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世俗人道主义(1-4-2)——人类自己拯救自己,反对自然主义的...

2023-02-28 19:50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1-4-2 世俗人文主义 Secular Humanism(如何破除庸俗人道主义,HN/NN/HH/NH)

场域伦 1

人类世界

本体论 4

据斥形而上学、超自然的、神灵、超越心理体验之外的心灵(Mind Reason),超越科学因果链之外的

认识论 2

人(平等) VS 自然(等级制)(不公平、动荡、愚昧的)(无脑庸俗二元对立)

反思意识形态,各种信仰,反等级制,反精英(拯救者、自称更自然,更原初的)庸众(被拯救者)的二分

变为血缘等级制崇拜,比谁更有“人性”(伪装成自然本性的和平、客观、安静)便于文化资本、文化地位、家庭教育的代际传承

庸俗人道主义蓄意只把握一阶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只能在相互之间的差异中把握概念

人的天性(HN) VS 自然的本质(NN)

人类化的自然性——语言活动(语言) VS Ontology 本体论(存在 Being = Bare Being 最赤裸的存在:暴力)

NN=N(整体自然)-HN(语言),NN=自然减去语言(前符号的自然本体:暴力,此时尚未被言说,语言没有\n能力去把握暴力,意识结构、神经系统没有办法承载它,所以死亡驱力作用就是卸除NN自然暴力的创伤性)

“减法”

意识形态结构中对立的矛盾之处

人道主义认为N高于H,自然用生命主宰了人类,但HH高于NN(语言排除了暴力)所以人类用语言主宰了自然

非哲学,庸俗意识形态,小宝宝玩积木、排排坐,利用小宝宝的拼盘二元对立概念游戏

无自我指涉,没有发现概念的自我指称的这个内在结构,没有这种自反性,他就是前反思(只玩概念的排列游戏、摆盘大师,不懂得看到概念的内在结构、自我否定、加倍、分裂)反思,自反而思,反思并不指向self“我自己”,这个“我自己”也可能是一个排列过来的一阶概念,反思概念本身,让它的内在机制与裂缝矛盾凸显出来,让它自我否定、自我悖谬

例子:加倍的自然性(NN)就等于绝对的毁灭,自然(存在)这个概念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泯灭、不存在,变成符号系统无法把握的东西)

康德:偷东西到最后会无物可偷

人的人性(HH) VS 自然的人性(NH)

Inhumanity 非动物的一面,死亡驱力,最极端的人性(Becoming) VS 生命的意义、可理解性、生物本能(Becoming)

人道主义拒斥死亡驱力与暴力,认为这是否定性的、没有意义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NN与HH是N与H的加倍(或者说这就是人性与自然本身,NN就是未被人性化(语言化)污染的,HH就是未被自然污染的)

“加倍”(平方化、二阶化)

意识形态结构中概念本身的底层根源,或者通过这个概念能推演到更高维度的拓展概念

人的天性(HN) VS 自然的人性(NH)

人的人性(HH) VS 自然的本质(NN)

孔德,人道教

盎格鲁撒克逊人,美国产生

人可以拯救自己,不需要神的帮助,祭拜基督(代表底层人)、孔子、牛顿、佛陀(将人当做神)

非Religion的Religion

力求检查、反思所有的信仰

Christ是人,不是神

Zizek:基督是人也是神,穷人、低层主体性被逼到无路可退就是神,至贱=至神

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神圣性

底层到极点的基督的出现,代表了至高秩序玩不转、行不通\n这种障碍,就是至高秩序自己,底层人站到了至贱一边

社会运动

人道主义理事会


﹌﹌﹌﹌﹌﹌﹌﹌﹌﹌﹌﹌﹌﹌﹌﹌﹌﹌﹌﹌﹌﹌﹌﹌﹌﹌﹌﹌﹌﹌﹌﹌﹌﹌﹌

【主义主义】世俗人道主义(Secular Humanism)(1-4-2)——人类自己拯救自己,反对自然主义的等级制,追求人类大同平等的大众哲学,但又不可避免陷入二元对立

我们今天要来讲主义主义的1-4-2:世俗人道主义。我本来想直接叫人道主义,但人道主义这个词儿太大了,不够具体。世俗人道主义secular humanism是西方的一种文化运动。

我们之前已经讲过1-4-1了,1-4-1是当代的自然主义。它本体论上的4就是在本体论上不予反思,4代表虚无,但它在认识论上又是1,所以它叫做当代自然主义,实际上它就是一种不反思、没头脑的1-1科学实在论。因为1-1科学实在论者在本体论上是去思考的,人家科学研究者进行的科学活动也确实是在本体论上进行探索的尝试,只不过无法逃脱对科学秩序下的整全世界的想象而已。

