为他的妻子感到骄傲,她的才华、智慧和独立。然而,即便如此,1988年,格里戈洛维奇以退休年龄为理由解聘剧院已到退休年龄的8名明星舞者,其中包括:马里斯•利耶帕(Maris Liepa),48岁的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Ekaterina Maksimova),米哈伊尔•拉夫罗夫斯基(Mikhail Lavrovsky),53岁的妮娜•蒂莫菲耶娃(Nina Timofeeva),63岁的玛雅•普利塞茨卡娅(Maya Plisetskaya),41岁的纳塔莉娅•贝斯梅尔诺娃(只是象征性),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人指控双重标准,他就表现出了他的公正态度。但很快,娜塔莉亚•贝斯梅尔诺娃在大剧院担任了芭蕾指导和老师的工作,从1988年直到1995年,她学生中有鲁斯兰•斯克沃尔佐夫(Ruslan Skvortsov)、阿纳斯塔西娅•沃洛奇科娃(Anastasia Volochkova)和叶夫根尼•伊万琴科(Evgeny Ivanchenko)。不幸的是,她为这个剧院奉献了30多年的创作生涯,但演出并没有圆满结束。与尤里•格里戈洛维奇有关的丑闻也影响了他的妻子。她最后一次出现在莫斯科大剧院舞台上是在1994年,再次表演的角色是吉赛尔。
她的舞伴是当时最好的舞者:马里斯•利耶帕, 米哈伊尔•巴雷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 米哈伊尔•拉夫罗夫斯基, 尤里•博加特廖夫(Yuri Bogatyrev), 亚历山大•戈杜诺夫(Alexander Godunov),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
多年来,莫斯科芭蕾舞团对格里戈罗维奇的独裁作风早已不满,已是雷声隆隆,格里戈罗维奇因体制改革、权力斗争,他的对手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终于获得了胜利,他被迫离任大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的职位,她作为格里戈罗维奇的妻子,在群星璀璨的莫斯科大剧院,她一枝独秀了30年之久,难免要担负起骂名,所以她的丈夫的下台是必然趋势。直至1995年3月7日,在一系列的丑闻和对抗之后,大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写了辞职信。贝斯梅尔诺娃亲自将这封辞职信交给了文化部。几天后,也就是3月12日,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快要演出了。大厅挤满了人,但是指挥没有出来。格里戈洛维奇的支持者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拒绝表演,一半的艺术家没有穿着舞台服装,贝斯梅尔诺娃也没出息有穿着朱丽的叶服装,参加了一个历史性的罢工,他们公然站在大剧院舞台上向前来欣赏《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对观众宣称,舞者罢跳一天,以示抗议迫令其丈夫下台的指令,抵制新的艺术总监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从而导致取消了一部分的演出计划。几天后,管理层指责她煽动组织了这次集体罢工,她被大剧院芭蕾舞团开除。然而,得知此事后,她告上了法庭,最后她胜诉。1995年3月20日,在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被任命为大剧院艺术总监的那天,她将法院的裁决书以及辞职信交给了大剧院管理层,离开了大剧院。自此,她便跟大剧院芭蕾舞团断绝了联系。
离开剧院后,她作为格里戈罗维奇的助理编导,指导舞者排演其首演经典剧目,从1995-2007年,她担任尤里•格里戈罗维奇在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团上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99年),《伊凡雷帝》(2001)。
她还协助丈夫组织和参与舞蹈活动,如莫斯科贝诺伊斯国际舞蹈家协会(Benois de la Danse)。后两人移居俄罗斯南部克拉斯诺达尔(Krasnodar)定居,在那里她与格里戈罗维奇指导当地芭蕾舞团,并自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克拉斯诺达尔尤利•格里戈罗维奇芭蕾舞团,在各地巡回演出。
2000年,阿纳托利•伊克萨诺夫(Anatoly Iksanov)担任新的艺术总监和导演,贝斯梅尔特诺娃回到大剧院,在2001年至2003年,作为一名编舞助理和排练教师,他参与了几十部作品的创作。其中最成功的有: 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了包括:(《天鹅湖》(2001年),《爱的传奇》(2002年),《雷蒙达》(2003年),《黄金时代》(2006)。还与格里戈罗维奇其它芭蕾舞团上演经典芭蕾舞剧,其中包括:《雷梦达》(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歌剧院,1997年);《胡桃夹子》(布拉格国家剧院,2001年),摩尔多瓦国家歌剧院,1998年;布拉格国家剧院,1998年和伊斯坦布尔歌剧与芭蕾舞剧院,2001年);《睡美人》(华沙国家大剧院,与意大利热那亚卡罗•费利切剧院合作,1996- 1997年),《爱的传奇》(伊斯坦布尔歌剧与芭蕾舞剧院,2000年),《斯巴达克斯》(韩国首尔国家芭蕾舞团,2001年),《伊凡雷帝》(巴黎芭蕾舞团,2003年)。
