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中的历史形象与影视形象比较,能得出一个惊人的答案:他是不是潜伏者雪山?

吴敬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他的名字叫吴景中而不叫吴敬中而已——这两个名字念起来差不多,所以我们根本就不必要去寻找《潜伏》中保密局天津站站长的历史原型:历史上的吴景中和《潜伏》中的吴敬中,至少有三点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电视剧中的吴敬中,就是历史人物吴景中的映像。
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来聊一聊这两个吴站长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什么本质不同。这三个相似之处,并不包括他们在保密局天津站的职务,因为那不是相似而是相同。

在军统(保密局),潜伏着数不清的我方特工,就连戴笠比较信任的程一鸣也是。此人曾任原军统情报科统计股少校股员、南京宪兵司令部特高班教官、南京参谋本部谋报参谋训练班教官、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书记、临澧特训班上校总教官、兰州特训班总教官、西北区少将区长军统局本部第三处(行动处)少将处长,于1964年在“情报局”澳门组少将组长任上成功返回,还带回了大量情报和设备。如果当时戴笠和毛人凤还没咽气,估计也得活活气死。
吴景中虽然不像程一鸣一样,也是我方打入军统(保密局)的高级特工,但他也确实在1949年后彻底离开了情报战线。他之所以离开,是因为被毛人凤不信任被逮捕,最后是吴站长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蒋建丰出面作保,这才没有像另一位潜伏者吴石中将一样被杀害。
吴敬中的历史原型当然不是吴石,《风筝》中鬼子六郑耀先的历史原型也不是程一鸣:吴敬中比吴石级别低,郑耀先跟程一鸣相比,也差了一个档次。吴敬中没有吴石的牺牲精神,郑耀先也不如程一鸣善于处理各方面关系。
吴敬中就是吴景中,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从沈醉的回忆录中能找到多处关于吴景中的记载,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的“二吴”的第一个共同点:都是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成回来后叛变的。

在《潜伏》中我们看到,吴站长的夫人梅姐去广州,郑介民的太太请吃饭,还提到了吴站长的同学余乐醒。“国防部次长”的太太请保密局天津站站长的夫人吃饭,是因为他们的老公有同窗之谊,余乐醒之所以跟吴站长能论上同学,也是因为他们都是我方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的。
沈醉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吴站长的“叛徒”身份:“老同事吴景中跑过来找我谈话。他是湖北人,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一个叛徒,当时在中苏情报合作所当科长。我和他在临澧特训班同过事,两人一向还相当要好……戴笠曾把留学苏联的叛徒谢力公、吴景中等人派去担任中苏情报所的科长。(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沈醉回忆录)”
老吴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来,被当时的“南昌行营调查课”课长邓文仪以中校军衔收买,后来邓文仪的调查课并入戴笠和郑介民为正副处长的复兴社特务处,吴敬中程一鸣等人也正式成了戴笠手下的特务,然后又跟余乐醒、谢力公、王崇五、陆遂初、王班联、贺元、徐永年等“叛徒同学”一起去军统临澧特训班当了教官。
在军统临澧特训班,老吴的职务比余乐醒谢力公低一级,跟沈醉持平。沈是总务科事务股股长兼行动术教官,吴是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兼情报学教官。这就是“二吴”的第二个相同点:两人都是军统特训班高级教官。

留学经历和特训班职务,吴敬中和吴景中极为相似,第三个相似之处,就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了。
我们在《潜伏》中看到,吴站长对打仗和抓卧底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做生意捞钱,这也跟历史上的吴景中比较相似:吴景中在中苏情报所当的就是总务科长,虽然是在情报单位供职,但却不太接触情报,他的主要任务是从戴笠那里拿到钱,然后再花出去,这一进一出之间,过手的油水足以炸一辈子油条——情报所的楼堂馆所的购置、建设、装修,间谍设备的采购,双方人员的工资福利,都由吴敬中一手操办。
总务科长有多肥,我们看看《渗透》中的店小二许忠义就知道了:老吴和沈醉、许忠义可以算是同行,而沈醉有多富,他的回忆录中有详细描述。
中苏情报所总务科吴科长不但在湖南、南京、天津活动,还经常去香港采购。吴科长在采购中捞了多少油水,只有他跟所长郑介民同学知道(与吴敬中是我方派出的不同,郑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老蒋派去的,老蒋同事派去的,还有儿子小凯申,小蒋跟吴分在了一个班)。

郑介民有多贪,沈醉是十分清楚的。《潜伏》中郑太太请吴太太吃饭,那也符合史实——郑又当又立,贪腐的事情都是他老婆柯淑芬操盘,沈醉在回忆录中嘲笑:“郑介民假惺惺地冒充廉洁,自己一向不出面搞钱,却指使他老婆出面,可是钱一到她手中,便再也不肯拿出来,所以郑介民得不到一滴油水。”
“郑介民得不到一滴油水”,当然是他们两口子唱双簧忽悠人,后来沈醉才发现:“郑介民是一个贪污能人,自己却不经手,而由他老婆柯淑芬出面。他装出一副怕老婆怕到极点的样子,想使人相信他是没法奈何她;万一事情发作,他又可假装完全不知而不负责任。所以别人当面说他怕老婆,他总是笑容满面地承认,有时还故作解嘲地说:‘怕老婆有好处,可以省麻烦。’”
吴站长与郑介民不愧为志同道合的好同学,连敛财方式都如出一辙: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装钱的匣子,“夫妻店”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而且还比较安全。
历史上的吴景中和《潜伏》中的吴敬中,有上述三点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他们的背景与信念。
《潜伏》中的保密局天津站情报处处长陆桥山和两任行动队队长马奎、李涯,似乎都有恃无恐敢跟吴敬中暗地较劲,李涯更是当着站长的面要去南京告状,要是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就是借给陆桥山、马奎、李涯三个胆子,也不敢跟吴站长叫板:要论起树大根深靠山强硬,他们三个加起来也不如老吴。
《潜伏》中的吴敬中好像并不想“立功受奖”,而真实历史中的吴敬中,是曾经想过出售(不是出卖)自己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以换取戴笠奖赏的。
沈醉在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吴敬中“出售”同学的过程:“吴一开口就说:前几天他在路上遇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一个同学,现在是延安派在重庆工作的,可不可以和他往来?戴一听很高兴,马上叫吴坐下来谈。吴便把他和这个同学过去关系如何好、这次见面很高兴等情况谈了一下。戴笠马上决定第二天在军统局枣子岚垭大门侧的漱庐请这人吃晚饭。”

老吴这事儿做得很不地道,他明显是要拉同学下水。幸好那位同学立场坚定,给他碰了一个软钉子,给同去的沈醉碰了一个硬钉子:“那位客人却出人意料地一口谢绝了,他看我全身武装,腰皮带上还挂了一支精美的左轮手枪,又用这种威胁性的口吻来回答他,便把脸转过去不理我,只一个劲儿地埋怨吴景中。”
这就是“二吴”本质上的不同:吴景中是铁了心要把叛徒当到底,甚至不惜拿自己的同学当垫脚石;吴敬中则是完全看清了时局,不愿意与老蒋的破船一起沉没,直接或间接帮助、掩护了潜伏者余则成。
说两个老吴有三个共同点,这是大家都能从史料和电视剧的对比中看到的,但是说他们有一个本质的不同,或者说吴景中就想一条道走到黑,好像也不完全客观准确,于是最后就得有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了:在您看来,历史上的吴景中和电视剧中的吴敬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将两个形象糅合在一起,能否说吴站长就是比峨眉峰余则成潜伏更深的高级卧底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