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朋友看起来在微笑,他/她很可能已经抑郁了!
在大家的认知习惯里,那些开朗活泼、善于社交的人一定是心理健康且乐观自信的,但是近几年频繁发生的自杀事件,让社会开始关注并重视这类人群的心理问题。事实上,他们很可能患上了一种新型抑郁倾向-微笑抑郁。

微笑抑郁的表现
“微笑抑郁”表现为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我们医院的医生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面带笑容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对医生谦谦有礼,面带笑容地诉说自己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感,如头眩目胀,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减轻,性欲低下等。经过医生耐心的关切问诊,便可发现他们常有不明原因的心情压抑,时而感到寂寞烦闷,时而焦躁不安,优柔寡断、自责,甚至对生活缺乏兴趣,或怀有轻生意念等。
微笑抑郁的常见人群
微笑抑郁多发生在都市白领或者服务行业身上,尤其是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且事业有成的人士,特别是演艺人员、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等,“笑脸迎人”是她们的职业需要。
微笑抑郁的调节方式
一、药物调节
抗抑郁调节:
1、因人而异使用抗抑郁药,须全面考虑患者的特点、年龄、躯体状况、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合并症,予以个体化合理用药。
2、使用抗抑郁药时,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当小剂量疗效不佳时,可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逐渐增至足量(有效剂量上限)。
二、心理调节
1、支持性心理调节: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调节。
2、人际心理调节:识别抑郁的促发因素,包括人际关系丧失、角色破坏和转变、社会性分离或社交技巧缺陷等,处理患者当前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使患者学会把情绪与人际交往联系起来,通过适当的人际关系调整和改善来减轻抑郁,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3、认知行为调节: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并矫正自身的错误信念、缓解情感压力,达到减轻症状、改善患者应对能力、最终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4、家庭调节:抑郁患者常有婚姻和家庭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患病引起的后果,也可能是增加易感性的因素,还可能延误患者的康复。

抑郁并不可耻,只是心理得了一场感冒。我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寻求合理的方式进行调节和发泄不良情绪,只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