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音视频编辑与制作

2023-07-29 20:13 作者:没有名字如何行走江湖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1ecwTJl0RwCfa9U3h-Jhg?pwd=ztf8 

提取码:ztf8

【编辑推荐】

本书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详细解说音频、视频制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是相关专业的大中专学生以及广大音视频编辑的专业工作者、爱好者的案头实用工具书。

【内容简介】

本书既介绍音视频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又呈现音视频主流剪辑软件的操作方法。 同时,本书引介时兴的案例展开分析,并对音视频策划的方法论进行讲解。本书致力于做到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方法与案例相结合,为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的大中专学生以及广大音视频编辑的专业工作者、爱好者提供一个兼具创意启发与实操指导的有益视角。

【目录】

上编 音频编辑与制作

  • 理解声音 003

1.1声音的基本性 003

1.2人的听觉性 008

1.3音频技术基础 012

  • 同期录音 022

2.1设备基础 022  

2.2 录音工艺 052

2.3 实训案例 060

  • 声音剪辑 070

3.1 Audition操作基础 070

3.2 Audition面板详解 087

3.3波形编辑技术详解 115

3.4多轨编辑技术详解 126

  • 声效制作 143

4.1振幅与压限 143

4.2 延迟与回声 155

4.3 滤波与均衡 158

4.4调制 164

4.5降噪/恢复 168

4.6 混响 174

4.7殊效果 178

4.8立体声声像 183

4.9时间与变调 185

下编 视频编辑与制作

  • 理解剪辑 191

5.1剪辑的功能 192  

5.2剪辑的逻辑 195  

5.3剪辑的流程 207

  • 基础剪辑 229

6.1 运动的创造 229

6.2字幕的制作 236

6.3节奏的创造 259

  • 中级剪辑 268  

7.1视频调色 269  

7.2视频转场 283

7.3 视频效 295

第8章 剪辑进阶 312

8.1 蒙版与遮罩 312

8.2 抠像合成 321

8.3嵌套与调整图层 324

8.4 多场景剪辑 331

参考文献 347

【作者简介】

王建磊,传播学博士,新闻学博士后,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9月入职深大传播学院,2017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担任硕士生导师。

张文文,文学硕士,2010年入职深圳大学传播系,现任深圳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副主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兼任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工作。