而这个世俗人道主义其实同样也是在本体论上不思考的1-2,1-2就是宗教实在论。世俗人道主义是从Christianity传统里面出现的,但它是没有Christ的Christianity,它是没有宗教性的宗教。

实际上,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孔德(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开创了社会学这一学科,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他当时创立了人道教,人道教后来开枝散叶,经历各种演变,蔓延到英国、美国,渗透进了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人道教的核心特点就是崇拜人类。人道主义(humanism)这个概念本来是神学概念,主张人可以拯救自己,不需要神圣(deity)力量或是上帝(God)的帮助。

              

         

孔德

Christianity之中有某种异端认为Christ是人而不是神,比如牛顿就持这个观点,但这在中世纪经院哲学那边是一种异端。这种异端认为Christ是弥赛亚(Messiah)、是个具体存在过的人,只不过他特殊的经历使他被神化了。

牛顿一辈子都在研究神学,包括他研究的物理学也是自然神学的一部分。但他是异端,因为他认为Christ是人。这种异端信仰在文艺复兴前后的英国是蛮普遍的,特别在英国的上层知识分子里(参见1-2-1-1自然神论那节

Christ 实际上在传统里面是代表底层人民的,他是个带领一群穷人和奴隶推翻罗马殖民统治的领袖,所以他是代表了底层人民意志的。但是一般的上层——特别是精英知识分子——对于这种把底层起义军头子神化的是觉得有点问题的,特别是这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知道造物的伟大,所以一般不会把Christ本身看成是神。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表面上信仰Christianity,但实际上他们认为Christ是个人不是神。齐泽克告诉我们说,要认为Christ是人,但他同时就是神。


齐泽克

什么意思呢?这里的god就是无神论的god。Christ是什么?在齐泽克那边Christ是无产阶级的领袖、无产阶级的英雄。在这个意义上讲,他是谁?他就是程度最深重的穷人、loser和被压迫者。必须把这个看成是Christ所代表的特殊性。齐泽克认为这个就是“the god”。

这里就有个辩证法的结构,就是我们必须把Christ看成宇宙精神运动的最核心的节点。当主体性被逼到无路可退的绝境之时,他就是神,他就是至高主宰,他就是最崇高的存在。最低贱=最神圣

后面齐泽克会告诉我们,所有的这些底层的穷人、光棍、处男联合起来的共同体叫Spirits。Spirits=Community。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Christianity解构掉了,并把它和communism短路了起来。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无神论(atheist)神学。(Emancipatory Theology

作为唯物主义者,齐泽克式的对于“神圣”的定义我们一定要坚持。就是说,最底层的、最下贱的、最悲惨的、最痛苦的、最没有人去怜惜的、被一切人所抛弃的、被他最亲近的门徒所背叛的这个人就是神圣的,因为当作为极致的极致、底层中的底层的Christ出现时,这已经代表了至高秩序本身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危机,至高秩序本身玩不转、行不通。

至高秩序所面临的这个障碍就是它自己,从它之中产生出的Christ这样的存在就是至高秩序自己想要克服这一障碍的努力与冲动。这个障碍的显现就是通过Christ的命运来显现的。(以上论述可参见1-2-1-4模态位格一元论那节

我们要看到,底层人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指望、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依凭,他们肯定站在至低贱、至卑微、至悲惨的那边。

好了,我们回过头去讲世俗人道主义。世俗人道主义从孔德创立的人道教蔓延、渗透到盎格鲁撒克逊世界(尤其是美国)后所产生的思潮。世俗人道主义把自己叫做一种“反宗教”(irreligion)。就像当年孔德创立人道教的时候,他还去祭拜孔子、佛陀、苏格拉底、牛顿之类的他所认为的“伟大人类”。我不知道他是要圈钱还是怎么样,反正这些厉害的人物他都是当成是人道教中的圣人要去崇拜。

那么世俗人道主义可没有这么野,它把宗教的那些典籍去掉了,相对来说温和一点。它追求平等、自由、公正、博爱……反正人道主义追求的那些基本价值它都追求。

但它更核心的要义是它要检查并反思所有的信仰。(All the beliefs should be checked、be examined by it.)所以它在认识论上是2。

我们现在来介绍一下它的格:

 

场域论上的1是人类社会、人类世界(Human World)。这个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 

本体论上的4就是拒斥形而上学、拒斥超自然的本体以及超心灵的神灵。超自然跟超心灵是两码事,超自然指的是超越表象和感官所能得到的经验以及科学因果链之外的那些超越的维度。比如说康德意义上的物自体,他们不相信,因为他们不承认存在这种本体。而超心灵则是超越个体第一人称心理体验以及所有人类共同体的心理体验之外的心灵,或者干脆就是“神灵”。比如他们会认为deity、God的心灵通通不存在。

