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资深拖延症患者,一些痛苦显而易见又让我深刻。
当我脑海里心心念念,必须执行某种操作,去做某一件事时,这种想法,随着时间过去,他真的是随时间过去了。
我的想法,始终都只是想法,而很难有实现的那一天。
从而带给我很大的痛苦,这种痛苦是对自己批判的结果。
而当我不去批判自己时,我是快乐的,因为我不需要承受去执行一件事时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事情的难度带来的,也可能是失败带来的。
对执行一件事情的憧憬,能够产生足够的多巴胺,从而让人陶醉其中,而当事情执行过程之中,多巴胺很快就会消耗,从而因为执行之中的挫折,而带来内啡肽。
很多人都会在无时不刻从脑海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是给人带来快乐,这种快乐形成的原因,便是对事情的憧憬。
而一件事情,当人们有动机去想之时,已经说明了这件事足够憧憬,足够让人快乐。
而让这种快乐最大化持有下去的办法,便是不断去想,而非去做。
想的越多,事情甚至能在思想之中实现,而一旦去做,便是打破这种多巴胺带来的享受平衡,从而反过来形成了内啡肽。
首先,能实现的事情,或者说,容易实现的事情,本身具备的憧憬就不多,因而多数人都不会浪费多少注意力去想,而只有难度达到一定程度,比较困难完成,而完成之后能够带来巨大价值的事情,才有去想的动力。
因而,憧憬的美好越大,执行的痛苦也就越多,进而,多数人的选择便是,将这种想法永存。
而如何将美好的憧憬永存,答案便是无限拖延下去,这样多巴胺足够一直让人感觉快乐。
好几次,当我憧憬着要去将自己的软件开发完整之时,心中对他的憧憬,便是他将会具备很多实用的功能,将在开发结束之后,受到万众瞩目和吹捧。

然而现实是,当我真正去开发的时候,这种憧憬带来的兴奋很快便消耗干净,大量的时间都被用来对抗bug带来的焦虑和不耐。
而当我选择不断去想而不去执行之时,可能项目一直在拖延,但是我的多巴胺水平依旧持续着,每一次想起来,便感到充实和向往,依旧具备这样的激情,而不是憧憬被打破带来的失望。
这或许像是吸烟上瘾之类的症状,但其实他们的原理是一样的,他们都属于资深拖延症患者的症状。
因为他们有同样的特征,便是将美好的憧憬无限拖延下去,从而活在快乐之中。
我们不能否认,快乐这种感觉,他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追求快乐,其意义,如果不能带来本质上的提升,那么这种快乐也将只是感觉快乐这个层面的价值。
而去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有些情况之下,反而促进自己成长。
从开发软件这件事情来看,若是我主动放弃憧憬多巴胺的快乐,立刻去执行这件事,我将得到一整天的苦恼和郁闷,但郁闷之后,事情有了进度,也能得到一点儿苦尽甘来的回报,这也是快乐,虽然和多巴胺的消耗比起来,很微弱,但是,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
因为多巴胺的快乐是随时的,他的产生很随意,可能一件小事或者引起注意力的事情出现,便能分泌多巴胺,然而她也是很容易消耗的,一会儿便能用完,这也说明了他的持续力不足。
那么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当主动去执行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之后,苦尽甘来,最终获得的那微小回报,便能发现,那种回报虽然微小,却是某种量变,他能积累,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便达到了质变。
那是一种看似没什么量,但是长时间积累之下能带来巨大变化的快乐。
与多巴胺相比,这种快乐名为肚子里有墨水,名为真正的充实。
然而,因为多巴胺容易产生,容易麻痹人的思想,因而,受到多巴胺的控制之下,人很容易形成拖延症,将憧憬留在脑海之中而不去实现执行。

这种快乐是美好的,但也是廉价的,在时间长河之中,以多巴胺为主的快乐很容易受到控制,从而被那种真正充实的快乐所打败。
有时候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晚上五点钟起床背诵英语单词,为什么有人能够忍受冷嘲热讽,站在讲台之上朗诵自己的文章,为什么有人能够不断被打脸,依旧默默挺急着。
很多时候,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正是多巴胺给我们带来的即时感受,多巴胺告诉我们,要及时行乐。
而内啡肽会带来真正充实的快乐,会告诉我们,其实这样子痛苦才是最快的进步方式,当你正确的以痛苦为快乐之时,便走出了多巴胺的陷阱。
这这将是一条进步最快的道路。
这条道路只有一条,而当没得选的时候,恰恰也是最自由的时候,因为当你直到自己只能走这样的路,而这样走才是对的时候,那么,自己将更加自由。
因而,有些痛苦,想要成长起来,必须拥有,这就像是雏鹰想要展翅翱翔成长为雄鹰,必须一根一根撂下自己身上笨重的旧羽。
一件事情,如果感到痛苦,但他又是对的,那么应该高兴,这说明熬过去,就能进步。
每天一个脚印,不断前行,相信自己能行。
我是小苏,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带来正能量!
没点赞的记得动动小手,给个大拇指或者小爱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