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运营的本质,人性和数字,芒格宝典=规则集合=checklist~

2023-07-26 08:44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用户分层继续

更懂运营的本质,能分析出爆款活动的机制设计和涉及到的人性,专业能力上升的更快

没有人懂所有的人性,的确很多人的逻辑我不想懂,只想服务于起明认可的人QAQ,在给运营团队成员分任务的时候,也就能更好安排工作了,不同的人对不同人性的感知不同,要能拼起来不同层级用户的运营,触发用户行为的设计要连贯

分析另外一个海报怎么割纠结的韭菜

首先,七天精通***,先瞄准韭菜,怕自己不能坚持,话术:组队对抗惰性,再搞个从众心理:已有3万+人报名,最后再搞个占便宜心态:入群免费送100G大礼包

精准瞄准韭菜的运营,价值观不提,但运营底层他是搞明白了——绝对是高手,能力和价值观不联系的

心理学家研发单一心理,在什么行为下会产生什么反应or情绪——想起来bethebeauty每次一个主题,引用论文,其实每次都是一个反应or情绪数据

共性规则的集合,某几种心理集合之下,某种行为大概率会被触发——多路规则的总体效应

如何从成功案例中抽取触发某种行为的规则集合:把每个元素背后的人性扒出来,列表

然后,去验证这列表,拿其他的成功案例来看这集合的全面性和实用性——自己抽取的是不是真知性的,通用性的,规则性的

哇哇哇!!!我知道要做什么了,就是规则集合啊!!!叶教之前用案例讲解的,其实都可以做出规则合集啊,其实是一种checklist?等我以后研究下

所以,人性合集情绪合集这种,并不是抽个底层能好用,比如运营的人性本质,具体在做设计的时候,还是参考个checklist元素,一项项的先设计,再组合,这样才具有落地性啊!

说话啊,沟通啊,处理关系啊,选对象啊。。。甚至选老板啊。。。其实都应该是这样的,checklist才好用!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目前是这样想的,等我回头梳理下——重学晨练的时候就搞了,要不然,学而不会啊

往后听,叶教果然提出了checklist,艾玛^_^开心,查理芒格也用的checklist,他说人的大脑经常做不出正确的决策,记忆和运算能力有限,在我们的目标上容易挂一漏万,他自己做决策要靠决策清单

艾玛,这不就是为什么下棋,人工智能应该基本能全赢,因为,他不仅记忆和运算能力无限,他还总是用checklist做决策。。。。

穷查理宝典的100个清单就是这种了

叶教的认知架构每个能力都有一套行为代码,比如现在要开个会,是会前还是会后,查一下checklist

平时多积累人性规则,设计机制时每次用4个以上的规则在里面——大网捞鱼啊

韭菜喜欢不劳而获,以小博大,关注可能收获而不关注胜率,自恋高位,迫切想要成功,想占便宜,害怕失去占便宜的机会。。。等等

我们不需要穷尽规则,坐标体系,用户感受和活动进度做坐标系,在什么环节是什么驱动用户产生什么感觉,好感度上升,最后做出我们希望他表现的行为

人性规则之王:存在感最大化

打土豪分田地——跟仰望的争自恋高位,踩他下去,还获得关键资源,报复的爽感啊,艾玛,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人性底层。。。。

卖萌筹款的案例,涉及到哪些人,又涉及哪些人性,个人思考是发起人和参与人,发起人成为主角很有存在感,所以愿意发起,参与人是刷发起人的好感度和与其他打款人攀比

发起人可以炫自己的人脉,自己的受欢迎,有面子,公主心,自恋高位获取

而参与人。。。低价展示关注——现在吃饭、送礼都大几百了,这里刷个几十块就有效果

发起人的朋友圈里的女生看了,攀比心起来了——你的存在感强了,我的就弱了,所以也搞起,厄,但这也会筛除一部分怕丢脸的妹子,比如我绝对就不会干的

相信星座这事情^_^,叶教太好玩了,说出了星座bug,世界60亿分为12种,每5亿人就共性,而且每5亿和另外5亿一定是一种类似的关系,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信念^_^

