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真相往往只在方寸之间

我一直很喜欢《艾迪芬奇的记忆》。
这款游戏其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lewis的人物:一位高中毕业在罐头厂工作的少年,沉醉在自己幻想王国最后死去的故事。
其实理解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复杂的则是解释lewis思考的本身。
这位闷闷不乐的男孩面对灰色的社会,将自我投入到庞大的幻想中来,用一种片段式的思考来满足自己,随后发现真谛和现实,走向死亡的结局。
这样故事的缩影,是不是说明了人类未来的一些虚无因果?
这便是其中一个难题。

难题是什么呢?
它好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言语之间,所做的事情,所看到的物体,所触摸的事物。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难题的解决往往不是通力合作造就幸福社会,而是通过集体去征服、打压、占有、重新分配资源。
更进一步的说,生产关系的不平等、不均衡造就了阶级,阶级通过手段去获取利益。
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通过高压手段,将部落人口奴役,客观产生了生产力,继而开始组织军队,去消灭更多的部落补充奴隶,造就了历史上所谓的进步。
而后又发现,奴隶所产生的价值,不如自由农在农田一年所生产的粮食。
所以奴隶主摇身一变,向这些奴隶许诺——只要你给我耕种三年土地,我就允诺你自由。
封建社会的国家机器以及铁制武器的出现,精锐军团的出现淘汰了奴隶制社会,因为在生产力以及能源掌握上,封建更为高效,也更符合生产关系。
火药武器的活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印刷机产生大量书籍,知识第一次被大规模解放,贵族以无法支撑起日益庞大的民间经济,更无力用宗教知识去控制人民。
而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化石燃料的利用,打败了人和牲畜的生产力。
在这个基础上,日积月累的财富让封建社会的天平倾泻在商人手上,完成了资本主义革命,成立了以贵族阶级为中和,商人为寡头的,进一步统治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无论现在的西方民主空喊多少次民主口号,都无法证明自己是真正“自由”的。
康德曾经说过:“自由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
所谓的民主国家,在这个吃鸡的时代所倡导的极端自由是荒谬的,个人的利益是不能至上的。
他们口中的自由,建立在吸血第三世界国家,每天往他们身上薅羊毛的基础上,才能维持经济不倒的现象。
所谓西方大航海时代的三角贸易,无非就是本土民族掠夺其他大陆民族的生产力,将黑奴贩卖,通过货币之间的流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奴隶的价值又被熟练工人替代,客观完成了奴隶解放运动,工人的压迫和斗争也成为了下一个时代的主要因素。
这波澜壮阔的历史,往往是因为生产力的阶级转移所造成的。
这是难题的根本。

在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当下,生活仿佛与世界都互不关联。
不论是网络世界的浩渺,还是明星和流量的当下,堕落和进步共存,人民的呐喊和吸血资本的矛盾性。
终究会伴随我们一生,消亡或着壮大。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充满了人造物品,无论是每一条柏油马路还是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我们聚集起来的宝贵财富。
自从人懂得工具以后,所走的,追求生存效率的理念之路。
我往往会对自己狭隘的想法吓一跳,也会对老成的理智思考报以疑惑。
虚无主义的鄙夷,唯物主义的疑虑,唯心主义的质问...
在信息社会的我们,每天都会时不时游览网页,对这些发生的事情感到惊叹,在旋涡里不断旋转着。
生活真的会波澜不惊么?
也许,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呢。
人们所喜好的,所模仿的,所崇拜的,所唾弃的东西,都变成了一个个标签。
就像超市里的商品,被分门别类的放好,摆满了无数货架,等待着客人们的到来,为了商品的好坏优劣,四处哄抢争夺,上演一场闹剧。
也许,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呢。
就像宇宙的膨胀和收缩,终究有人会厌倦社会都市的繁华,粒子运动的无序,太阳产生火花的一瞬,黑洞吞噬光明的一妙,陷入到永恒的平衡和混乱中。
我想这便是我们所出的难题。
一道漫长的,复杂又简单的难题。

我一直很喜欢星空。
所以我认为美国做的最有历史时刻意义的事情是——登陆月球。
虽然有冷战背景,也有跟苏联扳手腕的残酷。
无疑,载人登月月球的本身,却证明人类文明迈向了更遥远的地方,比帆船和蒸汽火车更有意义的事情。
三亿人口工业国携带大半个地球的资源,长达十年的努力,用一艘航母的价钱,花费数百吨的化学燃料,将一块石子用力地抛向高空。
这本身就是一次浪漫的装逼。
回到开头。
lewis所代表的虚无结局,终究是一场故事,还是一次有几率实现的预言?
换言之,我们终究会归于虚无,还是拥抱冷寂的太空?
我想,这样的难题本身或许是我们努力活着的存在。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将会不惜一切代价。
就像我们的先祖一样。
进入到更广袤的世界。
并怀揣着些许的恐惧以及期待。
然后...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