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世一欧三”的造价问题

2023-08-02 11:16 作者:ProjectNorthstar  | 我要投稿

一直以来,在嘲笑KMS“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诸多论据中,“贵而无用”是极为重要的一条。

甚至有如下传言:

“俾斯麦”的造价超过了同时期的“大和”。

这是什么概念呢?仅从吨位而言,“大和”号的标准排水量为7万标准吨,“俾斯麦”号则仅为41700标准吨。单单三万吨钢铁的差距就使人从直觉上认为——更小的船应当造价更低。不过流言并不可能凭空产生,首先应当确立的认知是:

俾斯麦真的很贵。


图1 德三海军造价列表,最下面作为对比的四号和Bf-109显得和垃圾一样廉价

(来源:Kriegsmarine Warship Construction Cost (kbismarck.com))

如图1,列表中建成的最贵的兵器就是“俾斯麦”号战列舰了。关于占据了国家预算或GDP的多少多少,又或者能顶东线XX战役开销之类的话在此就不多讲了,我们重点关注一个数字:196.8million(1938)。

1938年的1.97亿帝国马克。1938年的德国不是津巴布韦,彼时德国早就克服了通货膨胀,工业生产能力很强,货币的名义价值是具有参考意义的。众所周知,彼时在经济危机之后唯一保持了金本位的国家是美国,美元与黄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等价交换,那么俾斯麦有多贵,可以通过美元来衡量。

(下面给出一个网址:

Foreign Exchange Rates 1914-1941 | New World Economics

本文关于汇率的数据均来自于该网址中下载的文件。)

图2 德国在1913-1941年的月汇率表,马克兑换美分

在1938年1马克约兑换40.16美分。经过简单的换算,“俾斯麦”号的造价为7903.49万美元。

下面,对“大和”号进行同样的步骤。

在Military Wiki网站(Military Wiki | Fandom)上很容易找到“大和”级战列舰的词条。令人惊异的是,该网址不仅准确标识了“大和”级的造价,还给出了引用来源。

图3 250,000,897 JPY
图4 直译为《大和级战列舰建造的起源》

简单考证了一下,某圣彼得堡魔法造船厂似乎引用过该书的内容(传送门),鉴于其版权信息也是存在的,所以姑且认为这个网页不是胡编。鉴于2亿5千万日元这个数字远远高于诸多关于大和级预算的说法,在这个图一乐的比较中显然更有采信的价值。

图5 日本在1913-1941的月汇率表,日元兑换美分

大和号最终完工于1941年12月19日,和俾斯麦服役是同一年,所以它们确实有比较的价值。若按照1941年的汇率(1日元兑换23.44美分)进行换算,“大和”号的造价是5860万美元。

若按照1938年的汇率(1日元兑换28.45美分)进行换算,“大和”号的造价是7112.5万美元。

乐子来了!

从图5不难看出,日元的汇率在1931年12月和1939年9月因为政治原因两次跳水,即便如此,在采用最高估价的前提下采用高点汇率,大和号的等价造价仍然比不上俾斯麦

当然了,这个结论也就能图一乐。在1936年两舰开始建造的那个时间点上,日本海军可不需要再造一座吴港。兵者,国之大事,“贵”不会是问题,问题只有不够好。如果单以兵器设计的标准论,没有比大和更“好”的战列舰了,但大和就是不够好。俾斯麦同样“贵”而不“好”,不过这个不够好不是同大和相比是不够优秀的兵器,而是……

(列取英国皇家海军猎杀俾斯麦的行动名单.gif)

这就是俾斯麦“好”的标准,如果它不能以一敌百,在皇家海军本土大舰队的包围圈里七进七出全身而退,那就不够好。这样看来,它确实不如一辆四号或者一架109,起码这些东西从来都能给德国陆军产生价值。

而俾斯麦给德国海军留下的最大价值恐怕是吕特晏斯的两篇小作文。

但是,我还是要说:

俾斯麦比大和还贵啊哈哈哈哈哈!


浅谈“世一欧三”的造价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