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露——铃芽之旅观感
朝露 ----《铃芽户缔》观后感 part 1 三年之约 新海诚的三年之约又一次如期而至。自2007年《秒速五厘米》上映后,新海诚以平均三年一部动漫电影的速度带来了《言叶之庭》、《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和《铃芽户缔》。可以说,这五部电影代表着新海诚的艺术巅峰,也使新生代动漫导演的名字逐渐为人们所铭记。 之所以将《秒速五厘米》作为新海诚作品成熟的一个起点,主要原因还是之前《她和她的猫》、《星之声》、《追逐繁星的孩子》等作品在篇幅、画面和叙事效果上有所欠缺。而在秒五之后的几部作品中,《你的名字》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被公认为是其中的巅峰之作。 君名之前,《秒速五厘米》和《言叶之庭》代表现实主义,有很深的文化烙印。秒五中贵树与明里的爱情最终为横亘二人之间的遥不可及的空间所击溃,即便贵树曾在风雪之中跨越整个关西平原;言叶之庭中秋月孝雄和雪野百香里的爱情迤逦坎坷,但最终艰难地跨越了时间。happy ending与否诚然会让人的情感为之飘摇,但其最重要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真实而近乎冷酷的描述传达了对爱情的思考。 我们当然不仅仅会记住男女主之间的爱情。鹿儿岛澄澈夜空下的澄田花苗、相恋三年最终分开的水野、稚拙地努力着追寻梦想的寺本梨花、弥补罪行抑或救赎自我的相泽、“啪”的一下断掉信任的伊藤……他们在自己的命运里浮沉,感受世界带来的乐趣或创伤,然后继续抱有复杂的心绪生活下去。 我们不由得去想,想花苗没能出口的告白和代替贵树留在鹿儿岛的意义,想梨花未来的生活是否还能坚持梦想,想宵峰洒脱的生活和回到上海后的新生…… 正是不同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才愈显现实之宏大,之残忍,之不可捉摸。 现实并不是粉色肥皂泡里的梦想,而是推开门后真实的人生。 君名之后,《天气之子》和《铃芽户缔》代表浪漫主义。帆高可以离家出走来到东京,阳菜可以打工和弟弟生活在一起,二人可以在东京的上空相拥,说出那句“一起,活下去”;铃芽可以为了梦中的相逢踏上旅途,草太可以有机会改写自己的命运,二人可以从九州一路追寻蚓灾北上,在拯救世界的同时拯救自我。 这样的浪漫主义,属于青春,属于少年。新宿和涩谷的繁华是它光鲜的外表,纸迷金醉和灯红酒绿是需要反抗的真实。和灾难搏击的勇气气贯长虹,改变世界的奇遇刻骨铭心。 青春如此浪漫,因而点燃我们心中的火种,慨然以赴。 而君名是集大成之作,是顶峰。君名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真实明晰与瑰丽奇幻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因而我们可以见到三叶在神社的后山大声宣泄对糸守平淡生活的厌倦,可以见到泷在东京打工生活的艰辛;我们也能见到三叶仰望夜空中坠落的流星,也能见到她剪短头发前往东京寻找三年前的少年,也能见到泷用一杯口嚼酒逆转命运,也能见到他在彼谁乃之时的追寻与相逢。 新海诚的三年之约,给人以艺术享受。如同画笔在夜空中,屡次点缀繁星。 新海诚的三年之约,在某种意义上或许也如世界杯一样,成为了一个节点。----三年以前,一起看电影的人如今还在身边吗?三年以后的自己,曾经许下的愿望的实现了吗?三年的成长,与当初的自己变化何在呢?三年时光的变迁,彼时彼刻的自己如今还一如往昔吗? 世界浩如烟海,时光匆匆而来。为时代裹挟,为快生活俘虏的我们,不能不在花红酒绿之中找寻一个节点,使我们得以回望过去,不要遗失沿途曾经见证的风景。 三年以后,是下一个三年。 part 2 铃芽户缔 坦诚来说,刚刚看到铃芽户缔的开头时,心中不免觉得实在过于奇幻。 虽然新海诚的电影向来不能归于科幻之类(严重怀疑诚哥捧刘慈欣的原因是自己写不出来),但君名和天气之子多少属于可以接受的范畴之中。灵魂互换?超自然嘛。百分百晴女?神力嘛。可是这个暗红色非牛顿流体是什么鬼?蚓厄?说实话确实很难接受。 不过电影整体的叙事也把蚓厄的来龙去脉解释的比较清楚,因而虽然第一印象很难理解,看到后面倒也还好。个人认为新海诚很强的一点在于将灾难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赋予故事一个厚重的背景。如同坠落的流星与世代相传的巫女、绳结和口嚼酒,紊乱的天气与晴女的传说,地震的由来与要石的守护。作为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日本人必须时刻保有危机意识,也必须频繁地面对灾难带来的挑战与苦难。在痛苦之后,仍有直面灾难的勇气,我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同样并不缺少历史传说,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傲视群雄。然而,中国没有像新海诚一样的动漫导演将其诉诸二次元,呈现进大众视野,这不得不认为是一种遗憾。辉夜大小姐里辉夜姬的传说和嫦娥奔月、斑竹姑娘的故事何其相似,为何我们只好从他国的动漫中领略本应属于本国的文化呢。 言归正传。