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歼10-A到歼10-C:浅谈歼10系列的发展

2019-03-17 11:58 作者:江南拱桥夜  |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军队的装备水平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海军和空军,海军新舰如同下饺子般开始服役,国产航母、055大驱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空军方面,四代机歼-20已经开始量产服役,歼-16、歼-10C等战机也相继亮相。今天的中国空军相比于15年前歼-10刚刚服役时已经是今非昔比,那时我国好不容易搞出了完全自主设计的三代战机歼-10,举国上下都为之而振奋。而现在,我们的空军已经装备了世界顶尖的四代战斗机歼-20,见证中国空军由弱小变得强大的过程使人不禁感叹。而歼-10,也在这10余年间伴随着中国空军不断发展,从最开始的歼-10A2014年的歼-10B再到2017年的歼-10C,可以说歼-10系列战机的发展也是中国空军发展的缩影,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现在最新的歼-10C到底有多强。

中国空军歼-10B战斗机

说歼-10C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歼-10的发展史,歼-10战斗机的研发项目早在1984年就正式开始了,那时我国无论是科研水平还是工业水平都并不是太好,在歼-10项目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歼-9失败的经验。歼-9飞机是一种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以苏联图-22“逆火和美国B-1B 超音速轰炸机为主要作战对象,在歼-9上我国就采用了鸭翼、大三角翼等设计方案,但是由于歼-9设置的26千米升限、2.6马赫时速的26”指标实在是有些脱离实际,且我国WS-6发动机因研制周期拖得太长,技术性能指标显得落后,导致最后歼-9只能胎死腹中。

中国空军歼-10A战斗机

然而在歼-9上所作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歼-9所积累的技术经验为歼-10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这点从歼-10采用和歼-9类似的鸭式布局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歼-10问世过后有的外媒仅凭外表相似就臆断歼-10抄袭以色列狮式战斗机,只要是稍微了解一下中国歼-9战机到歼-10战机的发展历程,就会知道它不是抄袭的,而是自己多年创新积累的结果。”歼-10式不存在血缘关系。当然,歼-10的研制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中美曾有一段蜜月期,最开始歼-10项目还可以从西方获得一系列技术支持,主要是航空发动机发面,这个一直是中国航空发展的痛点,就算现在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后中国就得不到西方的援助,只能转而向俄罗斯求助,在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制不顺利的情况下,只能从俄罗斯先行引进AL-31F发动机来装备歼-10

中国空军-10C战斗机

歼十1001号原型机1994年开始建造,1998323日首飞,2003年生产型正式交付,歼-10的装备无论是对中国航空发展还是对中国空军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歼-10系列最初的生产型号即为歼-10A,除了标志性的鸭式布局之外,其机腹下方的进气道为可调式矩形进气道,可以为发动机提供不同飞行状态下所需的气流,这种进气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隐身效果欠佳(这也是所有机腹进气道布局飞机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结构复杂(F-16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产费用增加,同时调节板的动力和调节系统还加大了飞机的维护负担。就机动性能来说,歼-10A最大速度2.2马赫,实用升限17000米,爬升率300/秒,鸭式布局可以使其在进行一些特殊机动时获得更佳的操作性能。歼-10采用国产JL-10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距离100千米~130千米,攻击距离80千米~90千米,可同时跟踪6个目标,并选定4个加以锁定摧毁。一般认为,歼-10A的性能可以媲美F-16A/B

珠海航展上进行眼镜蛇机动的歼-10B战斗机

我国好不容易自主设计出来的三代战斗机,自然不可能就这样停滞不前,2004年,成飞即开始歼-10的改进工作,2009年第一架歼-10B原型机出现在公众视野中,2014年歼-10B开始量产并交付中国空军服役。歼-10B在外形上就和歼-10A有明显的区别,歼-10B的机头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新设计雷达罩,取消了传统圆锥型的雷达罩,更改为扁身锥型,用于容纳新型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换装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B,探测距离增长至160千米左右,并且凭借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优势,歼-10B正经地拥有了对地打击能力,成为了一款多用途战机。歼-10B将机腹下方采用了全新的DSI进气道,所谓DSI进气道,全称为三维鼓包式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名字听上去很高级,事实上也确实很高级,目前掌握并使用DSI进气道技术的只有中国和美国。相比于常规进气道,DSI进气道具有隐身性好,结构简单重量轻以及阻力小的优点。这些优点对于战机来说非常重要,凭借DSI进气道以及一些机体隐身设计,歼-10B的隐身性能有所提升,雷达横截面降低至1平米以下,虽然肯定达不到四代机的水平,但是能被晚发现一点就是一点,现代战争中几秒钟的差距可能就是生死之间的区别。而重量轻和阻力小的优点则有助于歼-10B获得更强的机动性能,再加上歼-10B对垂直尾翼、腹鳍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大垂直尾翼,垂尾切尖、腹鳍切尖,并采用了使用复合材料的主机翼,使歼-10B在加速性能、最大速度、实用升限以及爬升率等机动性能上全面超越歼-10A。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装备国产矢量发动机的歼-10B展示了眼镜蛇机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眼镜蛇机动的鸭式布局单发战斗机,歼-10B机动性能上的优势可见一斑。

同样使用DSI进气道的F-35战斗机

除了机身以及雷达的改进,歼-10B的航电系统方面也有明显的升级。歼-10B在机头加装了光电瞄准系统,内藏红外线搜索及追踪系统及激光测距仪,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无需火控雷达直接使用该系统锁定目标,有利于飞机的隐蔽。除此之外,歼-10B还增强了电子战能力,在垂尾顶端增加一个电子系统整流罩,在机翼下方增加两个电子吊舱,可以提高歼-10B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在被敌方锁定时也更容易摆脱。歼-10B相比于歼-10A的明显提升,但是为什么这么好的歼-10B仅生产了两年多共50多架呢?那是因为歼-10的发展还没完,在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当中,更新的歼-10C公开亮相了。

图为歼-10C(上)与歼-10B(下)型战斗机对比

-10C不仅继承了歼-10B所有的优点,还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次的改进就主要体现在电子系统方面了,机体外观上变化不大,因此歼-10B和歼-10C看起来非常相似。比较靠谱的区别方法就是看机背上刀型天线的数量,歼-10B1个,而歼-10C则有3个,这也显示出了歼-10C在电子系统上的进一步提升。现在中国的航电系统在世界范围都算得上先进,所以歼-10C在这方面的的水平是不必担心的。更重要的是歼-10C可能换装了更为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相当于战机的眼睛,雷达的提升对于战斗机战斗能力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过后,歼-10C的探测能力可以达到200千米以上,可以同时跟踪12个目标并打击其中威胁最大的6个目标的能力,无论在信息处理能力还是冗余度上,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无源相控阵雷达都有明显的提升。从歼-10A到歼-10C,无论是电子系统的先进程度,空中的机动能力还是航程,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多用途能力较歼-10A大幅提升,实际的作战能力已经是天壤之别,歼-10C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而被认为达到了三代半战斗机的水平。


从歼10-A到歼10-C:浅谈歼10系列的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