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学《综合素质》笔记

2023-07-22 17:50 作者:吉喆老师  | 我要投稿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当的教育仿真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成人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对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口诀:两全两发展创新实践

  1. 面向全体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4.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口诀:学习过人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 “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 “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关注学科”转向“关注”;

第二节 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

  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 学生在教育活动重处于主体地位;

    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 学生在教育活动重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互补性-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公正: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重中机会均等。

    第三节 教师观

    一、教师观要点:必背!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 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 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5.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 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 用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本部分内容只考8道选择题。多做联系,熟读即可。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六法一纲要)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1.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免费义务教育

  2.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3.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4. 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5. 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6.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7.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分给与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4.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 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

  2. 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

  3. 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

  4. 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

  5. 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1.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1. 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工读学校

    2.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3. 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必要时,可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2.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a.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b.判审未成年人犯罪有专门的少年法庭。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一律不公开审理;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一般不公开审理。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重点)

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1. 学校无责任情形

    1. 意外伤害事故。如地震等

    2. 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以知道的。

    3. 学生自杀、自伤的。

    4. 上下学路上以及寒暑假中发生的状况。

    5. 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2.学校责任情形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a.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

        b.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

        c.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

        e.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有不适宜担当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

        f.学校组织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活动的。

        g.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

        h.学生在校突发疾病

        i.学校教师体罚学生

        j.学生擅自离校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1.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a.把优先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c.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d.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机会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e.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学前教育发展任务: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第二节:教师的权力与义务(重点)

一、教师的基本权力

1.教师的公民权

包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以及监督权。

2.教师的职业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报酬待遇权     (5)参与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二、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1. 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2. 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

  3.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三、教师的基本义务

  1. 拥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 遵纪守法;

  3.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 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 依法纳税义务;

四、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

(1)遵纪守法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维教育义务

(4)尊重学生人格 (5)保护学生权益     (6)提高水平

第三节:学生权利和保护(重点)

一、学生权利

  1. 参加教育教学权包括: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使用教学设施权;

  2. 获得经济资助权;

  3. 获得学业证书权

  4. 申诉起诉权;

  5. 法定其他权;

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

  1. 教师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a.面临危险时,教师挺身而出

    b.教师须尽到保护义务

  2.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

    a.教师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

    b.教师不得随意缺课

  3.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a.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有损人格尊严的事

    b.教师不能侮辱、谩骂学生

    c.教师不能歧视学生

  4.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a.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b.教师不得以其他方式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

  5.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6. 教师不得侵犯学生财产权

  7.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a.教师不要随意泄露学生隐私

    b.教师不能随意翻看学生物品

  8. 教师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必背!!

  1.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

  2. 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4.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 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第四章 文化素养

本部分内容只考9道选择题,很可能考的没背,背的没考,所以,不建议复习。

第一节  历史部分

一、重要战争

  1. 中国古代重要战争

    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

    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越之战—卧薪尝胆)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

    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

    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

  2. 中国近代重要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

    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殖民地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抗战拉开序幕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 世界近现代重要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

    美国内战:林肯/《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伟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萨拉热窝/凡尔赛-华盛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达到了最大的规模/雅尔塔体系

    “冷战”: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二、重要盛世

1.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汉朝的第一个治世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3.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4.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

三、重要变法

1.商鞅变法:为后期秦朝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军功爵制;建

立县制

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改鲜卑旧俗/着汉服,说汉话,采用汉

3.洋务运动:前期口号:自强/后期口号:求富/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垄断性、买

办性

4.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四、重要思想解放潮流

1.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2.文艺复兴: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3.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直接民主共和

4、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

转折点

第二节  文学部分

(一)中国古代文学

1.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

2).《离骚》:作者是屈原/骚体诗

2.散文

1).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2).道家:老子-《道德经》(《老子》)/庄子—《南华真经》(庄子)

3).儒家:孔子/《论语》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

4).墨家:墨子(墨翟)/《墨子》

5).法家:韩非子/《韩非子》/集儒、墨、道、法大成于一体

6).贾谊:《过秦论》/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7).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班固:《汉书》/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9).司马光:《资治通鉴》/《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10)."三曹":曹操(被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丕/曹植

11).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马说》

12).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永州八记》

13).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14)."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3.小说

1).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

3).蒲松龄:《聊斋志异》

4).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4.戏曲

1).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之一

2).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倩女离魂》

3).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墙头马上》

4).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5).王实甫:《西厢记》

6)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7)孔尚任:《桃花扇》/中国戏曲文学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

1.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且介亭杂文》

2.茅盾: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3.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老舍:“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5.曹禺:《雷雨》

6.叶圣陶:教育家/《稻草人》-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

7.冰心:儿童文学家/《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8.郭沫若:《女神》/《屈原》

9.林语堂:《京华烟云》

10.陈忠实:《白鹿原》

11.钱钟书:《围城》

12.戴望舒:“雨巷诗人”

13.沈从文:《边城》

14.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15.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红高粱》

(三)世界文学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2.但丁:与莎士比亚、歌德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学巨匠”/《神曲》

