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续28)
(三) 装包封胶
一般来说,装包封胶之前应当还有一个扫描耗材,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袋子上就有耗材码要去扫描,之前之所以把这一块单独罗列出来是因为之前这个仓库有英国、加拿大和美国诸多国家的包裹需要打包,不同国家对于包裹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英国和美国要用带有logo的耗材打包,加拿大要求用无logo耗材进行打包,经常会出现使用上的失误和错误,但现在该仓库的国家线变更成英国和瑞士了,统一改成使用无logo耗材进行打包,所以耗材使用上已经没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了。
1.装包
我没有实际测量过时间,但仅仅凭经验来说,在整个打包流程里,装包时间是打包占比时间最长的环节了,而装包的技巧上可复制性其实是很强的,因此在装包的技巧培训上,我自诩装的不快,其实尚且是需要观摩学习的,公司却没有根据效率较高的员工做出什么实际有意义的总结和有价值的总结,这些东西应当有合理和完备的体系才行,能少用员工就能达成同样的效果的方法,公司竟然不去想,不去实践,难道是有政府规定的就业指标吗(笑)。
(1)减将货品放入耗材的次数
在把货品装进耗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尽量减少动手的次数,意思是说,能一口气装进去的,尽量少装几次,这样是效率最高的。具体实际应用的方法上,我们在扫描货品的时候就可以在桌子上摆放得规范一点,想象出这些东西塞进耗材里的样子摆放,至少是聚拢在一起的,然后用能装进去的袋子从一侧套进,在袋口能覆盖住货品的一半时,两只手揪住袋口竖起来,自然掉进去,然后撕掉袋口的软胶,封口,当货物比较长或者比较多的时候,一般要用肚子顶着一侧,另一侧用袋子往里塞。(啊啊啊啊,好烦啊,忽然感觉手法上有好多细节根本不能用语言描述啊啊啊啊)
(2)用胶布适当辅助
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人会买一些可组装的柜子这类比较长的长方体货品,装包用的袋子宽度够的,长度不够、长度够的,宽度又太宽了,这又会导致小货品在装包的时候乱晃,然后都滑落到了一侧导致包裹异形,所以在往耗材里塞的时候可以把其他一些同属一个包裹的小物件或者衣服均匀摆放在这类货品上之后,用胶布简单固定一下(要确保货物有包装,不会被粘坏的时候才可以这样,不然建议容易被粘坏的在其他装进去之后单独放进袋子),然后再往袋子里面塞效率很多时候反而会更快。
(3)细长货品的处理
①只有细长货品
如果只有细长的货品,按照数量看他们是否能有一个巴掌那么宽(差不多就行,不需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手掌去比对),如果明显没有,则需要按照细长货物的长度裁一块10公分左右宽的纸板放到耗材里面垫一下,主要是为了避免快递面单不好贴的问题,很多时候公司会要求用我们用纸板做一个小箱子贴合货品,但说实话,不建议这么去做,因为很浪费时间,一个小盒子做出来需要花10分钟左右,不熟悉的慢一点可能20分钟都有可能,够别人打包10个包裹乃至半车红框了,所以统一简单搞一个纸板垫一下,能贴快递面单就行了,最好还是拿胶布简单固定一下。
②细长货品和其他货品混合
其实没有刻意需要提及的东西,原则上和上面一样,而且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一侧全是东西,一侧啥也没有就行,小货品放置得相对匀称就可以了,或者如果有一些盒子之类的打包成一个梯形也是可以的,公司允许对称梯形,但不允许“战锤型”包裹的出现(感觉附加几个图片更好,但奈何我没有),但需要在细长货品的凸起出加固包裹,最好是反复缠几圈胶带。
