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成名之战——阿莱夏战役
公元前52年,高卢战役进入了第七年。居住在山岳地带,毗邻罗马南法行省的高卢部落——奥弗涅人,在高卢人中实力最为强大,但从未反叛过罗马。不过,奥弗涅人内部倒也不是铁板一块。部落内部分为“亲罗马派”和“反罗马派”。
就在凯撒来到高卢之后不久,亲高卢派在政治斗争中获得胜利,反罗马派的贵族酋长全部都被处死,而被处死的贵族们的孩子,就被其他贵族收养。这些孩子中,有一个人,名叫:韦桑热托里克斯。他是一个富有民族精神的精神小伙,深信“高卢是高卢人的高卢”、“高卢的民族团结是高卢的内政,任何外人不得插手”。
到了公元前52年,年轻的韦桑热托里克斯,联合其他志同道合的精神小伙,表示“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出重拳”。于是200多个年轻人发动了政变,他们晚上分头行动,冲到各个亲罗马派的贵族家中,把这些贵族斩尽杀绝。然后,韦桑热托里克斯自称奥弗涅新酋长,派出使者通知其他部落贵族,号召大家一起反抗罗马。
而不听从他号令的人,处理办法也很简单:火刑。不服命令的人全部无条件烧死。
一边用民族大义,振兴高卢来鼓动高卢人,另一边又用酷刑威吓反对者。韦桑热托里克斯很快就联合起了大部分高卢部落,准备发动战争,彻底消灭罗马人。
而这时候,凯撒在做什么呢?
去年,凯撒的好友,也是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在远征帕提亚的时候阵亡了。凯撒不得不亲自返回罗马城,替克拉苏料理后事。当凯撒听说高卢聚集了30万蛮族大军,准备荡平罗马的时候,他还在赶回高卢的路上。
然而,凯撒似乎一点都不慌张,他返回高卢的路上,还顺便写成了一本书,名为《类推论》。凯撒在此书中,说出了那句闻名后世的千古名言:“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现实,大多数人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现实。”
高卢人就是如此。
虽然他们打起了民族大义的旗帜,但稍有常识的人就能看出,就算把罗马人赶出高卢。高卢也无非就是回归了过去茹毛饮血,胜者为王的原始状态。而在罗马的统治之下,高卢不仅建起了“高速公路”,还兴修水利,普及自来水设施,开垦田地。在凯撒的管理之下,南部高卢的人口在五年间增加了一倍。
而高卢部落民,在罗马的统治下其实并没有失去自由。他们照样可以选举自己认可的领袖,自由地迁居、经商。硬要说的话,在凯撒统治下,真正失去了自由的,不过是1000多个高卢贵族酋长罢了。
明眼人一看便知:高卢部落民的苦难,在于贵族酋长的苛捐杂税、血腥统治,在于各个部落的割据混战,在于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疾病瘟疫。而并不在于罗马人。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现实,人只能看到愿意看到的现实。高卢人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苦难,全部归罪于罗马人,觉得只要消灭了罗马人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凯撒回到高卢之后,亲自率领军团展开反攻。他率领2000轻骑北上击溃了韦桑热托里克斯的西路军,然后在比耶恩努招募了400个日耳曼雇佣兵。之后前往里昂扎营,准备过冬。
初战不利的韦桑热托里克斯并没有放弃,他开始坚壁清野。不仅烧毁所有农田,还毁灭了所有靠近罗马地区的城镇、农村。
而就在此时,凯撒另一个坏消息传来:埃杜伊人加入韦桑热托里克斯的阵营。埃杜伊人是高卢另一个实力强大的部落,此前一直是罗马的牢不可破的盟友。如果埃杜伊人出兵,凯撒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他将兵力一分为二。副将拉比埃努斯率领四个军团进攻北部的帕里西。而凯撒率领6个军团进攻奥弗涅。不过他其实并不打算真的拿下奥弗涅。
凯撒准备撤退了,但他并不甘心就这么简单地放弃。所以他一定要出手打一下奥弗涅,显示自己并不是败退。
不过这次凯撒碰了钉子。韦桑热托里克斯和一般的高卢人不同,极其擅长守城战。而奥弗涅的城寨也不同于一般的高卢营寨,完全被石质城墙环绕,而且位于高地,易守难攻。
