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以及《西游记》壁画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年间(公元1098年),由西夏嵬咩国师募缘兴建,历时五年建成,在公元1103年,西夏乾顺皇帝为了超度已故的母亲梁太后,皇室出面正式落成大佛殿并赐名“卧佛寺”,成为西夏的皇家国寺。
大佛寺自建成以来,诞生过两位皇帝,一位是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托雷的儿子,一位是元顺帝——妥欢帖木儿,还有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赵显,在大佛寺被赐死,在唐宋元明时期,大佛寺都是皇家寺院。
在明朝和清朝,大佛寺重建了两次,其他朝代都是不同程度的维修,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在清朝重建过的大殿,因为年久失修,大佛殿在1745年轰然倒塌,用了两年时间重新修建了大佛殿,改变了以前的结构,大殿的设计是两层楼阁,重檐三滴水结构,这是典型的皇家寺院的建筑风格,殿宽9间、进深5间,体现了皇家九五至尊的气概。
大殿门口两幅楹联很有禅机:
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年永问难明
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
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
这两幅楹联个人体会个人悟,不可说,一说即错。
进入大殿,就是亚洲第一大室内木胎泥塑卧佛,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像,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佛足长5.2米,当时建造大佛的时候,先用木头把框架搭起来,再裹上一层泥,再精装彩绘,成就了映入眼帘的这一尊大佛。早期在大佛的头部藏满了经书——象征着佛祖无量无边的智慧;在大佛心脏的部位有一面铜镜——象征佛祖洞悉一切,心如明镜;腹部藏有一个铜壶——象征佛祖慈悲包容,能容三千大千世界的度量。
站在卧佛两边的二位侍者身份在学术界没有定论,有人说是大梵天和帝释天二位护法,但在张掖人民口口相传的故事中,这二位分别是释迦牟尼佛的舅舅和舅妈,因为在张掖人民心目中,舅舅和舅妈的地位很高,这也是本土文化的体现。
在卧佛身后的十尊塑像,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大殿内的两根龙柱,是罕见的两根雕刻着祥龙并彩绘遗存下来的龙柱。
大殿内入口处的壁画,左边第一幅壁画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右边第一幅壁画是二郎神,为什么把孙悟空、二郎神绘在大殿入口处?因为,张掖的母亲河——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在过去叫弱水,早年间经常发洪水,殃及地方百姓,水又归龙王管,龙王最怕齐天大圣孙悟空,因为大圣的武器是东海的定海神针,所以就将齐天大圣绘在了大佛殿,二郎神又是专门做水事调解,处理人间水患的,民间把二郎神尊称为“水神”,请二位神仙来镇压水患;自从大圣和二郎神来此镇守,张掖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水灾,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提到“鱼米之乡”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江浙沪,而张掖也是鱼米之乡,张掖的“乌江大米”在过去几百年来都是皇家御用贡米,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是上等的大米。而江浙沪三分之一的蔬菜都是张掖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张掖有专门的蔬菜供应基地。就连南方人吃到的阳澄湖大闸蟹,也有一部分是张掖高台县供应的。
大佛殿左右两边是十八罗汉像,左边九尊,右边九尊,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各位罗汉的形态依旧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罗汉的眼睛以前是用琉璃镶嵌的,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琉璃被视为宝物,后来被人偷走了。
十八罗汉中最有特色的当属降龙罗汉了,不降龙的降龙罗汉,只有大佛寺有,因为这是皇家寺院,皇帝是真龙天子,所以降龙罗汉的龙在空中,在大海,龙是自由身,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大殿背后的三尊佛像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身后的壁画是根据《妙法莲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内容绘制的,讲的是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故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本经,跟张掖还有一些渊源,1600年前,在距离张掖市往南60公里处有个地方叫临松山,现在叫南古镇,出了一位皇帝--沮渠蒙逊,他当皇帝的时候,国都先建在张掖,当时得了一种怪病,怎么都治不好,有一位高僧指点他,只要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让身边的人抄一遍,病自然就好了。沮渠蒙逊让六亲眷属都抄了一遍《普门品》,他的病果然不治而愈,沮渠蒙逊感叹普门品如此神奇,所以就下令举国上下都抄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让天下人都受益。因为沮渠蒙逊的这个举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从《妙法莲华经》中分离出来单独成一本经,传遍大江南北。
