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吴喜

吴喜

吴喜(427年—471年),吴兴临安人。是领军府白衣吏出身。后得推荐为主书书史。大将沈庆之征蛮,把吴喜带了去,作为和中央联系时的一个来往使者,在这期间遇到了后来的孝武帝刘骏,并得到了赏识。刘骏即位后,将他提升为主书,后历任至左右尚方令,河东太守,殿中御史。大明年间中,黟、歙二县有亡命之徒数千人起事,攻破县邑,杀害官长。朝廷遣数千精兵讨伐多次都大败而回,后孝武帝遣吴喜带了几十人去“诱说群贼”,贼即日归降。
刘骏死后,刘子业即位,是为废帝,前朝旧臣为之诛除殆尽,诸王之命悬于一线,就在他准备杀死刘彧等几个叔叔的前一天,宫廷事变,刘子业被杀,刘彧仓猝即位,是为宋明帝。当时大臣邓琬、袁顗等人已奉晋安王刘子勋举兵于江州,孔凯等人奉寻阳王刘子房起兵于会稽,都不承认刘彧的皇帝地位要讨伐他,于是开始了刘宋王朝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内战。这这种形势下,吴喜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线。
对于吴喜的自告奋勇,刘彧独排众议,立即封吴喜为建武将军,简羽林勇士配之。果然,吴喜于一个月里横扫江南,所向克捷,就此一鸣惊人,成为方面大将。平定三吴后,吴喜即率所部五千人西上,参加了西线大战,并在数次战斗中亲自冲锋,皆获胜,自五月张兴世进占钱溪,八月西军内外交困,刘胡率众先逃。泰始二年八月庚辰,建安王休仁勒兵入西军大营,纳降卒十万。九月,江、荆、雍、湘、益州相继克复,这场牵动整个南方的大战以刘彧一方的彻底胜利而告终。不过,经过这场大战,刘宋王朝元气大伤,不久由于处置失当,薛安都降北魏,遂失淮北之地,终南朝之世不曾夺回。
大战之后,吴喜以克定荆州,封为前军将军,竟陵县侯,食邑一千三百户。泰始五年,转骁骑将军,就在这年,北魏攻豫州,吴喜统诸军出讨,大破敌军于荆亭。军还,复以本位兼左卫将军。六年,又以督豫州诸军事率军向豫州拒北魏。这时候刘彧重病,他为了确保年幼的太子能掌握权力,屠戮宗室与大臣。在一次会上,刘彧和吴喜饮宴尽欢。当夜,回家后的吴喜被毒酒赐死,时年四十五岁。
统帅 B
(吴喜以三百精兵,直造三吴,凡经薄战,而自破冈以东至海十郡,无不清荡。后又乘兵威之盛,平定荆州。及于五年,再统诸军出讨,大破索虏于荆亭。观宋末诸将,无有比肩喜者。)
武力 C+
(吴喜昔随沈庆之,屡经军旅,性又勇决。)
军谋 B-
(吴喜以寡兵平东,尝度水攻义兴,分兵击诸垒栅。任农夫虽至,众力尚少,兵势不敌。喜乃与数骑登高东西指麾,若招引四面俱进者。东军大骇,诸营一时奔散。喜以杀伤者多,乃开围缓之。其夜,庾业、孔睿相率奔走,义兴平。)
智略 B-
(吴喜过目不忘,涉猎《史》、《汉》,颇见古今。然不知节俭廉慎,高自比拟,终乃横遭枉诛。)
内政 C
(吴喜初为刀笔吏。少知书,领军将军沈演之使写起居注,所写既毕,暗诵略皆上口。演之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经一见,即便写赴,无所漏脱。)
魅力 C+
(吴喜于孝武世见驱使,常充使命,性宽厚,所至人并怀之。及东讨,百姓闻吴河东来,便望风降散,故喜所至克捷。后刘彧有疾,以喜素得人情,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责其恣意剽虏,意志张大,遂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