凯撒第一次进攻,就损失了700余名军团兵,以及48名百夫长。
如此看来,奥弗涅确实不是短时间内能拿下的目标了。凯撒率领军队向西南撤退。
凯撒撤退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整个高卢,之前摇摆不定,保持中立的部落,以及原本支持凯撒的部落都纷纷举起了反罗马的大旗。凯撒甚至随时都有可能被曾经的友好部落攻击,此时就连返回罗马的道路都变得异常凶险。
而就算凯撒能够平安返回罗马,历经了7年时间,牺牲了3万将士的高卢战役就此败北,也足以断送凯撒的政治生涯。
而韦桑热托里克斯更是欣喜若狂,他向其他各个部落派出使节,无比夸张地描绘了他在奥弗涅防守战的胜利。宣称凯撒并不是百战百胜的战神,而不过是一个运气好的凡夫俗子。他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甚至觉得覆灭整个罗马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追击凯撒。他选择的决战地点,就是阿莱夏。
结果在预料之中,韦桑热托里克斯虽然拥有兵力优势,但还是在野战中失败,被凯撒打得落花流水,只好退守阿莱夏城内。而凯撒也意识到了韦桑热托里克斯本人的价值,如果凯撒想要绝地翻盘,就一定要拿下此人项上人头。于是凯撒率领手下仅剩的6万人马,包围了阿莱夏城,准备决一死战。
名震后世的阿莱夏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不过,对于凯撒而言,时间并不站在自己这边。罗马军团只带了30天的粮食,而且如果阿莱夏久攻不下,高卢其他部落的援军赶到,罗马军团就会面临前后夹击的危险。
或许韦桑热托里克斯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死守阿莱夏,只要等到援军赶到,他就能获得胜利。而且,之前在奥弗涅攻城战的经验,让他确信罗马人并不擅长进攻有城墙的城市,只要一直拖下去,罗马人必然败北。
凯撒命令手下,围绕着阿莱夏,修筑营寨。
这不是普通的营寨,而是一条带状的,环绕整个城市的营寨。靠城市的一边还修筑了高大的木质墙壁,挖掘了宽大的壕沟。而靠郊区的一侧,同样修筑了木墙,用来防备后方可能到来的敌方援军。

整个工事如图所示。
带状的营寨大概宽120米,而且每隔24米就有一座哨塔。营寨外面遍地插满了削尖了的木桩,用来防备敌军骑兵。木墙外面的壕沟呈U字型,宽6米,深4.5米。壕沟挖成之后注水,变成了一道宽阔的护城河。
于是阿莱夏城外出现了一番奇妙的景象:罗马人既要攻城,又要守城。凯撒既要包围阿莱夏的高卢人,又面临着被高卢人包围的危险。不过从补给来看,凯撒一方拥有相对的优势,韦桑热托里克斯与他的八万人马是被迫撤进阿莱夏城的,事先完全没有做任何守城的准备。由于此前的焦土作战,各地已经出现了饥荒,城内还有着不少的平民,事实上,还没等到凯撒的外墙修好,阿莱夏的补给就已经捉襟见肘。
为了解决给养问题,韦桑热托里克斯把城内的老弱妇孺都赶出城外,减少粮食损耗。而凯撒也没有理会这些被高卢人赶出城外的老弱病残,阿莱夏的罗马和高卢阵地之间,出现了一群无人问津的平民,实在是一番奇特的景象。
其实看示意图很容易发现,阿莱夏城附近流淌着两条河流。凯撒挖的壕沟就是引河水填满的。但同样的,由于工事无法修在河上,靠近河床的部分就成了凯撒工事的薄弱处。而且敌军还有可能利用河流,与阿莱夏城内守军取得联系。所以营寨的靠近河流处,就成了阿莱夏之战最为激烈的地方。
公元前52年9月20日,高卢援军近25万人来到了阿莱夏,加上阿莱夏城内8万人,总人数接近罗马军的7倍。困守城内的韦桑热托里克斯站在城墙上,眺望茫茫无边的高卢援军,喜出望外。他打算配合援军的攻势,给凯撒来个前后夹击,左右为男。
然而,高卢人的协调性意外地糟糕。9月20日,第一天作战,还没等援军开始进攻, 阿莱夏城内守军就急不可耐地出城迎战。结果被据守工事的罗马人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回城内。等到这边战斗结束了,高卢援军才发起进攻。于是料理完城内守军的罗马人,转过头来又迎击城外的高卢人。结果两边的攻势都被罗马轻松化解。
不过,如果不考虑罗马人的防御工事,其实罗马军团已经被高卢人包围了。进攻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高卢手中。所以天时依然对高卢人有利。