多次在国际芭蕾舞比赛中担任评委,其中包括:莫斯科,保加利亚瓦尔纳以及瑞士洛桑——洛桑大奖赛”(1995);名古屋(2001- 2004年,2001年,2004年全日本芭蕾舞比赛主席)。
2005年,前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明星舞者伊雷克•穆哈梅多夫(Irek Mukhamedov)对媒体坦率地说:"跟'老板娘'跳双人舞真个是不一样的滋味,因为你会时刻处于巨大的压力下,并需自始至终施展无比的控制能力,务求不会令'老板娘'感到丝毫的不称心。与此同时,当然还得让'老板'满意我的表现。话说回来,我学到的东西比跟其他女舞伴一起合作要更深入和充实,因为格里戈罗维奇和她双管齐下地鞭策监督我的表演,促使我获得更全面丰盛的艺术指导。她是位了不起的女子,她在台上扮演不同类型的人物,维妙维肖,感染力特强。与她一起表演,让我获益良多。"
由于健康原因,她于2007年停止了工作。
尽管婚姻美满,但这位芭蕾女首席并没有孩子。她的侄子米哈伊尔•贝斯梅特诺夫(Mikhail Bessmertnov)成了她的“儿子”。他和同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舞蹈演员妹妹塔季扬娜•贝斯梅尔诺娃(Tatyana Bessmertnova,生于1947年)以及她的丈夫是贝斯梅尔诺娃病重时唯一被允许进入医院的人。很长一段时间,医生无法诊断出这位艺术家。本来就很苗条的贝斯梅尔诺娃因为肾病变得非常瘦弱。不久,她开始感到剧痛。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贝斯梅尔诺娃病情加重。据熟悉贝斯梅尔诺娃家人的著名评论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维塔利•沃尔夫(Vitaly Wolf,1930年5月23日-2011年3月13日,)说,贝斯梅尔诺娃的痛苦如此强烈,以至于天生健康的贝斯梅尔诺娃开始想自杀。但即使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她也没有停止想她的丈夫,以他的事情和关心为生。
亲近的人以及贝斯梅尔诺娃自己都明白自己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尽管忍受着极度的痛苦,尤其需要丈夫的关注,但当格里戈洛维奇需要去首尔时,她还是坚持让丈夫先考虑上演芭蕾,他的妻子并没有劝阻他去出差,相反,她说他不应该忘记工作。不幸的是,这是编舞最后一次看到他的缪斯活着。贝斯梅尔诺娃在她丈夫离开后就生病了。当格里戈洛维奇此刻不在莫斯科,他在汉城首尔上演《斯巴达克斯》,他同意去那里,只是因为他们支付了大笔费用。而且,他还需要钱才能将贝斯梅尔诺娃安置在巴黎的一家特殊诊所,一天的费用为5000欧元,因为莫斯科的医生无法帮助她。他们最后一次通电话是在三天前,当时贝斯梅尔诺娃已经在医院,但她没有告诉丈夫病情恶化,他第一时间飞了回来。但是已经太迟了。2008年2月19日晚2点35分,这位艺术家因癌症不幸去世了,终年66岁。尤里•尼古拉耶维奇没有即时赶回来为她见上最后一面。
葬礼将于2008年2月22日举行,由米哈伊尔•拉夫罗夫斯基主持,之后被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第十区,第十排,第三位)。
葬礼结束后,在芭蕾女首席的纪念仪式上,莫斯科大剧院的总经理阿纳托利•伊克萨诺夫(Anatoly Iksanov)宣读了莫斯科大剧院决让格里戈洛维奇回来。他成了大剧院芭蕾舞团的专职编舞。这一事件肯定会让贝斯梅尔诺娃非常高兴。她总是把丈夫的喜怒哀乐都记在心里。那天,尤里•尼古拉耶维奇本人对他的任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因为他失去了唯一和心爱的女人,他为她工作了十几年
附:
A.保留剧目及饰演的角色一览
1961年,在《仙女们》(Les Sylphides)中出演第7段“圆舞曲和玛祖卡舞”
1961年,乔治•梅里托诺维奇•巴兰钦瓦德兹(Georgy Melitonovich Balanchivadze)编导的《生命之页》(Pages of Life)中饰演安德鲁的女儿
1963年,在由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Rostislav Zakharov)根据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ff)音乐创作的《灰姑娘》(Cinderella)中演出
1963年,在列昂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拉夫罗夫斯基编导的《吉赛尔》中饰演吉赛尔(Giselle in Leonid Mikhailovich Lavrovsky's 1963 Giselle production);1974年,拍摄成电影。
