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电池法案对国内市场影响浅析
今年8月17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自2024年2月18日起实施。该法规旨在强化欧盟内部电池市场运作,推动循环经济,以减轻电池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该法规适用于所有电池类型,不包括军事、航天和核能电池,并且明确了一系列强制性要求,其中重点涵盖碳足迹披露、电池护照以 及可再生原材料比例等方面。
《欧盟电池法》将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针对电池全生命周期阶段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欧盟这次针对电池的立法,无论是从碳排放,还是从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来看,都对电池企业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法案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谁生产谁回收、谁进口谁回收。法案的生效,将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短期内,销往欧盟的产品要符合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竞争门槛进一步提升,而欧盟在自身电池产业未发展起来之前就设立过高的门槛,不利于市场的技术创新。长远来看,将催生行业新一轮深度洗牌,加速市场竞争格局演变,推动全球电池企业向低碳化转型。
欧盟此项法案与我国的管理办法在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要求不同
我国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为汽车生产企业;《欧盟电池法》中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可以为电池企业、也可以是将电池投放欧盟市场的进口商或者整车厂商。《中国电池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回收服务网点,负责收集废旧动力蓄电池,集中贮存并移交至与其协议合作的相关企业。《欧盟电池法》则要求责任主体指定生产者责任组织,由其审核电池回收及处理企业的准入。
规定中的标准不同
《欧盟电池法》的措施与《中国电池管理办法》有较大的区别,这就涉及到互相认证的问题。《欧盟电池法》生效后,欧洲必然涌现出一批鉴定机构,这些机构的使用方法与国内有很大不同。今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出口到欧洲会出现很多问题。
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向欧洲国家出口锂离子蓄电池累计约 70763.3万个,金额累计约达1091.82亿元,出口量较2021年增长了49.33%;今年1-7月,累计约 43700万个,金额累计约达806.57亿元,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3.13%。
目前而言《中国电池管理办法》相对比较粗放,《欧盟电池法》比较精细,采用现有办法较难适应《欧盟电池法》要求,未来向欧洲出口锂电池道阻且艰,国内电池企业需要不断精进电池生产技术,完善电池指标。
对锂电池的回收处理方式不同
《欧盟电池法》鼓励国外企业在欧洲设立生产及回收企业,在当地生产既降低成本,也符合当地增加生产与就业的要求。欧洲电池回收普通使用火法回收,中国大多采用湿法回收,湿法回收的生产链比较长,并且大量使用酸碱液体,这对企业的环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新能源锂电下游市场来看
国内市场方面,近三年来,我国电芯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而海外市场方面,据GBA预测,到2030年,全球对电池需求将增长至2600-3600GW,其中欧盟市场占比约17%。
据富宝锂电网整理,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装量分别为541.68GWh和294.6GWh,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146.6%和90.72%;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产装量分别为345.51 GWh和184.25GWh,同比分别增长了36.15%和37.14%。
我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产销量分别为704.1万辆和687.2万辆,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99.29%和95.95%;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59.3万辆和45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40.46%和42.12%。
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多家电池企业已经着手布局全产业链的低碳转型战略,为碳足迹和数字护照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中国电池企业也在不断加强与欧洲本土企业合作,加速海外建厂,共同致力于低碳电池的技术研发,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新法规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电池产业的透明度提升和绿色低碳转型。随着中国头部企业在碳足迹及回收利用等领域布局,以及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总结
1、碳排放的相关要求或将强制出口企业进行零碳转型,在生产技术上将向着高效低能耗、环保低碳等方向进行革新;
2、有望倒逼国内回收体系完善,长期将带动国内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回收要求趋严或利好已和海外厂商合作布局回收的企业;
3、电池护照旨在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度,出口企业将面临护照数据库建设、护照管理系统维护及国际统一标准构建等挑战。当前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在这些领域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中国企业需尽快建立相关能力,在下一阶段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新电池法案的推动下,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将深刻影响电池产业链的各个生命周期环节。动力电池 产业将迎来生产技术变革, 中国电池企业正在积极迈向低碳转型, 并致力于提高产业透明度。尽管短期内, 这一变革或带来成本上升以及竞争门槛提高等一系列挑战, 但从长远来看,新电池法案有望推动国内的碳足 迹和回收机制得以完善, 进一步促进国内电池产业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