第二天,高卢人没有在白天发起进攻。他们先就地取材,造好了攻城用的云梯和抛石机。然后晚上对罗马阵地发起了进攻。
这次高卢人学聪明了,他们在发起进攻之前吹响了号角。听到号角声的阿莱夏守军于是倾巢而出,和援军一起前后夹击。
凯撒当机立断,他集合了八个大队的精锐士兵,在高卢人攻击最猛烈的营寨南门,趁着高卢的第一波攻击被击溃,第二波攻击尚未来临的时候,发起了一波反攻。罗马士兵倾巢而出,把城外猝不及防的高卢军打得落花流水。正所谓兵败如山倒,一边的战线崩溃很快扩散到了整个军队,高卢士兵本来就缺乏纪律性,于是很快全线溃退。
再加上凯撒的部将,安东尼突然从高卢的侧翼杀出。由于是晚上,高卢人并不清楚安东尼有多少人马,所以只好鸣金收兵。
这一次,又是罗马人获得了胜利。不过,此时高卢人已经看出了罗马布阵的阿喀琉斯之踵。
第三天,韦桑热托里克斯的兄弟,贝尔卡西贝拉努斯亲自率领6万兵力,沿着河床,进攻罗马阵地。凯撒也知道此地最难以防守,所以派出了1万军团兵,由大将拉比埃努斯驻守此处。凯撒本人也亲临现场,指挥作战。
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甚至凯撒本人都下马,带着亲信修补破损的墙壁。凯撒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而他手下的600亲卫骑兵也成了专业救火队。每当敌军在一处取得了一点战果,凯撒就会率领骑兵赶到,支援作战,把敌军的战果扑灭。
驻守河床附近的罗马军团兵组成龟甲阵,用身躯堵住河床的工事缺口。弓箭和标枪用尽,甚至弓箭手都拔剑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高卢人逐渐显现出疲态。此刻,罗马人发起了反冲锋。
罗马军的反攻摧枯拉朽,在河床附近负责进攻的高卢援军瞬间被打得满地找牙。连指挥官贝尔卡西贝拉努斯也被斩杀。
凯撒随即命令骑兵突围,杀出城外,他们直接冲破了敌军阵线,冲到了高卢人的后方。然后调转矛头,背袭高卢士兵。
高卢人的主力甚至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凯撒就已经杀到了他们的身后。面对突然出现在背后的敌人,原本士气低迷的高卢人瞬间崩溃了,尽管此时高卢一方依然具有兵力优势,但骑兵的背袭和罗马军正面反攻,已经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变成可怕的崩溃。人数众多的大军,在顺风仗的时候会所向披靡,但一旦局势不利,局部的溃散就会像雪崩一样席卷全军,引发整个军队的大溃逃。
于是,高卢人失去了意志,丢盔卸甲,夺路而逃。
凯撒的骑兵们对城外的高卢人进行了无情的追击。溃逃的高卢援军撤回了他们的营地。虽然经历了惨败,但此时其实高卢人还有近10万军力。然而,高卢人已经被罗马军团吓破了胆,他们匆忙收拾行囊,连夜逃走了。
这是一场完美的胜利。罗马人以5万兵力,迎击34万高卢军队。高卢阵亡20余万将士,只换来了罗马不足5000人的伤亡。此战之辉煌,甚至让人联想起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神勇无双。
战后,韦桑热托里克斯彻底失去了战斗意志,选择了投降。在公元前46年,他在为凯撒举行的凯旋仪式上被高调处决。
高卢联军的惨败震动了整个高卢地区。之前反叛的所有部落,包括埃杜伊人都闻风而降。罗马在高卢的局势瞬间扭转,凯撒也释放了所有阿莱夏之战的俘虏。光是埃杜伊人和奥弗涅人的战俘,就多达2万人。
此后高卢再也没有出现过有组织的反叛。阿莱夏之战不仅成为了高卢战役的转折点,也成了凯撒军旅生涯的最高点。
顺便一提,《高卢战记》也是以阿莱夏之战结尾。因为其实后续故事已经没什么值得写的了。阿莱夏之战以后,高卢真正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该打的仗都已经结束了。
有趣的是,被凯撒击败的韦桑热托里克斯,在后来的法国民族主义运动中,被塑造成了法国民族英雄,捍卫法兰西民族独立的象征。至今,只要你去法国,随处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有人说,他可能是仅次于拿破仑的,在法国拥有雕像最多的男人。
不过遗憾的是,其实韦桑热托里克斯生前并没有留下肖像画或者塑像,而他的雕像,其实都是后人想象的。跟他本人的容貌,不能说完全不像,只能说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