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内存普及”风暴结束,上游供应链涨价,国产厂商只能接受
今年对于想换手机的用户无疑非常幸福,鉴于上游供应链存储价格跳水,主流厂商开启“大内存普及”风暴,中端机最高24GB+1TB价格甚至只要三四千元。本以为这是存储“白菜价”开始,没想到高潮部分已经结束,多方消息证实上游供应链集体涨价,国产手机厂商签订协议同意上调10%~20%,明年手机价格有望迎来一定幅度上调。

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上游搞了个骚操作,内存和存储白菜价的时代要过去了,想买大内存大容量的抓紧看看已有产品,接下来新旗舰可能又要涨价,部分起售价预估上浮300~500元左右。

这条消息引发许多网友热议,上游究竟搞了什么“骚操作”呢?原来,今年初全球内存与储存行业价格尿崩,最便宜时价格不到去年一半,主流厂商纷纷主打“大内存普及”风暴。国内中端机普遍12+256GB起步,甚至比年初旗舰机存储容量还要大,部分品牌甚至推出24GB+1TB超大存储版本,价格也只要三四千元左右。其实这才是行业正常的状态,内存和储存回归到了正常状态,但日韩上游供应链却无法容忍,通过手段强迫涨价。

三星今年1月就奉行“减产战略”,大幅调整晶圆厂投入,降低产能期待可以控制价格,初期效果不明显在4月又进行了一次调整。可是单纯的减产对市场影响有限,三星下半年又开始大幅削减NAND Flash业务产能,希望推动内存与储存价格重回高峰状态,当然了,三星给出理由是“推动价格正常化”,因为三星认为维持低价水平不正常。

除了三星,SK海力士、铠侠等也都在全力推动内存与储存价格上涨,前两家企业还获得美国商务部批准,无需单独批准亦可向中国工厂供应美国半导体设备。如此一番操作,三星等品牌既推动了价格上涨,又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长江存储等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成功让内存与储存价格大幅上涨。今年9月,小米、OPPO、谷歌等国际巨头科技企业与三星签订协议,认可未来芯片价格上涨10%~20%,三星推动行业涨价目标完成。

虽然协议只说最高上涨20%,有业内人士分析鉴于三星今年持续减产,从第四季度开始存储行业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手机厂商必然会主动抬高价格抢购货源。经过一年的骚操作,三星达成了推动行业涨价的战略目标,手机厂商明年必须提高价格才能收回成本,原本以为24GB+1TB版本是手机行业的新开始,但这可能是“内存白菜价”巅峰也是结束,明年大内存手机迎来价格上涨。
小伙伴们,你怎么看待2024年大存储版本手机涨价300~500元左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