中间是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圣像,背后的壁画是大佛寺壁画中的经典之作——西游记连环壁画,讲了十个故事,在西游记原著中都能找到对应的章节,而且与张掖有很多传说和故事。

1、这幅壁画是子母河取水的画面,拿着水瓢取水的是猪八戒,唐僧在身后伸出手准备接水,在两根树杈中间的是孙悟空,最后面蹲着的是沙和尚。
在《西游记》原著中《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这一回中写道,唐僧师徒喝了这条河的水怀孕了,最后喝了落胎泉的水才把这胎毒给解了。而子母河的水来自照胎泉,这照胎泉与我们张掖有点渊源,在张掖南边的肃南县文殊沟内有一处泉水,叫做药水泉,据说这药水泉的水有治百病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不孕不育的女子,喝了此泉的水能怀孕生子,所以民间又把这处泉称作“送子泉”,子母河的灵感也许就出自这里。
2、这幅壁画是路阻火焰山的画面,最上面的是孙悟空,手持芭蕉扇在灭火,八戒左手遮脸,被这大火烧的连忙后退,沙和尚护着白龙马和唐僧在石头边观望。
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借了三次芭蕉扇,才成功把火焰山的大火熄灭,提到火焰山,大家都会认为是新疆的火焰山,其实在张掖市北边有一座山叫“合黎山”,以前是一座活火山,现在是死火山,山土呈红褐色,至今寸草不生,和西游记里面对火焰山的描写极为相似,当地人民又称之为火焰山。
相传,孙悟空在天庭踢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炉火落入人间,大火烧到了新疆的火焰山,小火烧到了张掖北部的合黎山,甭管烧到了哪里,都被孙悟空用芭蕉扇彻底扇灭了。
3、这幅壁画是唐僧驱逐孙悟空的画面,走在最前面的是沙和尚,挑着担的是猪八戒,唐僧骑在白龙马上右手做出挥摆状,示意悟空赶紧走,哪里来回哪里去,孙悟空跪在后面哀求师父留下他。
在《西游记》原著中《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这一回中写道,师徒四人路过一座山,遇到一伙强盗,很是嚣张,非要唐僧师徒留下买路财才肯放过他们,孙悟空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一伙肉眼凡胎之人打死了,唐僧很是生气,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怀,责怪悟空心狠手辣,冥顽不化,要将悟空赶走。
4、这幅壁画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画面,天兵天将手持武器围攻孙悟空的故事。
在《西游记》原著中《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这一回中写道,孙悟空二上天庭被封作齐天大圣,有一年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参会,没有请孙悟空,孙悟空变作赤脚大仙,偷吃了蟠桃,喝了美酒,还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玉帝震怒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这就对应的是这一回的故事。
5、这幅壁画是观世音菩萨收服金毛犼的画面,观音菩萨坐在金毛犼上,孙悟空拿着金铃递给观音菩萨。
在《西游记》原著中《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这一回中写道,师徒四人经过朱紫国的的时候,得知朱紫国的金圣娘娘被一个妖怪强占三年,谁都敌不过这妖怪。这妖怪有件宝物很是厉害,叫做三个金铃,摇一下火光烧人,摇两下烟雾熏人,摇三下黄沙迷人,孙悟空也不是对手。悟空就和金圣娘娘商量用假的金铃换妖王真的金铃,果然妖王没了金铃怎么都敌不过孙悟空,这时候观世音菩萨腾云驾雾,徐徐而来,方才得知,这金毛犼原来是观音菩萨的坐骑,趁着牧童睡着,下界在人间作乱,这才现出原形跟菩萨回了南海。

6、这幅壁画是红孩儿“婴儿戏禅心”的画面,走在最前面的是沙和尚,唐僧骑着白龙马,悟空在后面休息,八戒挑着担子,前面的树干上吊着一个孩子,就是红孩儿。(因为年代久远看的不是很清楚)
在《西游记》原著中《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这一回中写道,红孩儿得知吃了唐僧肉能够长生不老,所以就想出这个计策,把自己吊在树上,获取唐僧的怜悯,借此机会抓住唐僧,好吃两口唐僧肉。
在张掖民间传说故事里面,红孩儿一家三口跟张掖都有一些渊源,红孩儿的母亲——铁扇公主,相传就住在张掖市肃南县的芭蕉湾村,芭蕉湾村的由来就因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而得名。