1963年,在《睡美人》中饰演丁香仙女
1964年,在由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作曲的《帕格尼尼》(Paganini)中饰演缪斯
1964年,在卡西安•格列佐夫斯基编导的《雷利和梅努恩》中饰演莱莉(Leili in Kasian Goleizovsky's Leili and Mejnun 1964)
1964年,在由鲍里斯•阿萨弗耶夫(Boris Asafiev)编导的《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i)中饰演玛丽娅(Maria)
1965年,在格里戈洛维奇编导的《天鹅湖》中饰演奥吉莉娅/奥吉塔(Odette-Odile in Swan Lake)
1965年,在《爱的传奇》中饰演希琳(Shirin in Legend of Love)
1967年,在由卡西安•格列佐夫斯基根据安东尼•德沃夏克的音乐编导的《旋律》(Melody)中演出
1967年,在《玫瑰幽灵》中饰演少女(The girl in Le Spectre de la Rose)
1968年,在《斯巴达克斯》中饰演费莉吉娅(Phrygia in Spartacus)
1968年,在《胡桃夹子》中饰演玛莎
1970年,在《唐•吉诃德》中饰演基莉娅(Kitri in Don Quixote)
1973年,在《睡美人》中饰演奥罗拉
1975年,在格里戈罗维奇编导的《恐怖的伊凡》中饰演阿纳斯塔西娅(Anastasia in Grigorovich's Ivan the Terrible 1975)
1976年,在格里戈罗维奇编导的《安加拉河》中饰演瓦伦蒂娜(Valentina in Grigorovich's The Angara 1976)
1979年,在格里戈罗维奇编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朱丽叶(Juliet in Grigorovich's new Romeo and Juliet 1979)
1981年,在《舞姬》(La Bayadere)中饰演妮基娅
1982年,由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作曲,格里戈罗维奇编导的《黄金时代》中饰演丽塔(Rita in Grigorovich's The Golden Age by Dmitri Shostakovich in 1982)
1984年,在格里戈罗维奇编导的《雷蒙达》中饰演雷梦达(Raymonda in Grigorovich's new Raymonda production 1984)
B.拍摄的电影、电视录象
1968年,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朱丽叶
1975年,在《吉赛尔》中饰演吉赛尔
1975年,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朱丽叶
1975年,在《斯巴达克斯》中饰演费莉吉娅
1977年,在《仙女们》中出演第7段“圆舞曲和玛祖卡舞”
1983年,在《天鹅湖》中饰演奥吉莉娅/奥吉塔
1989年,在《斯巴达克斯》中饰演费莉吉娅
1989年,在《爱的传奇》中饰演希琳
1989年,在《雷蒙达》中饰演雷梦达
1989年,在《吉赛尔》中饰演吉赛尔
1989年,在《恐怖的伊凡》中饰演阿纳斯塔西娅
1989年,在《天鹅湖》中饰演奥吉莉娅/奥吉塔
1989年,在《黄金时代》中饰演丽塔
C.获奖一览
1965年,获得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Gold Medal at Varna International Ballet Competition in 1965)
1970年,获得巴黎舞蹈学院安娜•巴甫洛娃奖(The Anna Pavlova Prize in 1970, Paris Academy of Dance)
1970年6月3日,获得俄联邦政府荣誉艺术家(Honored Artist of the RSFSR in 1970)
1971年,获得劳动红旗勋章(Order of Friendship of Peoples in 1981)
1972年,获得列宁共青团奖(Lenin Komsomol Award in 1972)
1973年7月12日,获得俄联邦政府人民艺术家(People's Artist RSFSR in 1973)
1976年5月25日,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People's Artist of the USSR in 1976)
1977年,获得苏联国家奖(USSR State Prize in 1977)
1977年,获得意大利陶尔米纳“大卫”奖(Prize "David", Taormina, Italy, 1977)
1981年,获得人民友谊勋章(Order of the Red Banner of Labor in 1971)
1986年,获得列宁奖(Lenin Prize in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