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会出现牛李党争,影响如何?

2023-09-14 17:39 作者:一封古玩信  | 我要投稿

唐朝末期时间,宦官专权把持朝政,朝臣们只能靠攀附宦官来求得官运亨通。这些依附宦官的朝臣分为两派,争斗不息,史书称为“牛李党争”。那么牛李党争到底是因何而起,又有什么影响呢?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用来朝廷选拨厉害的人才和官员。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考试,竟然引发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唐宪宗开制科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在一场考试之中,两位考生牛僧孺、李宗闵所写的策论讥讽宰相李吉甫,引起了当朝宰相李吉甫的不满,就向唐宪宗申诉。之后不仅主考官韦贯之被贬谪,牛僧儒、李宗闵也因此仕途受阻,多年未能升迁,双方从此结怨。


 

唐穆宗年间,李吉甫去世,牛僧儒、李宗闵才得以进入中央朝廷任职,而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之后也入朝担任翰林学士。从唐宪宗元和三年至唐宣宗大中初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李德裕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之间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这场贵族与寒门的争斗,在科举制度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意见,牛党的关键人物牛僧孺、李宗闵,都为进士出身,对科举制度非常推崇;但李党则主张对科举进行改革,为国家选拔务实型人才。对科举制度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新兴阶级与贵族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

 

唐朝之后,藩镇长期割据,连年混战,赋税日益加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牛党的态度是维持现状,主张对藩镇平和迁就,反对武力对付藩镇。但李党坚决反对,认为应该对藩镇和吐蕃等外族采取强硬政策。

 

 


 

牛李党争本质上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唐朝中上层官员完全凭利益驱使互相抱团,而臭名昭著的宦官群体也被裹挟其中,乌糟糟的搞了40年后,唐朝的中流砥柱士大夫官僚阶层再也没有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的执政能力和进取精神,加剧了唐王朝的政治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牛李党争,影响如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