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忱:心理学之“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随潮)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顺应风俗习惯)。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从众只不过是群体生活历程的根本
从众现象是因为人们身为群体生活的动物,身处周遭团体有意或无意型塑的压力之中,便容易产生从众行为,这并无所谓的对与错,因为这只不过是群体生活历程的根本。
在社群媒体的兴盛之下,从众行为变得更加频繁,由于社群媒体为网路同质化的相当突出的管道,人们容易因为将在自己在社群媒体所见的意见认为是真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意见,而这会促使个人认同,并跟随此股潮流,将事件愈滚愈大。
从众不是件坏事,但你需要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比起遵守法规、道德是非,人们总是更看重当下的群体所发出的讯号,以此为准则(即便日后我们跟这个群体不会再有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青少年会出现偏差行为,许多父母会觉得都是其他人带坏自己小孩的原因。
当一群人决定做某件事情,同侪间会出现某种规范秩序,无形中浮现一股巨大的社会压力,不想承受同侪压力、不想被视为不合群或排除在外的人,除了配合并遵守群体决策,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