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庄子:请循其本,请回到根本上去,请回到本有的觉知上去

2023-03-25 13:21 作者:郭伟胜2021  | 我要投稿

庄子《秋水》篇最后一段,是关于庄子和惠子的一段旷世之辩。这一段辩论,比较难于理解。很多人认为庄子是在诡辩,而认为惠子说的才有道理。这样理解庄子,那真是白读庄子了。庄子岂是狡辩之人?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在内而神动于外。”我们不能把庄子理解为一个头脑机灵的耍小聪明的人。庄子的智慧无与伦比。

惠子和庄子在濠水的桥梁上游玩。濠水位于今天的安徽北部凤阳县境内。据钱穆考证,庄子和惠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安徽北部、河南商丘以及江苏徐州一带,可不是我们今天认为的中部较为落后的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有着繁荣的经济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那里人杰地灵,花草繁茂,多有奇树佳果,水木明秀,珍禽异兽。说这一带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一点都不为过。所以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可以想象,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地方,难怪庄子说“天地不言有大美”。庄子和惠子就是在一个风景绚丽的日子里,共同游览于濠水之上,谈天说地,好不自在。他们二人站在濠水的坝上,欣赏着无尽的美景。

庄子对惠子说:“你看这河水里面的苍条鱼,游来游去,是多么快乐啊!”惠子问“你又不是鱼,你怎么就能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问:“你又不是我,你怎么可以认为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心中暗喜,认为这下要扳回一局了,终于抓住了庄子的把柄一样,很高兴地问庄子:“你说得对!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的快乐,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下无懈可击了吧?我看你还怎说?”


庄子第一句回复就是“请循其本”。这一句我们众多翻译都是“请回到开头所说的话。”其实《秋水》篇的主题思想是打破认知隔离。《秋水》篇开篇描写了河伯。秋水时至,河水暴涨,两岸之间,水气腾腾,不辩牛马。河伯欣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水势之大,水之美景,莫过于此了。直到它游到了北海,始旋其目。这时候脸才拉了下来,为自己之前的认知和得意而感到惭愧。这说明人人都存在认知狭隘和认知隔离的。

《秋水》篇的井底之蛙和东海之鳖的对话,也是表达因为时空的限制而拘于虚也,构成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狭隘认知。

接着再用战国时期雄辩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牟的对话,言公孙龙不解庄子之言,茫然异之。进一步指出人与人之间的认知隔离是多么可怕。公子牟的一番话,直让公孙龙舌举而不能下,乃逸而走。

这都是在说“认知隔离”。要想打破这种认知只隔离,就要回到本有的觉知上去,回到事物的本源上去。觉知以及万物的本源,乃以神受之,言之所不能至,意之所不能察。往往表现为我们的直觉或第一印象。


所以《秋水》篇用庄子和惠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来作为收尾。至此,我们就应该明白庄子所说的“请循其本”是什么意思了。“请循其本”是指的“请回到万物的本源上去;请回到本有的觉知上去。”

庄子并且说:“你一开始本能地问我:你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的?”说明惠子的直觉已经认可庄子懂得鱼的快乐,只是用逻辑思辨的方式体味庄子这句话时,就会有疑问了。昔之昭然,今之眛然。

庄子最后一句话,也颇是耐人寻味。庄子说:“你明知故问,那我再次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那是因为我站在濠水坝上的原因。”这里的“濠水坝上”可谓一语双关。濠水坝上代表濠水这一带的至高点。其意为“我是站在上天的视角,才打破了这种认知隔离的。”

依然想用《秋水》篇的原话作为本文的收尾,北海的海神北海若对河伯说:“默默乎河伯!汝安知小大之家、贵贱之门?”


庄子:请循其本,请回到根本上去,请回到本有的觉知上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