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发「6问6答」,节流60%不算正解?
2023年初始,远程岗位开放程度变化极大,源于近3年居家办公、非驻场工程师合作的流畅度提升、管理体系完善,也源于在远程模式被验证后,更多公司嗅到的节流优势、产能优势,更多产研团队岗位外放。
如果您的公司正在考虑远程开发团队雇佣,或正处于灵活用工、远程开发阶段,都可以参与到Talentorg的问卷调研中;根据近期搜集到的反馈与调研,我们整理了部分触发率较高的问题,该系列问答,将与各位远程产研团队/开发团队leader、CTO以及远程开发相关管理者,持续共创内容。
Q1
我的公司是否适合远程模式?
远程是「未来」,大多的企业均适合利用远程开发模式解决当下的问题。
从公司规模来讲,我们将公司类别分为初创、中型及大型,三者的相同点是,远程可以节约HC,可通过远程的模式适当缩减用人成本,倒闭产能的提升,而不同点则在于:
初创公司成本极致率高,团队规模较小,需要控制开支的同时,快速开展业务,在可控成本内招聘能力更高的开发团队人员,更灵活的用人与培养人才;
中型、大型公司对HC把控比较严格,无法通过招人的方式弥补当下巨大的产品或项目任务,外部远程开发人员成为可控性更强、协作度更高的选择;
从业务本身来讲,拥有跨国业务的公司,会面临不同地域的员工、客户与业务合作伙伴,采用远程可以快速响应时长变化与跨域合作需求;工程重复性较高的公司,公司已有标准化业务流程,需要保质保量保速的完成公司,那么外部人员可以在分解任务中快速上手;数字化需求较高的公司,例如泛互行业,业务线较多,前期可在某些模块或业务线中,采用远程的方式快速开展业务。
Q2
目前远程开发是否与驻场开发的效率仍有差距?
从效率的角度上来讲,任何线上的管理都无法脱离工具的支持,TalentOrg自研的适用于远程工作模式的工具平台Metawork,在团队沟通协作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比如,Metawork特有的虚拟工位,日报、周报等功能,可以实现团队成员之间随时语音对讲,共享虚拟工位,同步任务和时间管理等;

除此以外,我们还会利用在线协同工具办公,用看板和仪表盘跟踪项目进度,Metawork的甘特图功能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远程团队克服沟通和协作的问题。
从目前企业使用反馈及TalentOrg的实际使用来看,基本可以在保障任务完成率的情况下,工作时长缩短,效率提升较为明显。
Q3
招远程开发人员,如果是为了降低成本,是否可以招聘在校学生或者价格更低的开发者?
我们建议企业端在远程招工过程中,更多的考虑性价比而非单纯的合作价格。
首先Talentorg平台可以通过综合测试入驻的工程师,大多能力较为扎实且经验更为丰富,理想状态下,3年以上经验的人更适合做远程的工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没人可以拒绝一个出色的工程师。
所以企业在该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实际情况及已有的岗位模型,去筛选合适的人才,如果只考虑价格而不是综合考虑经验、能力,很容易出现人不合适,推翻重来的反效果情况,工期延长对企业来说可能是更高的成本支出。
Q4
远程开发团队的招聘,与一般驻场人员的招聘,在标准上有什么差别?
招聘驻场开发团队人员,HR与团队leader会有外界因素的考量,比如其学历、大厂经验、年龄、企业价值观吻合度、性格甚至外貌等等。
但对于远程开发人员来讲,我们可以更聚焦在个人能力与后续协作上,能帮助企业提升产能、能胜任项目任务、能解决当下或长线问题,成为度量远程人员的金标准,企业方可更聚焦如何选择高适配人才。
Q5
是否要做晋升路线管理或者激励机制?
要看企业需要什么。
如果远程成为企业的基本招工模式之一,可以更多的考虑后续晋升或者承担更核心任务的发展路线,但对前期而言,可以先启动。
早期阶段更多的考虑是当下任务和项目的交付模式与效果超预期的激励机制。
Q6
招聘远程开发人员,要经历漫长的筛选过程,可能成本付出比驻场员工都高,如何做效率提升?
一般传统招牌软件或者平台,仍需要HR与leader深度介入“海选”过程,这类方式与传统招工并无差异,确需极高的用工成本,所以在企业考虑合作平台时,可以更多的考虑能够帮助企业完成“海选”的平台。
Talentorg技术经理会按照5个维度对人员能力进行打分,一般3天即可帮助企业进入精选环节,而在该阶段,企业一般拿到的已经是较为符合用工需求的技术人才,评估匹配度后,可以进行线上面试,建议在该阶段用人企业让项目经理或技术leader参与,对面试流程和开发计划进行详细审查,最终在大幅度提升选人环节效率的同时,保障TOP人才质量,解决企业长线用人需求。
企业雇佣远程开发团队,是趋势也是当下,在该过程中,我们将与经验更为丰富、远程协作效果较佳的合作伙伴、客户,共创干货内容、系列课程、精彩活动,如果您有更多远程相关问题,可以填写下方问卷,共探降本增效、提升产能新通路。
期待与B站的小伙伴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