【前言】

5G时代,视听扬帆。当下各大平台上的视听内容不仅是满足大众精神 娱乐需求、“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产品,还具备展示品牌形象、刺激消费转 化的商业势能。尤其是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内容形态,成为媒体机构、互联网公司、垂直行业等重点涉足、集中发力的领域。进而,短视频策划、制作和传 播成为市场上新兴和紧缺的职业,这也倒逼教育界对此做出回应与变革。短视频的创意策划,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其基本逻辑是面向定的服 务对象和传播受众,策划适配的主题、内容排期、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进而提供一整套视频解决方案,达到塑造IP、吸粉、扩大影响、品牌推广 和消费转化等目的。由于内容投放平台的不同,创意策划的方案、方向也会各有侧重。如果是在、上的内容策划,往往是在30秒内提供一个小事件,包含一个爆发点即可,如国风文化的引领潮人朱铁雄,通过变装孙悟空保护在街头被欺负的小男孩,通过化身川剧变脸大师表达对传统文化 的热爱……精短的剧情与深刻的文案相呼应,震撼的视效与真诚的表演相结合,以国潮文化传播为切入点的策划制作,大受年轻用户的追捧,在平台上仅用16个作品就圈粉1000万人。如果是在B站、二更等平台上的 纪录片策划,更偏向整体创意和系列式聚焦。如B站上的爆款纪录片《人生一串》,以美食节目的定位,每一季通过严整有序的分主题,挖掘美食参与者 背后的故事,引申出美食所处的生活氛围及饮食习惯,通过口腹之欲引发观 众的生活共情,接地气的场面、电影级别的质感,赢得了B站用户的热烈追捧。不管是策划30秒的短平快的竖屏内容,还是策划5分钟及以上时长的 中长视频内容,不管是微纪录片、短资讯,还是微剧情、微综艺,要配合策划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需要在后期制作上通过节奏、色彩、效等设置强化原有的主题,突出策划者的意图,带给用户最好的观看体验。短视频的编辑与制作,属于技能实操的范畴。实际上,我们所看过的每 一部电影、电视剧、每一个商业广告、新闻报道和访谈节目都是经过剪切、重新排列、拼接、修饰、润色和增删等一系列剪辑操作的。最终成品可能与创作者的初衷不谋而合,也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节奏、信息和情感冲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剪辑是独立的创作,是技能与艺术的再度结合。对于剪辑制作工作的学习,以往是以PC端的PremierePro、FinalCutPro (FCP)为代表的软件学习为主,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在市场上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定岗位。而随着以剪映为代表的移动端智能剪辑软件的普及,视频制作的门槛大大降低。从手机拍摄到手机剪辑和上传,视频制播能力似乎变成了人人可及的基础技能。这一变化降低了视频后期的专业难度,促进了视频生产力的大解放,导致视频内容的海量增长和无限生态。与此 同时,大众剪辑软件的出现和普罗大众的卷入,也进一步模糊了业余与专业的界限,甚至、平台上诸多的KOL、网红IP等很多都是出自不具备专业生产能力的“草根”。这意味着,视频编辑制作技术的重要性似乎“退位”了,以往的视频专业人士的地位遭到了严峻挑战。不管是行业内的“职业选手”,还是作为高校中的教育者,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与挑战呢? 首先,PC端的专业软件Premiere或者FCP的定位与移动端的剪映、 LumaFusion的定位是不同的。前者面向的是专业人群和高端市场(toB),后者面向大众人群和泛娱乐市场(toC)。定位不同决定了使用场景、展示场景都不一样。一般而言,机构、组织的视频内容制作仍然是需要专业化软件来交付的,尤其是更加高级的、复杂的内容需求还需要结合AE、Maya、 UE5等高端软件来完成,这远非手机端产品可比。换句话说,如果说 Premiere、FCP可以应付80%的场景的话,那么手机端剪辑产品只能应付40%的情形,这意味着后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需要追赶。又或者,因为定 位的本质不同,双方的业务范畴并不会有太多的交叠。 其次,在学习难度上,Premiere或者FCP的学习门槛仍然是较高的,这 也是高等学校开设剪辑制作课的由来。一般而言,学生学习了Premiere、 FCP,对于其他的剪辑软件的操作会更容易掌握,属于“高维”到“低维”的切换;而剪映、LumaFusion的学习成本较低,几乎是零门槛的,这也源于其面 向大众的产品设计逻辑。用户的快速上手带来了内容生产的爆发,反过来说,大众对于剪映等软件的掌握,为进一步学习Premiere、FCP这类专业软 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要完成向专业的进阶,依然需要付出较大的学习成本。最后,Premiere、FCP与剪映、LumaFusion代表了不同的方向。作为高校的视频、影视教育者,我们坦然面对这种市场变化与技术变化,并积极从这种变化中吸取值得转化的教学经验提供给学生,如开设“手机运镜”“手机剪辑”这样的基础课程;与此同时,这对于剪辑制作类专业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有了更强的动力。我们意识到:要努力打造出专业和业余制作的分水岭,重新界定专业和业余的模糊界限,除了技能的传授之外,更要在剪辑艺术的层面,将更深刻的理论、更精彩的案例、更高超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掌握在视频时代的真正制胜法宝,并借此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如今,与大众生活、各行各业联系紧密的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消费衣食住行、观看影视作品、接受教育培训、拓展认知边界、激发行业潜能、转化品牌势能的新沃土。音视频生产与制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教材的定位是:既介绍音视频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又呈现音视频主流剪辑软件的操作方法;既引介时兴的案例展开分析,也对音视频策划的 方法论进行讲解,争取做到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方法与案例相结合,从而为广大音视频编辑的专业工作者、爱好者提供一个兼具创意启发与实操指的有益视角。


音视频编辑与制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