铃芽户缔可说是一部灾难片,但是相较于前两部更有一些史诗感,仿佛铃芽旅途的终点,一路上所经历的事情都是为了解决灾难拯救世界。而这也导致了铃芽的两次巧遇多少有点过于巧合和幸运的味道,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线推进也并不是顺水推舟十分顺畅。当然,在一定的中二耐受度下,这些小瑕疵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主要是穿浴衣的铃芽是真的好看,跟阳菜有的一拼) 虽然对一些细节的来龙去脉刻画的不算充分,但铃芽户缔对于元素和意象的运用还是十分出色的。比如作为母亲椿芽(cv居然是花泽香菜)的遗物的儿童椅,比如说一次次要关上的门和其中常世的景象,比如说用来锁门的那把钥匙和那句“予以奉还”(只记得这句了)。这些反复出现的元素和一如往常优秀的画面和配乐一起构成了一种独有的意境,如言叶之庭的孤悲一般。这种意境也使得情节充满了伏笔和惊喜,像是大臣其实一直在帮助二人前往下一扇门开启的地方,或是幼年铃芽走入常世看到的那个一袭白色连衣裙的漂亮少女其实是十二年后的自己。这种转折为情节增色不少,也更进一步突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整体来看,铃芽户缔的技法依然保持了一个出色的水准,而更多未完待续的桥段或许也需要小说来作为补充,比如草太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年铃芽为什么会走在风雪之中,小小的儿童椅为何是三条腿,战胜蚓厄之后二人的未来何如等等。总而言之,从电影中,我们已然取得了相当的收获。 part 3 瞬息朝露 “人的命运,无论多么曲折漫长,实际上只反应于一个瞬间----那就是当ta意识到自己是谁的时候。” 豪取世界杯的梅西如此,在短短几天之内经历命运怒起的波涛的铃芽如此,每个生存在这世间的人,或许皆是如此。 铃芽的命运从何时开始真正属于她自己呢?四岁时摧毁了幸福的海啸,远离家乡平凡成长的十二年,亦或是通学路上遇到梦中的人的那一个清晨?是触碰到那块要石的瞬间,奔跑向摩天轮下往门的身影,还是在东京上空终结蚓厄的一瞬?是纵穿全国如异居的游子般返回家乡的过程,在灾厄的山巅一吻唤醒喜欢的人,还是明白所有一切后坚定走向幼时自己的那刻?我们无从定义,或许铃芽自己也不得而知。 但是,或许,从铃芽在十六岁决计踏上旅途的那一刻,之后的奇遇都是她命运反应的漫长而短暂的瞬间。 新海诚没有描写铃芽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如何成长。没有写每一个平常的早晨,没有写“我出门啦”和“一路平安”,没有写带有“厚重的爱”的便当,没有写考试通过与否,没有写安然入睡或辗转反侧的夜晚……对于铃芽十二年的生命旅程,作者只字未提。我们可以想象在留白背后是铃芽作为少女渐渐成长中有怎样的悲欢、如何的故事、飘摇如什么样的思想。 然而,我们也只能想象。因为这样的生活是平常的,是拘束的,是你我生于世间注定要经历的。 因而,铃芽在十六岁迎来真正的命运,踏上自由的旅途,不再受拘束,不再受牵绊。 我们不由深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身处这浮世之中,为灯红酒绿纸迷金醉的时代裹挟的我们,是否早已被异化的不再是自己?我们真的生活过吗?享有过真正的生命吗?有过如铃芽之旅一般自由的旅途吗?到底什么时候我们曾跃出过所谓生活的常轨呢?我们是真真切切100%的自己吗? 如果不是,如果否定,那么为何---- 为何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却在无意义地无休止地浪费它呢? 人的一生有三万天,而这三万天中,他并不常常是自己。只有那些梦醒的黎明、温暖的午后、孤寂的黄昏、不眠的黑夜……只有这些时候,我们真正是自己,生命奔流在它本应归属的旅途中。 我渴望自由。 part 4 如风乍起 铃芽户缔这部电影传达的东西太多太多。爱情、友情、亲情、理想、生死观、现实观……如果要为其赋予一个核心,我认为是青春。 的确,从灯光大亮的影院中抽身而出时,占据内心的情感便是一种庆幸----对于自己仍是青春的庆幸,一种感佩。 无论铃芽、草太还是此前新海诚的所有男女主角,都身处青春。这并不只是意味着他们都幸运地同处花季年华,而是在相同的境遇中都流露出了相同的、代表青春的心绪。 青春从不止息,从不冷却,从来皆自由。 青春如风乍起,拂过山河人间,吹向下一刻的我们。 只有青春让我们共鸣,让我们为那些炽热的句子撒下热泪。 我们因而记住草太发自内心的祈祷:“我深知命如蜉蝣,死亡总是如影随形,但是哪怕再多一年,再多一日,再多一时,也依旧想要一起活下去。” 我们因而记住泷在彼谁乃之时温柔的笑颜:“我来找你了,你在好远的地方啊。” 我们因而记住帆高在决定世界的命运时竭尽全力的呼喊:“比起晴天,我更需要阳菜。天气什么的,就让它混乱下去吧!” 无论在夜幕下城市的繁华中,萧凉的旷野外,还是浩瀚的大海上,我们无时无刻不为一种名为青春的岁月所包围。一如无声无息包裹住我们的空气,无相无形诞生于心中的思想。 青春终将离我远去,而青春正拥我入怀。 这是一生不复再见的、终将逝去的幸运。 我们之所以赞颂青春,向往可以向往的一切,梦想浩淼的星尘与无尽的远方,皆是因为---- 因为它就在那里。 如小林一茶所言: 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