所以它在本体论上拒斥超越科学之外的“理性”(Reason)以及超越体验之外的“心灵”(Mind)。

 认识论上的2意味着有两种东西在它那里是对立的,就是人类(human)vs自然(nature)一般而言,他们都会把自然看成粗鲁的、粗糙的,把人类看成精巧、精致的。

我们要回过头去回忆一下1-4-1当代自然主义最终所包含的那个不再反思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自然血缘意义上的等级制1-4-1的自然主义崇拜最后一定会变成一种等级制崇拜。就是上层精英vs底层平民(甚至贱民),聪明人vs蠢人……这个等级制并不是比谁更“自然”,而是比谁在自然当中更显眼。也就是说这种等级制最后其实是比谁更有人性。只不过他们把他们所谓的“人性”伪装成了一种高级的“自然本性”。

你还记得我们在1-4-1里面提到的几种自然本性吗:和平(1-4-1-1)、客观(1-4-1-2)、宁静(1-4-1-3)。最后到了1-4-1-4,它的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了。

前面这三个都被看成人类当中那些更符合高级的“自然本性”的那些人的特质,然后被当代自然主义者推崇、崇拜。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啥呀?这东西是人性。它把自己伪装成一种高级的自然本性,然后去压迫其他人,说他们不够符合自然本性,言下之意就是他们没人性。

最后他们暴露了,归根结底当代自然主义会导向一种蒙昧主义,就是让别人和平、客观、安静,让他们只看见眼前不要去思考世界的本体论、等级制的来由以及历史发展的进程等等,让他们变成傻子、呆子。

所以1-4-1当代自然主义最后的目的就是推崇一种自然血缘意义上的等级制。与其说血缘,倒不如说是文化倾向上的等级制,就是有点儿文化资本的代际传承。不过这个确实还是血缘,但是它更多是家庭教育、文化资本的代际传承意义上的文化、精神上的“血缘”。就是所谓“家学渊源”、“书香门第”、“文艺世家”或者家里父母都是大学生这种东西。

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它传承的某种自然血缘,不如说它传承了某种文化地位。它把自己伪装成自然主义,实际上要实现的是文化地位的传承,以及在这种文化地位之下传承一种等级关系。这个就是当代自然主义的本质、核心。我们顺带复习了一下。

回过头来,我们看世俗人道主义的话,明显它在认识论上把这个冲突摆到了台面上去,它干脆利落地说在认识论上就是有两种东西在冲突,一种是人性的,或者是文化的维度;还有一种是自然的,是没有文化的、纯物质的维度。

所以在世俗人道主义里面“自然”所具有的优点:和平、客观、宁静通通被夺过来放到了“人性”上面去。人类才具有这些东西。

进一步的话,自然的本质就被暴露出来了:自然本身是混乱的、不公平的、动荡的、蒙昧的。它直接把自然设定为蒙昧的,所以自然主义就等同于蒙昧主义。1-4-1 = 1-4-1- = 1-4-1-0 = 1-4-1-4。

世俗人道主义要直接批判这种蒙昧主义,所以它要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启蒙,但这个启蒙仅限于追求某种“人性的优点”。这个时候人性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反思。因此世俗人道主义提出了我们要反思意识形态、反思各种信仰,从而反对由它们所带来的等级制。尤其是反对精英和庸众的二分。

在这种二分里,精英代表着“拯救者”,而庸众代表着“被拯救者”。这些掌握话语权与定义权的“拯救者”自称是更自然、更原初、更宁静、更和平、更美好的人,那么世俗人道主义就反对这种二分。它认为这种二分是一种蒙昧主义的、是一种等级制的二分。它要追求平等。

包含人性、文化的对立以及平等、等级的对立,所以它叫世俗人道主义(secular humanism)。

世俗人道主义后面会包含一些在现代很常见的意识形态,比如说我们会遇到我们的老朋友,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然后还有其他几个我就暂且卖个关子。

虽然看上去世俗人道主义反等级制、反权威,在认识论上有反抗性,但如果仅停留在世俗人道主义这个阶段那你就被它迷惑住了。

为什么我说世俗人道主义是虚伪的呢?这个时候你就要看出“人性vs自然”的对立其实是加倍的。人与自然会分裂出可以互相组合的四元组。

人性(humanity)、自然性(nature)、人的(Human)、自然的(Natural)是四元对立,而不是二元对立。它们可以互相组合。


 

