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博藏珍 | 沙的:佛山十番



前几篇文章中,
我们为您分享了粤剧锣鼓中的沙的。
今天,我们将为您介绍佛山十番中的沙的。
沙的在粤剧锣鼓和佛山十番中都占有相当地位,
但沙的很少用于独奏,
多在锣鼓中合奏使用。

在佛山十番音乐中,原有锣鼓合奏的“素十番”和丝竹锣鼓合奏的“混十番”两种形式,现仅存“素十番”一种。十番锣鼓在明万历年间盛行于江南一带,明末流传至广府地区,因此佛山十番保留有部分元代南北曲曲牌。十番锣鼓流入佛山后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并受粤剧影响,吸纳了部分粤剧打击乐,逐渐发展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器乐形式。佛山十番作为喜庆锣鼓乐,多盛大民间节日、迎神赛会活动中表演。

在佛山,中秋节期间有一名为“出秋色”的民俗花会活动,在“秋色”活动中,十番锣鼓的身影必不可少,故民间留有“无十番不算秋色”之说法。
十番锣鼓所用的打击乐器有十种,其中之一便为沙的。目前存有完整录音和乐谱记录的佛山十番曲牌极少,总共有两套,为当下知名的佛山十番会社“明星影映”和茶基村“何广义堂”所制。在十番锣鼓的锣鼓经中,包含沙的演奏的锣鼓字符有:“的(dig1)”、“叻(lig1)”、“得(deg1)”等。下面为您分享的是由“明星影映”会社记录的十番锣鼓经《碎锦》,当中可见多处需奏沙的的锣鼓字符。

七期的沙的介绍到此落下帷幕,不知道大家在这几天中对沙的的了解增加了多少呢?感谢这段时间的相伴,我们下个系列再见!
参考资料:
[1]《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6年,第405-408页。
[2]吴迪:《岭南乐器的乐种学阐释》,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343-344页。
[3]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音博文化传播项目团队
出品: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
承办:音博文化传播项目团队
负责人:郑敏执
行负责人:王晓青/李灵漫
总监制:郑敏/王晓青
内容总监:郑敏/李灵漫
视觉总监:王晓青/麦晓琳
视觉设计:李嘉/戚文怡
项目秘书:陈颖君/黄凤仪/黄嘉嘉
文献翻译:朱正一执行:音博文化传播志愿者团队(撰文丨音乐学系2021级唐海雯,传播助理丨艺管系2021级刘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