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的防御实力已大大增强,难道就无法正面强攻了吗?

上一篇说到,对比1982年,当今马岛的日常防御已经大大强化。1982年的马岛在战争之初,英方只要200人的陆上武装,其实就是治安部队。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日常部署。而当今的马岛陆地上日常都有一个加强团的兵力,有坦克和大炮等重武器。如果有战争爆发的苗头,那么1周内就可以加强到1个旅的兵力甚至更多。而且目前岛上既有台风战斗机,海里还有1到2艘大型护卫舰随时巡逻。自古以来,登陆作战对主动登陆一方都是极为困难的作战模式;也几乎是失败概率最高的作战形式。毕竟背水攻坚的风险,只要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何况从阿根廷本土到马岛的水上攻击距离。在当前和未来可能存在的全球大规模登陆战中,几乎也是中间航渡距离最长的。毕竟前面已经说了,从阿本土海岸到马岛的西岛,最近的直线距离也有550公里。

而从阿根廷本土海岸到马岛的东岛。特别是唯一城市和港口的阿根廷港,直线距离超过750公里。这个距离其实是很远的。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底登陆,跨海航渡的最远直线距离仅仅100公里上下;大部分登陆部队的出发点到登陆场的跨海距离只有50到70公里。而某海峡的一般宽度也只有这个距离的三分之一,最宽处不到其二分之一。因此马岛登陆作战,几乎是当今全球主要登陆作战战场环境中距离最远的一个。而且马岛海域在西风带上,常年潮湿阴冷有大浪。也就在短暂的夏季,有大规模组织登陆部队进行远距离登陆的可行性。1982年的马岛战争初期,阿方可以往岛上直接输送1.3万人登陆,主要在于当时的马岛和周边几乎没有任何正规的防御力量,只要阿方的登陆部队自己不在海里因为大浪翻船,那么这些登陆部队都可以最终大规模上岛。

当然,那时候的阿方大规模登陆可以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和当时英方的战略性麻痹大意有关,没想到阿根廷方面突然“玩真的”。而当今的基本态势却大不一样。根本原因在于当今的马岛上已经有正规的、成型的海陆空防御体系。虽然这个体系的实力并不算多么强大,完全不可动摇。但是问题是当今的阿方,已经连1982年的海空阵容也拿不出来的惨淡地步。在550到750公里的跨海距离之下,目前岛上的英方防御力量,至少可以正常抵抗3倍于自己的海陆空来袭力量的进攻。只有拿出5倍或者更多的海陆空实力来进攻,才有可能一鼓作气重新拿下全部马岛。这样计算双方兵力的话,如果英方在二次开战前的防御总兵力是:紧急增员后,陆地5000人,4架台风战机,2艘大型护卫舰。那么阿方的第二次进攻,就需要首先投入2.5万登陆兵力、20架3代或者三代半战机;

至少10艘3000吨级现代化护卫舰,一拥而上才行。也就是必须确保5打1的优势才能成功。但是截止2022年初的阿方,根本拿不出20架三代半战斗机。拥有10艘3000吨级以上现代化水面舰艇更是天方夜谭。唯一能做的就是短时间内凑齐2.5万人的登陆部队,却又拿不出足够多的运输舰船。另外这2.5万登陆部队的作战经验和士气更是很大的疑问。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2.5人的登陆兵力,外加20架先进战斗机再加10艘水面战舰的阵容,只能保证在第二次马岛战争中的初期,靠一次主动出击,可以再次拿下马岛;但是后续英方在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必然还会进行一次万里之遥的反攻击和反登陆。因此二次马岛战争的基本模式,除了初战比第一次马岛战争明显更激烈外,剩下的双方后续剧本,仍然与1982年是大同小异的,最终还是一场海空攻防战再加二次登陆和反登陆的争夺。

因此说到底,在英方必然进行的第二次反扑面前,阿方即使可以拿出2.5万人的登陆部队、20架先进战斗和10艘先进水面战舰和一批登陆舰艇,仍然是不够的。这里先不说彻底击溃英方万里来援的舰队,就是仅仅最终打个平手,那么阿方必须再动员更多的地面部队和海空力量。也就是说,阿方如果想确保在第二次马岛战争中不再战败,那么必须动员5万地面部队、40架三代以上战斗机、20艘以上的比较先进的水面舰艇也包括潜艇。而且要求所有的海陆空部队都有顽强的战斗意志,不会在局部挫折面前轻易认输。至少有决心把第二次马岛战争打一年以上,可以承受本土大城市被空袭的风险。即使局部战况不利,以空间换时间,也能拖垮对手;而且弹药和后勤补给物质准备充足;反舰导弹可放开了用。这几大条件缺乏任何一条,阿方都很难打赢第二次马岛战争。即使万事俱备,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现实风险,是阿方必须面对的?这个风险又是什么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