红孩儿的父亲——牛魔王,相传就住在张掖市临泽县的牛魔王洞,因为早年间在牛魔王洞附近经常有牛羊失踪的事件,当地村名就在此处盖了一间庙,叫牛魔王庙,庙里绘制有大量西游记的壁画。
7、这幅壁画是大战红孩儿的画面,画面中可以看到三辆战车在一团火焰中呼啸而来,有两个小妖怪推着一辆战车,红孩儿站在战车上面和孙悟空对打,悟空架不住这火焰节节后退,沙和尚双手抱头躲在石头后面惊慌失措,猪八戒被这大火烤的,从一座桥上逃跑。
8、这幅壁画是大圣拜观音菩萨的画面,观音菩萨端坐莲台之上,孙悟空双膝跪地,双手合十请求观音菩萨出面。
在大战红孩儿的环节,孙悟空不敌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最后到南海请观世音菩萨出面,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观世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做了自己的善财童子。
9、这幅壁画是孙悟空大闹金兜洞的画面,孙悟空骑着一条火龙,后面是青牛怪带着两个妖怪在追杀他。
在《西游记》原著中《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这一回中写道,唐僧师徒路过金兜山,金兜洞的青牛怪抓了唐僧,还将悟空、八戒、沙和尚的武器都给收走了,孙悟空上天庭搬救兵,结果所有人的武器都被这青牛怪的金刚琢给收走了。到了太上老君这才得知,这是老君的坐骑青牛下界占山为王,已有七年之久,老君出面才收走这青牛怪。
10、这幅壁画是观世音菩萨救活人参果树的画面,画面中猪八戒扶着人参果树,孙悟空捧着地上的土往树根上壅土,沙和尚提着一个水桶往树根上浇水,唐僧双手合十看着三个徒弟忙前忙后,右下角这三位是福禄寿三星,后面是镇元大仙,左上角的观音菩萨手持净瓶,脚踏祥云来救人参果树。
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这一回中,师徒经过万寿山五庄观的时候,悟空八戒偷吃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被发现后死不承认,还一怒之下摧毁了这人参果树,孙悟空找了很多关系都没办法施救,最后到了南海请到了观音菩萨,菩萨取了甘泉水才救活人参果树。这里的甘泉相传就是被誉为“河西第一泉”的甘泉井水,目前的位置在距离大佛寺百米的民族小学内,甘州的“甘”,甘肃的“甘”字都是取自于民族小学的甘泉井,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来过了张掖,就相当于走过半个甘肃了,因为甘肃的甘字就出自张掖”。
这是连环壁画讲的十个故事,壁画里面猪八戒的形象是勤劳能干,勇猛善战,是一个大丈夫的形象,而西游记中我们看到的八戒是好吃懒做,偷懒耍滑,满腹抱怨的一个形象。为何有如此大的形象反差,因为猪八戒的老家在张掖,是张掖人的女婿。
在《西游记》原著中《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这一回中写道,八戒在福陵山错投猪胎,占山为王,福陵山有个云栈洞,洞里有个卯二姐,见这八戒有些武艺,就让八戒倒插门,做了上门女婿,结果不出一年,卯二姐死了,八戒就继承了二姐的所有家产。这云栈洞附近有一处村庄叫做高老庄,八戒看上了高太公的三女儿高翠兰,就抢占了翠兰三年之久,直到遇上唐僧师徒,翠兰才获救。
在我们张掖市临泽县就有一处山洞叫做“云栈洞”,相传就是卯二姐和八戒结婚的地方,附近的高老庄村据说就是高翠兰的老家。但是现在这高老庄没有姓高的人家,据说是当年高太公觉得把女儿嫁给一个妖怪,这事在地方上抬不起头来,所以就举家迁往别处了。
当然从故事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很感激唐僧师徒的,要不是八戒被唐僧收走,以八戒的基因,和高翠兰生下一堆熊孩子,我都不敢想那得长成什么样子。
不光八戒的老家在张掖,沙和尚的老家也在张掖, 原著中出现的"流沙河"、"弱水"、"黑河"、"黑水河"、“通天河”、"流沙"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张掖黑河以及若干支流的不同称呼。在《西游记》中,以上称谓相互使用。
在《西游记》原著中《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这一回中写道,沙僧本是天庭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贬下界,变成一个青面獠牙,满头红发的怪物,住在流沙河里,靠吃人度日。在我们临泽县黑河东岸早年间有一块石碑刻着“流沙河” 三个字,还有两行小字“弱水三千里,自古无人烟”,原著中对流沙河的描写是“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遥相对应,所以这里的流沙河应该就是西游记里面收服沙和尚的那条河了。
同样是在临泽北部黑河流经的地方,早年间也有一块石碑,刻着“通天河”三个字,而在通天河附近有一处山丘,山顶是平坦的,叫做羊台山或者(晾台山)。在张掖的民间故事中,相传就是唐僧师徒取经回来,路过通天河的时候,因忘记了老龟托付唐僧问佛祖前程命运的事情,被老龟扔进了通天河里,经书也被水打湿了,师徒爬到岸边想要找一处地方晾晒经书,正好就发现这羊台山山顶平坦,适合晾晒经书,就在此处晾经,所以就被当地人民称作晾经台了。
白龙马的原型也出自张掖,在《西游记》原著中《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这一回中写道,白龙马是在蛇盘山鹰愁涧收服的,原著对鹰愁涧的描写跟山丹军马场附近窟窿峡的描写如出一辙,每走几步地上就会出现一个窟窿,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听到隆隆的水流声。
