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下人教版丨历史第二单元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023-03-04 14:00 作者:骛望杳渺  | 我要投稿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背景:①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②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我国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


主要成就:

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影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望定了基础。

八下人教版丨历史第二单元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