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风物·春分
其实这个系列在两年前就已经存在过了,不过当时我的水平比现在差一些,出了不少错误,这次算是更正和重制吧。

逍遥蛛与蟹蛛的关系非常密切,你甚至可以 把大多数逍遥蛛属的物种看作没有麒麟臂的蟹蛛。本种在北京某高校内非常常见,主要辨别特征是“身体扁平”。同属的其他物种基本上没有这种特征。

大型的植食性瓢虫,与其他常见植食性瓢虫一样,它的主要寄主是茄科和葫芦科植物。我从来没在茄科植物上见过这货,倒是经常在墙角砖缝里看到,这可能与勤奋的园艺部门有关。

种名存疑(《中国动物志》没有记录本种在华北地区的分布)。芦蜂是蜜蜂科内体型较小的种类。尽管如此,它与钻木筑巢的大型蜂类木蜂属(Carpenter Bee,Xylocopa)亲缘关系相当近,它们的筑巢方式也非常相似。多数种类独居,部分种类有亚社会性(Subsociality),即雌性群居,互助育儿。某些种类可以孤雌生殖。国内外多数种类的生物学研究都很缺乏。

去年把它认成了意草蛉,肥肠抱歉,我什么都不会做的。今年仔细查看了一下翅脉,觉得通草蛉属比较合理。虽然脉翅目的资料说不上多,但我对从事这一类群分类的学者十分敬佩,这种敬佩与对凤仙花分类学者的敬佩有着相同的原因。

曾用名:蒙古沙潜。土甲与沙潜(现在叫沙土甲)两个属是常见的土生拟步甲,曾经对部分地区的农业(包括但不限于西伯利亚土豆种植业)造成危害。本属一般比沙土甲属更长,也大多缺少明显的瘤点。

属名存疑,也许是其他属,毕竟我也没怎么鉴定过小蜂总科。本科的部分种类甚至可以寄生在其他的小蜂体内,而小蜂又能寄生于鳞翅目等,这就形成了一种类似俄罗斯套娃的寄生关系。有好事者曾经考证过,这种多重寄生可以叠七八层。(然而我把出处忘了,遗憾)

其实就雌性和未成熟的雄性个体来说,长叶异痣蟌、褐斑异痣蟌基本上没有差别。上述鉴定是基于同时同地发生的雄性个体的合理推断。(其实有时候雄性的异痣蟌也不怎么能分辨不同种类的雌性,其实人类也不一定能分清楚,不然我们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是哪里来的?)

大型种类。关于摇蚊不咬人的详细讲解有什么重复的必要吗?常用的观赏鱼饲料“红虫”就是本科某种的幼虫,而不是某种蚯蚓。在自然条件下,摇蚊等双翅目幼虫是水生昆虫中营养级最低者,它们与浮游动物一起,成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可能与鼠兔在青藏高原的地位不相伯仲。






跳蛛科,本属的种类普遍体型小,斑纹复杂,拟态沙砾土块。图中这只跳蛛大概只有3mm长。小型的食肉动物显然无法捕食大型的猎物,因此,这类小跳蛛的主要食物可能是蚜虫、跳虫之类的小型节肢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