自然的本质=Nn;自然的人性=Nh;人的天性=Hn;人的人性=Hh。这个四元组实际上是非常有意思的。

首先是Nh,它是被自然化(naturalized)的人性,也就是人性中更为贴近自然性的那部分。人性是自然所具有的那种温和的、可理解性的、更有秩序性的那部分,而自然则相对无序、野蛮,带有混乱的增殖性。自然化的人性就是最贴近自然性这种“野蛮状态”的最基础的人性。我们说人的主体性之所以能建构起来,并且慢慢地形成主体间的网络并且能够学习、思考是因为人类进入了符号系统。而一切理解活动的始发点都要进入符号系统,对于人类来说,就是语言(language)、话语(discourse)。所以Nh=discourse

然后是Nn。自然性本身代表着一种无序、混乱的增殖,而“自然的自然性”则是自然性的加倍。这时,无序性达到了极致,从而获得了某种“绝对性”或者“稳定性”;增殖性达到了极致,从而获得了某种“饱和性”或者“根基性”。这时无序增殖的自然性背后更基本、更原始的,无法被前语言学的自然本身所认识的“自然的本质”,恰恰是根基性的绝对性,也就是只有通过组织起语言系统才可以被主体性回溯性地把握到的本体论(ontology)。(或者用逻各斯logos也行,但它和语言太相近了所以还是用本体论ontology)所以Nn=ontology

再然后是Hh。人性本身代表着一种秩序、稳定的抑制,因为人类可以通过进入符号系统,形成主体间性的语言,从而停止自然性的无序增殖,并通过反思来重新组织、利用自然性。而“人的人性”则是人性的加倍。此时,极致的人性排除了自然性的一切影响,生产、增殖这些代表“生命”的活动停止了,人也不再思考,一切语言活动也停止了。在拉康那边这个就是“非人性”(inhumanity),就是人当中非人的那一面、人当中不能够被动物学意义上的还带着自然性的人性所囊括的那一面,就是人有点像怪物(monster)、妖怪的那一面。这个是最极端的人性,它就是死亡驱力(death drive)。它太过于人性了,太极端地排除掉自然性了,因此它也丧失了自然性最基本的性质:生长。就像尼采写的那本书的名字一样:人性的,太人性的。这种极致的人性会带来对“生长”的质疑和抛弃,最终成为虚无主义式的死亡驱力。所以Hh=death drive

最后是Hn。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被驯服的(gentrified)、被人化(humanized)的自然性。自然性(nature)本身是一种趋向于生产、增殖,追求丰饶的性质,但同时它内在又不停地处在无规定性、无约束力的混乱循环当中。而Hn则把自然性人化了,也就是说这种无意识的、混乱的生产、增殖可以获得某种最低限度的秩序性以及可以被理解了。那么这个你就可以就是说宇宙的意义,或者是生命(life)。自然所包含的那种人性,其实我们在动物身上就最能看到(护崽、跪乳、反哺等一切被文艺作品使用的投射了人性的动物本能)。所以Hn=life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存在、生命、语言、死亡”这个四元组。(ontology还可以翻译成“存在论”) 我们在这个四元组里面,可以把握很多很多哲学的对立。所以这个问题是比世俗人道主义所想象的人和自然的对立——“光辉的人性vs野蛮的自然”这种前反思的、愚蠢的、蒙昧的、单纯的二元对立要复杂得多,我甚至说可以说四元组当中的每一个维度都和其他三个维度之间可以组合,甚至它自己也可以加倍,所以可以组合成3+2+1=6种,或者3*4=12种,甚至是4*4=16种组合。

所以如果我们这样用这种方法把这个矩阵拉出来的话,我们就知道了,human和nature的对立是没有那么简单的。而且这些概念之间也有很多缝隙,比如说光是nature这个东西是可以拉出一票儿出来的,还有形式、内容、本质、存在都可以拉一票出来。

所以只有非常非常细致具体的哲学才能去探讨这些问题,而世俗人文主义是停留在前反思阶段的,它反思的二元对立是比较简单的,甚至是“二极管”式的。如果我们学哲学的话,就不能陷入这种庸俗的二元对立。

人道主义实际上是个肤浅的、反思性很有限的立场,它不加精密反思地直接陷入了人类和自然的二元对立当中,却没意识到这种对立远比简单的二元对立复杂得多,它们相互之间是犬牙交错、漏洞百出的。

我希望学哲学的人想得稍微多一点,不要总是尝试去背这些符号,符号只是你思考的工具,比如说human概念有没有意义、nature概念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但是它只是用来让你切入到更细致的一些机理里面去的工具,让你能把握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把握到它们更细密的结构,或者把握到它们更宏大的、更普遍的运动模式,而不要仅仅停留在这些概念的表层去把握它们。

好了,就讲到这里。

【主义主义】世俗人道主义(1-4-2)——人类自己拯救自己,反对自然主义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