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愿军给养供给面面观

2023-08-19 15:03 作者:军迷行天下  | 我要投稿

1950年总后勤部颁布了我军历史上首个统一的给养供给标准:陆军每人每天28两大米或小米,5钱油、5钱盐、6钱肉、1斤蔬菜。伤病员在此基础上减少了粮食供应,相应增加入油、肉和蔬菜的供应。(编注:建国初期的斤和两延用20世纪30年代定下的旧制,即一斤500克,每斤16两。因此28两就是1.75斤。)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及饮食习惯各异,因此各部队供应的粮食,油,盐,肉及蔬菜的具体品种均为各地的大路货。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投入兵力除了第13兵团的四个军,三个炮兵师,一个高炮团及后勤机关25.5万人,还紧急调动了50军和66军入朝,实际参战兵力约33.5万人,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随军民工,即使不计入后者的供给及各种力畜所需,志愿军每日也需口粮58.625万斤,1.675万斤食用油,1.675万斤盐,2.01万斤肉和33.5万斤蔬菜。

        早在1950年九月底,东北军区后勤部便在中朝边境储备了超过3348万斤粮食,80万斤食用油,86万斤盐,184万斤各种干菜和罐头食品以及1893万斤马料和783万斤饲草。

        尽管志愿军作战部队于1950年10月19日才开始入朝,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际上,从10月11日开始,东北军区后勤部就已开始向朝鲜境内突击运输各种物资了。到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第一天的那天,共向先期志愿军各兵站运送弹药9200余吨,油料5300桶,粮食1650万斤,食用油和食盐共50余万斤,各类干菜和罐头食品310万斤。

       按标准消耗量计算,这些粮食理论上可满足33.5万部队28天所需,油盐大体可满足15天所需,干菜和罐头大体可满足八天左右的消耗。但是这些给养分别囤积在朝鲜北部边境的龟城、新仓、双芳洞、别河里、前川等地,距前线还有一定距离。志愿军后勤部虽拼尽全力,但仍有许多给养在前送过程中被几乎贴着树梢飞行的美军战机炸毁,其中副食品损失率高达80%。

        由于运输组织欠缺经验,加上部队频繁调动等原因,好不容易送上去的给养,但在分配上却严重不均衡。不少给养没办法突破敌人的空地火力封锁送到前沿阵地,只能送到二线部队手中,鉴于战场运输异常困难,炒面这种集主副食于一体,方便运输和储存的应急食品,才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脱颖而出,在志愿军前运给养的中的占比急剧提高。

        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对空掩护力量并未增加,运输条件未有改善,但增加了总人数约15万人的第九兵团,更加重了给养前运的困难。长津湖战役期间,恰逢朝鲜北部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最低气温为零下40摄氏度。第九兵团的御寒衣物本就严重不足,又没有足够的食物入肚增加人体热量供给,导致出现大面积冻伤减员,严重削弱了该兵团战斗力。这也是美陆战一师最终得以侥幸逃出生天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次战役时,志愿军已将战线从清川江畔推到三八线附近,这使得后勤运输里程较前两次战役成倍增长,更加重了给养供应困难。好在第三次战役虽未能成建制的大量歼敌,但却迅速占领了三八线至三七线之间的广大地域,缴获了南朝鲜方面数个大粮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队缺粮的困境。 这时,除了后勤部门仍努力前送以炒面为主的给养外,前线各部队也利用缴获及在南朝鲜境内筹集的粮食,自行加工干粮,品种主要有馒头,烙饼,炒豆等。这些干粮有效改善了炒面单一的口感,但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志愿军副食短缺,营养摄入不均衡的问题。指战员们体质普遍下降,病员比例增加。

        在1951年召开的志愿军第一次后勤会议上,与会人员做出了伤病员每人每天增加2两半猪肉供应,住院期间全部供应细粮的决定,但鉴于糟糕的运输状况,直到3月25日,志愿军非伤病人员日常供应中的细粮比例才由此前的20%升至50%,并规定元旦,除夕,建军节,国庆节每人增发一斤猪肉,为照顾来自国内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习惯,还规定一斤小米可折算成同等质量的炒面,大米,或饼干,也可折算成一斤二两的白面,大豆或高粱。

        在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期间,虽然志愿军高炮部队,工兵部队,铁道部队源源入朝,苏联援助的汽车数量也大大增加,志愿军后勤部总结此前的经验教训,极大强化了运输效率。广大汽车驾驶员,火车司机与敌机周旋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但由于第二批入朝的第3、第19兵团及完成休整的第九兵团投入了一线战斗,使得供给线末端需要保障的志愿军人数急剧增加,因此志愿军给养供给的完成率仅从前三次战役的25%增长到50% 。

       那么,志愿军另外一半的绐养需求是如何解决的?答案是,主要由志愿军总部出面,向朝方协商借粮。据统计,仅第一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就向朝方借粮100万斤,整个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向朝方借粮超过12万吨。刚转入阵地战的那阵子,由于朝鲜北部遭遇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加之美空军力量集中力量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实施绞杀战,致使从鸭绿江畔到前线的铁路运输中断一个半月之久。为保障将士们最基本的口粮供应,志愿军在此期间先后在朝鲜的咸境南道和黄海道等地筹措粮食5.83万吨。在运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后,志愿军开始分批次向朝方偿还粮食,于1953年4月前全部还清。

  




          (本人第一次投稿,文章素材全部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如有不足,还请补充更正,下期我会介绍后期志愿军后勤方面的改善,谢谢!)





志愿军给养供给面面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