很多产品的设计是满足人的自恋的——那么多的知己,桃花。。。

哦,那还有早起打卡——我就想到了,还有朋友圈就是刷存在感的,其设计用图片,因为图片是最容易刷逼格等存在感的

个人存在感,keep,早起打卡,这是最没有成本的。。。去高档餐厅、剧院什么的,需要成本的存在感,但没有成本的自恋高位,也是很戳人的,而且这种打卡还不好放弃,丢不起这个人。。。

不过,最牛逼的还是设计人,他们是最懂人性的,这是个争夺存在感的场

人性规则第二,被剥夺超级反应,这是查理芒格的宝典规则

看案例,boss直聘几天不登录积分减少,让我想起了淘宝上如果一天不领金币,第二天就会从100降到10。。。存在感那也补充一个吧,好友捐蛋排行,走步数的好友排行榜。。。

被剥夺超级反应,就是情绪的综合,当下被情绪支配了,不会思考了,boss直聘老板是销售出身,深谙人性,这里老板可以直接联系求职者,求职者有存在感,而创业老板也不要逼格,就要找人,积分会清0,发现积分没了要去补积分,会促使老板主动联系打招呼的求职者,活跃度会提升

被剥夺超级反应的低配版,稀缺

先树立一个高价格的售罄,下面低一点价格的,觉得占便宜了,且配上被划掉的高原价,再下面同等高价还有货的,就觉得也不贵了

很多公司运营是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环节,整个流程连续性略有不足,很少有人把所有的环节都撸一遍,但游戏运营要求持续的沉浸感

人性弱点使用坑:有效的人性规则会很快被过度使用,从而会一时失效

互联网的战场过度集中,n多公司都在几个知名app上争夺用户关注,一个规则被验证有效,大家很快就开始抄,用户被骚扰了。。。

叶教说的天天吃东坡肘子很快腻了,但停三个月再吃,还是好吃的^_^

运营的压力在于,一时失效发生后,自己停止使用但其他公司还在使用,什么时候用户才会回复感知,老板天天在催数据表现,怎么去再创新

用户疲劳时,脑洞大开,用新鲜感打破用户屏障

这里面还有价值观的考验,是用人性的弱点占便宜,还是用人性弱点驱动人性光辉?

那个长勺子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上面的那些割韭菜的,会比较违反价值观。。。而在人性利用上,团队氛围的利出一孔结果也是正反馈的,个人还是倾向于尽量真诚,尽量阳谋

正确价值观的目标,和手段上的融合——《化宋》里的赵士程,这当然很难,但本来想做成什么事情,就都比较难

运营的从1到N:数字

企业也依赖数字决策——财务数据,万达之前自己建城市中心自己运营,发现负债率高现金流差,因为投资回报周转期长,所以后来建广场委托出去,自己运营给建造商分成,收入一大半来自服务业——其实不就是转嫁成本嘛。。。自己赚快钱,卖品牌口碑让别人赚慢钱,自己资金周转速度的提升,是有人来平衡的,但是,也算是拉伙做蛋糕分蛋糕,大家一起能分更多

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数字,高管们要看是非常直观的——互联网本来就是程序和数字啊,传统工业的数字可以通过调研、实地考察来获得,但互联网的运营数据是很难获得的

运营漏斗,转化率是数字,人性的部分是机制,用什么机制可以触发行为,如何度量机制的有效性,按什么层面来度量,比如推广,是推广总数,还是推广层级,推广总数中有偶然性,比如某个大V推广了,而推广层级是穿透力的体现,比总数要更好

漏斗中最重要的是转化的机制和度量,但可能高顿做的就是很好吧,所以在我心里漏斗就包含了机制啊,实际的公司数据就是度量啊,以此去看具体的同事某个环节弱就帮助解决——可能自己理解的不对?而且互联网运营,想起来了,自己之前就觉得很“寂寞”,因为没有跟具体的人打交道,会觉得比较空呢。。。^_^

先over~

运营的本质,人性和数字,芒格宝典=规则集合=checklist~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