吴承恩把白龙马安排在这里,是精心的设计,符合读者意愿,也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因为当时亚洲产好马的地方只有山丹军马场,从西汉时期封狼居胥的大将军霍去病创办山丹军马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亚洲最大的军马场。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距离山丹军马场的创办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蛇盘山,应该就是祁连山脉,因为祁连山脉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天地之间,守护着河西走廊,用蛇盘山形容也不为过。
在原著中,观音菩萨奉旨到长安寻找取经人的时候,如来佛祖给了观音菩萨三件宝贝,一个叫金箍,一个叫紧箍,一个叫禁箍,紧箍给了孙悟空,金箍给了红孩儿,还有一个禁箍,给了黑风山的黑熊怪。
原著中《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这一回中写道,师徒经过黑风山,入住在附近的观音院,唐僧的袈裟被黑熊怪给偷走了,孙悟空找到观音菩萨给个说法,菩萨降伏了黑熊怪,赐了他一个禁箍,发配到珞珈山,给了个守山大神的职位,就这样把黑熊怪给安顿了。
黑熊怪住在黑风山的黑风洞,张掖往南民乐县有个扁都口峡,扁都口附近的一座山上有个洞确实叫黑风洞,原著中对黑风山的描写与扁都口附近山势极为相似,再加上扁都口自古以来都是交通要道,有很多传闻那里经常刮黑风,所以黑风山这里的灵感大概就是来自民乐的扁都口了。
这一回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有内涵,黑熊怪是《西游记》所有妖怪当中,修养最高的一个妖怪了,他不吃唐僧肉,不伤害人,每天都很自律,平时招呼附近的修道之人到自己的洞府谈经论道,原著中写道孙悟空和黑熊怪大战三百回合也不分胜负,是很有能力的一个妖怪。黑熊怪有个心愿,就是加入取经队伍希望能修得正果,但取经队伍的名额在一开始就内定了,这个故事正好发生在第十六回、第十七回,而降伏猪八戒发生在第十八回,以黑熊怪的能力完全可以代替八戒,但偏偏就是不行,能力再强,修养再高也不可能取代内定的人员,观世音菩萨也惜才,所以安顿到自己手下给个职位先干着。
在张掖市西南方向,有一座山叫做“平顶山”,相传就是西游记原著中《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这一回中所描写的平顶山,原著中对平顶山的描写是“巍巍峻岭,削削尖峰,陡崖峭壁,深涧环绕”,山顶像是被铲平的一样,山中的一处打卡地叫鹰落峡,与西游记中平顶山的描写相吻合。吴承恩笔下的平顶山,大概就是说的这里了,那太上老君的两个道童变成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自然也就是住在这里了。
在《西游记》中为什么猪八戒和沙和尚都在张掖,这个答案要从《山海经》中寻找,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这里讲到的昆仑山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赤水是青海的大通河,黑水是张掖的黑河,在很久以前张掖市区就是一片海,叫做弱水,“大禹导弱水入合黎,余波入于流沙”,“老子骑青牛入流沙,不知所踪”,都是张掖市区北部合黎山附近,这里的“炎火之山”就是合黎山,因为以前合黎山是一座活火山。这里提到的昆仑山就是位于大通河和黑河之间的山——祁连山,王母娘娘住在祁连山顶,而猪八戒和沙和尚都是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犯错被贬下界的,从祁连山山顶被贬下来,正好就是金张掖了。
原著中写道孙悟空一上天庭被封为“弼马温”,因为被嘲笑官职太低,悟空就把天马放了出来,其中一匹天马路过张掖上空的时候,看到这里土沃草壮,人间竟然有这么美的地方,于是下界吃草,在人间留了一个马蹄印,马蹄寺名由此而来。孙悟空二上天庭,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有一年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没有邀请孙悟空所以大闹蟠桃会,孙悟空把其中一个仙女盘子里的蟠桃随手一扔,就扔下界了,落到了马蹄寺附近,变成“蟠桃峰”,此山跟蟠桃十分相似,相传就是这个桃子化作的。
这些都是真实的地名和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一处两处可能是巧合,但有这么多处吻合,那应该不是巧合了,我猜测吴承恩在写西游记之前应该来过张掖,对张掖的山川地理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再结合中原和西域对玄奘法师去印度求经学法的故事加以改编和创作,还有民间的一些传说和故事,柔和起来,写出了名扬中外的《西游记》。
当然,除了玄奘法师取经是历史事实,其他的传说和故事都是后世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改编出来的,无从考证,大家就当成是故事,乐呵乐呵就行,不必执着真假。就像大佛寺门口的楹联所写,“问者永问问百年永问难明”“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把我们对事物的执着,放在生命的长河里,俨然微不足道,所以活在当下,好好珍惜当下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