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holder 初体验:施德楼 782

相比于木杆铅笔(pencil),自动铅笔(mechinical pencil)可谓优点多多:不需要费老大力气削铅笔,咔哒一按便能继续书写;使用过程中线幅稳定,粗细规格任选;铅芯用完了轻轻松松就能替换。但其实在木杆铅笔与自动铅笔之间还存在一种过渡的品类——leadholder。
Leadholer,日语为芯ホルダー。顾名思义,即夹持住(hold)铅笔芯(lead)的装置。其造型与原理与自动铅笔非常类似,但区别在于
使用的铅芯粗细通常在 2.0 ~ 5.6 mm 之间,而自动铅笔的口径通常在 1.1 mm 以下;
铅芯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磨损变粗,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手动削细;
与自动铅笔一样有着夹头结构,但因为铅芯太粗,所以一般没有阻尼圈的结构。夹头直接前置在笔尖处,按动尾钮时铅芯会全部溜出,需要手动调整夹持位置。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leadholder 似乎要比自动铅笔更落后一些。不过平心而论,这些缺陷都是由粗铅芯的天性导致的,只要你对大口径有需求,那就只能接受这些缺陷。反过来,leadholder 受益于大口径,其线幅可以通过削尖灵活调整,粗铅芯的续航能力也远胜于自动铅笔使用的细铅芯。
中文语境下制图用的 leadholder 被称作工程笔,下面就来简单展示一根工程笔——施德楼(Steadlter)的 782。

如上图所示,其大小与派通 PG1005 相近,六角形的塑料笔身方便用素描的握法抓握,而正常握笔时铜质的尖滚花也能提供一定防滑效果(不算扎手)。笔身的“施德楼蓝”非常养眼,但令人吐槽的是其分模线也相当明显。

由网上的资料可知,782 是旧款 780 的短版(新款 780 仍在产),并且根据笔身刻字和光滑的笔尾可以确定,我这支是 90 年代以后的版本。



整笔结构非常简单,不过是笔握、塑料笔身、夹头、储芯管和按钮罢了。虽然储芯管无法拆出,但从笔尾方向可以看出是铜质的,并且一次只能放入一根铅芯。好在一根铅芯能用很久,所以这也算不上什么缺陷。图中可以看到笔尾按钮上有一个小洞,内藏有 V 形刀片,可以把铅芯伸进去进行简单研磨。
夹头的结构与自动铅笔相仿,无非是尺寸大上不少,并且笔握在这里充当了夹头环。如此简单的结构也意味着较低的故障率。
复古简约的造型和简单的结构功能,让这支笔就像一个朴实能干的工友,同时一抹纯净的天蓝色也给人以专业之感。

工程笔配套的铅芯看上去就像是提前刮掉了木头的木杆铅笔,但其价格可不便宜,淘宝上 12 根就要 50 块,折算下来一根就要 4 块——这已经赶得上一根施德楼蓝杆铅笔了。另一个常用配件是铅芯研磨器,因为对于工程笔来说削笔刀很难操作,并且还可能伤到笔握,所以需要专用的研磨器。现在施德楼提供 513 85 卵形研磨器和 502(俗称“马桶“)两种,这里展示的是马桶。


马桶的盖子上有两个小洞,分别代表锐尖和钝尖。按需选取其中一个,按动工程笔,让伸出的铅芯的长度刚好碰到小洞的底部,然后把笔取出,插入盖子上的大洞中。大洞并没有底,我们之前伸出的铅芯能够穿过大洞接触到马桶内的滚刀。这时握紧桶身,像搅拌一样连同盖子一起旋转工程笔,铅芯便会在绕滚刀移动的过程中被滚刀研磨锋利。
相比于笔尾自带的小研磨器或是卵形研磨器,马桶有两种锋利度可选,并且研磨出的锐尖更锐利(头图可见)。马桶的桶子还能收集研磨过程中产生的铅屑,滚刀看起来似乎也比普通的刀片更耐用。虽然马桶结构简单,其售价居然高达70块,都够买个国产的电动削笔机了,实在是暴利。
工程笔为了能够塞入马桶,其笔握不能太粗,并且还需要在末端稍稍收细——这也正是为什么不同品牌的工程笔都有着细长造型的原因。
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可能会有人说,这玩意儿比自动铅笔麻烦多了,你又不画工图,买它干啥?嗯……我是觉得,自动铅笔的线幅太稳定了,画出来的线条就如同我那一成不变的生活一样无趣。而 leadholder 在比木杆铅笔更便利的同时,保留了那种粗细浓淡不一的线条,这些线条相互纠缠,编织出了关于生活的隐喻。一种恋物癖的移情罢了,大家笑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