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6月8日【常识午餐】

2023-06-08 12:00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使人类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说明: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发展

B.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无能为力的

C.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

D.人和自然界存在着不可调节的矛盾或对立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步,生态环境属于社会存在范畴,生态环境即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地理环境提供社会所需物质的天然来源,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中,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但是,地理环境的这种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因此A选项不当选。

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能够掌握它,利用它。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人类谋福利。因此B选项不当选。

D项:哲学中的“矛盾”是从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即“对立统一”。人和自然界存在着不可调节的矛盾或对立,说法过于绝对,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D选项不当选。

 

2.(单选)下列成语与哲学思想对应错误的是:

A.天翻地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按图索骥——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拔苗助长——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D.一枕黄粱——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并选择错误项。

第二步,“按图索骥”意为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后比喻做事拘泥于成法,机械死板、不能灵活变通,含贬义。也用于按照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中性。这体现的是“联系是普遍的”这一哲学思想,与“矛盾”的哲学思想无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天翻地覆”意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哲学思想对应正确。

C项:“拔苗助长”意为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借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与选项对应正确。

D项:“一枕黄粱”,用来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企图和愿望,或是那些虚幻、一场空的事物,启示我们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单选)下面有关公务员兼职的规定,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在机关内兼职没有作出限制

B.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兼职

C.公务员不得在事业单位中兼职

D.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可以在机关外兼职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公务员法》第72条规定,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可以采取挂职方式选派公务员承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或者其他专项工作。公务员在挂职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根据工作需要,公务员可以在事业单位中兼职。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在机关内兼职没有作出限制。A项正确。 

B项:根据《公务员法》第59条规定,公务员应当遵纪守法,不得有下列行为:……(十六)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B项正确。

D项:根据《公务员法》第44条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D项正确。

 

 

4. (单选)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称为:

A.行政职权

B.行政优益权

C.行政职责

D.行政权限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行政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第二步,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称为行政职责。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行政职权是指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依法定位到具体行政主体身上的国家行政权,是各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B项:《行政法》中的行政优益权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中所享有的较行政相对人优先的权利,依法选择合同相对方的权利、对合同履行的指挥权和监督权、单方面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权利、制裁权。

D项:行政权限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或界限。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超越该“限度”,便构成行政越权,视为无效。

 

5.(单选)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关键是:

A.社会分工的存在

B.商品顺利通过交换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第二步,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抄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商品顺利通过交换。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要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的需要。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价值,必须放度弃商品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这种让渡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来完成,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使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解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1)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2)原始社会末期,因金属工具的使用和改良引起的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3)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

C项: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前提是必须进行交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项:生产资料私有制简称“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的形式。人类社会迄今的私有制形式,有奴隶主所有制、封建主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等四种。

 

6. (单选)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B.我国法律规定的行使解释宪法职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D.于1949年9月29日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宪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并非题目中提到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宪法》第5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第62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A项正确。

C项:《宪法》序言中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5条第3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项正确。

D项: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项正确。


6月8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