3.雨果:《巴黎圣母院》

4.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片小说巨匠”

5.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6.普希金:俄国文学之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三节  自然科技常识

1、农学

1).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2).徐光启:《农政全书》

2、医学

1).《黄帝内经》:我国现存的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2).扁鹊:“脉学之宗”/四诊法(望闻问切)

3).华佗:被誉为“外科鼻祖”/发明了麻沸散/创作了“五禽戏”

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史上“理、法、方、药齐备的论著”/中医方书

的鼻祖/医圣

3、药学

1).孙思邈:《千金方》

2).李时珍:《本草纲目》

4、天文学

1).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2).郭守敬:《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密的历法

5、算学

1).祖冲之:精确的算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 之间

2).《周髀算经》: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著作

3).《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6、物理学、数学

1).阿基米德:被称为“力学之父”/杠杆原理/浮力定律

2).欧几里得:被称“几何之父”/《几何原本》

7、西方近代

1).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者

2).伽利略:被称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3).牛顿:牛顿定律/万有引力

4).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进入了“蒸汽时代”

5).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进化论

第四节 艺术鉴赏

(一)中国音乐史

1.戏曲方面

1).昆曲: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2).京剧:行当“生旦净末丑”/中国国粹/微剧是京剧的前身

2.器乐

1).琵琶曲:《十面埋伏》-我国最早的琵琶曲之一

2).古琴曲:《广陵散》—题材取自《聂政刺韩王》

3).二胡曲:二泉映月—瞎子阿炳

4).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

春白雪》

《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3.主要作曲家

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二)中国美术史

1.隋唐时期

1).阎立本:《步辇图》十大传世名画

2).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2.宋元时期

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黄公望:《富川山居图》/《剩山图》《无师书卷》

3.明清时期

1).郑板桥:擅长画“竹子”

4.近现代

1).齐白石:擅长画“虾”

2).徐悲鸿:擅长画“奔马”

(三)外国音乐史

  1. 巴洛克时期

    1).巴赫:“西方音乐”之父

  2. 古典主义

    1).维也纳三杰: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2).海顿:“交响乐之父”

    3).贝多芬:“乐圣”

    4).莫扎特:“音乐神童”

  3. 浪漫主义

    1).肖邦:“钢琴诗人”

    2).柴可夫斯基:“俄国音乐大师”

    3).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四)外国美术史

  1.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2.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蒙娜丽莎的微笑》

  3. 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壁画《最后的审判》

  4.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

  5. 梵高:《向日葵》

  6.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梦》《格尔尼卡》

第五节  文化常识

(一)书法艺术

1.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2.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3.汉字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二)建筑艺术

1.四大名楼: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苏阅江楼

2.世界五大宫殿:中国(故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

3.中国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三)人文地理

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2.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3.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四)生活百科

1.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2.山水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四大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

4.特殊称谓:豆蔻年华(13 岁的女子)/30 而立/40 不惑/50 知天命/60 花甲/70古稀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

一、工具书的检索与利用

1、工具书种类:字典、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谱、政书、类书和百科书

2、工具书检索的一般程序:

① 确定检索范围  ② 选择合适工具书  ③ 检索  ④ 摘录与复制  ⑤ 整理资料

二、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

(1)图书检索 (2)中国期刊网 (3)网页搜索

三、信息处理

1、信息的筛选与分类

(1)筛选:鉴别真伪、鉴定价值;

(2)分析: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系统分析

(3)提炼:信息内容上、信息载体上

(4)综合:阶段性综合、专题性综合、地域性综合、追踪性综合

2、信息传递

(1)口头传递(2)书面传递(3)电信传递

3、信息存储

要求:信息要有价值、要方便利用、要现代化

四、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1、测验种类:

(1)常模参照测验:参照被试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

(2)目标参照测验: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的测验。

2、测量的三要素

(1)参照点(2)统一的单位(3)测量工具

3、数据处理:

难度:试卷的难以程度

区分度:试卷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

信度:衡量测验分数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

效度:测验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标。

五、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教学功能:

1、图文声像并茂,优化学习环境

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

则、技术性原则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

一、逻辑基础知识

1、概念:反应事物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2、内涵:反应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3、外延:概念的适用范围;

结论: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少;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多。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全同、全异、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关系

4、命题:

(1)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性质:必须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必须有真和假的区分

(3)分类: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

二、推理

1、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2、分类:

(1)演绎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推理

B、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求同法、求异法、并

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3)类比推理

三、论证

1、论证的有效性:

(1)概念的有效性(2)论据的有效性(3)论证方法的有效性(4)结论

的有效性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

1、技巧:

(1)语境分析法:

A、联系上下文

B、联想文段背景

C、把握标点提示(冒号、破折号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

容)

(2)修辞提示法:比喻、象征、反语、双关、借代和对比

(3)划分层次

2、整合信息技巧分析

(1)打枝削叶、巧提主干;(2)删繁就简、去伪存真;

(3)合并同类,列举异义; (4)敲骨吸髓,挖掘信息;


中学《综合素质》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