(3)超大货品的装包
货品如果过大,已有的袋子装不下的话,一般考虑拆包把超大货品通过拆包拆出来,然后用耗材一点点拼接在一起,把货品盖住,不漏出商品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很多盒子装不进一个袋子,拆包次数也很多,且找不到小组长的话,也可以把这些盒子粘到一起然后按照超大货品的处理去打包,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更浪费时间,是一种选择,但还是慎用。
2.封胶
呜啊!~感觉这种技术性的东西太难描述了,不说了,说注意事项吧,总之有技巧,封胶只需要3到5秒左右,没有技巧要到10秒乃至更久吧,对于新人来说确实是需要着重练习的地方,但有视频可以学习的话或许效果更好,最起码装包和封胶整个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拼接的,正常的,小货品的三类吧。(顺便吐槽一句,公司的确是有教学视频,但未免太落后了吧喂)。
(1)包裹大小
由于包裹在贴了包裹面单之后,还需要在快递公司那里贴快递面单,一张快递面单是巴掌大小,所以在封胶的时候需要注意包裹大小是否有一个巴掌大,一般来说包裹要求不能有空隙,即袋子和货品之间要严丝密合,但如果货品本身过小,可能贴不到面单的情况下是可以适当留空隙的(长条类的货品除外)。
需要提到的是最小的耗材,也就是7号袋,不论如何都只需要封个口就可以了,所以在打包的过程中,如果货品本身比较小可以拿七号袋比对一下,如果可以可以多用7号袋,毕竟封胶简单快捷(但如果不熟悉,可能也浪费时间,还是视频教学更便捷)。
(2)包装加固
存在很多货品带有一些挂钩或者铁丝之类的货品,可能在流水线上会把袋子划破或者刮破,甚至可能会把流水线上其他包裹也刮破导致里面小货品的遗漏,在这类包裹上需要把可能刮破的地方全部缠一层胶布对包裹进行加固。另外,容易出现包裹破损的还有盒子一类,一般来说如果盒子的包装角上比较尖锐,原则上我们也是应当封一层胶布对包裹进行加固的。
(四) 贴码发货
新人常见问题有两类,一类是面单漏贴就投下流水线,另一类是面单混贴投下流水线。其实两类问题都是顾名思义的问题,前者还算没啥大问题,包裹很容易找到,大不了就重新打包一下了,但后者是很难解决的大问题(组长这么说的,但我确实不能理解,一般混贴都是能很快反应过来发现的,只要查到打包员最近打包的两个包裹不就行了么,面单的标签打印都是有时间的,每一框货物打包结束的时候后台肯定也有记录,发现面单混贴的时候,只要让打包员不继续打包,那最近的两个包裹肯定就是贴错的目标了啊,面单打印出来为啥会很难找呢?我毕竟不是要做长期的,所以不好进异常组去尝试了解这些问题,想想算了)。
想要避免其实不难,只要打包流程习惯养成就可以了,对于新人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只要养成一个包裹一个面单贴好就投流水线就可以了,不要在电子秤上留着这个包裹,直接就开始打包下一个包裹就行了啊。
另一方面现在打包规则改成面单UK开头的包裹不用缠十字架,所以要先称重,等面单出了之后再封胶,然后才是贴面单,说实在的,面单都贴好了,顺手就丢流水线了,流程培训上稍微改一下,然后通过培训教给新人,然后指出包裹留在电子秤上的弊端和问题,大多数人都应当按照培训教的来,不想按照培训教的来的那部分人比如说我这种喜欢自己琢磨的,知道前因后果,自然也不会轻易犯错。
所以我才诟病公司打包培训搞师徒制,真正打包快的人不想收徒弟嫌弃浪费时间,打包速度一般不计件的收徒弟但不会教的很好,甚至这也不利于新人的成长,说到底不如组长统一培训,然后到老员工这里打打下手,比如老员工做会儿扫描装包,让徒弟封胶,然后师傅再封胶,让徒弟去扫描装包一会儿之类,既不影响个人效率也可以顺便给徒弟练手,这总是比全权交给徒弟去做来得更有监督效果的(毕竟一个人做,一个人看,懂的都懂,要么聊天要么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