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毕列爵 et al. :著名藻类学家饶钦止教授

2022-11-07 19:24 作者:开紫花的地丁  | 我要投稿

FAMOUS ALGOLOGIST— PROFESSOR RAO QINZHI

毕列爵 胡征宇 杨育新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430072)

饶钦止教授,1900年2月出生于四川重庆市;1920年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2 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研究生科毕业;1932 - 1935年先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gan)的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并获得3种金钥匙奖章和奖状,在此期间,又曾在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Woods Hole),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海洋学实验室,哈勃肯斯·海洋实验站(Hopkins Marine Station)、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和夏威夷大学(Hawaii University)的海洋研究所进行淡水及海藻的研究工。1936-1941年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41-1950年任中央研究院 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至1989年退 休,1961- 1981年曾任该所副所长.又曾先后在复旦大学、上海水产学院及武汉大学任兼职教授并讲授藻类学。曾任《植物分类学报》、《水生生物学集刊》(今《水生生物学报》)和《武汉植物学研究》编委、副主编和名誉主编,《中国孢子植物志》的副主编和顾问,曾是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的创始人及副理事长,中国藻类学会的创始人及名誉理事长。

饶钦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z治协商会议委员(1976-1982)和湖北省人民z治协商会议副七席(1980— 1988)。

饶钦止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藻类学家,也是中国藻类学的奠基人之一。70多年中,他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和他的学生及同事所采集的淡水藻类标本,已超过3万号。建立了一个在国际上著名的、居亚洲首位的标本室(HBI),他发表过70余篇论文,出版过2 本专著,参加过5门藻类著作的主编工作。他报告过数以千计的藻类植物,包括外国的及海产的种类,仅从中国藻类中,他就建立了10个新属615个新种(包括变种),还建立了一个新科:腔盘藻科(Coelodiscaceae)即今饶氏藻科(Jaoaceae).他在1935年发表的《四川的双星藻科(Zygnemataceae)》一文,已是此科分类学的经典著作。1943年他发表了采自四川北碚嘉陵江中的两属两种淡水褐藻,这实际上也是活化石。直到70 年代,才有加拿大的Blum和美国的Thompson在美加交界的湖中发现另一种,1980年 Schloeseier在同一湖中才再发现了 1种,至此全世界已知的淡水褐藻也只有8种。

饶钦止教授研究过的藻类几乎涉及到每一个门(Division),但更集中于鞘藻目 (Oedogoniales),双星藻科和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体现出他的特殊贡献。在 1979年出版的《中国鞘藻目专志》中,除了依次描述了我国当时已知的2属301种,其中有96新种,38新变种和32新变型外,还根据自己的研究(包括培养),经过分析, 确定以植物体在性分化方面的特征作为此类植物分类基础的首要特征,从而创立了自己的自然分类系统,这澄清了前几代人(Wittrock, 1874; Tiffany,1930; Gautheir-Lievre, 1963-1964)在该领域中的许多混乱现象。此专著出版后,立即受到国际上许多著名藻类学家的称赞,美国藻类学元老Taylor在《PHYCOLOGA》上专 文介绍此著,称之为“藻类学上的一项重要文献”;在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8年,出版了由饶钦止教授主编的《中国淡水藻类》第1卷(双星藻科)。在此专著中,记录了本科11属中的9属、347种(产于我国,其中有219种是首先发现于我国的),种的数量占全世界已知总数的41%,为世界各国同类地方志所不及。除发现了一种新接合生殖方式(穿孔接合)和一新的中孢壁花纹(蠕虫状纹)外,最重要的是对9个属都重新作了描述,尤其是对转板藻属(Mougeotia),不仅排除了多年来的用字上的概念不清,还充分阐明了在生物进化上出现或尚未出现接合孢子囊这一器官在本科植物系统分类学上的意义。专著于1990和1991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的自然科学三等奖。

关于绿球藻目,饶钦止教授积累了大量的标本和文献,包括50年代他作为湖北省湖泊调査指导者所搜集的材料在内。他陆续发表过一些新属和新种。并比较集中地指导他的学生胡征宇写成一篇博士论文。多年的研究使他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位著名藻类学家 之一,较早地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绿球藻目和四胞藻目(Tetrasporale)的根本区别是,前者只有在孢子形成(spore formation)时的分裂没有真正的植物性细胞分裂 (vegetative cell division),而后者则有这种分裂。这一观点纠正了某些藻类学家的一种错误观点,即认为绿球藻目是丝状绿藻及更高等的藻类(直到苔藓类以上的高等植物) 的祖先。饶认为这应该是四胞藻目而不是绿球藻目,虽然后者所含的属种比前者多得多。既然如此,则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当是此一类群的主要特征所表现的方面,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该目的新分类系统,首先将此目分为四个亚目:非集结体亚目 (Acoenobianae)、原集结体亚目(Procoenobianae)、真集结体亚目(Eucoenobianae) 和绿枝藻亚目(Chlorodendranae)。亚目以下的科(亚科)、属类,他都作了新安排。有许多原来被归于四胞藻目的属,根据他的观点,改归于绿球藻目中。这两个目的工作,将由毕列爵和胡征宇负责,一一整理,陆续发表。

饶钦止教授还是湖泊学家,也曾进行过水产养殖工作。他更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从在大学课堂上、研究所的研究室中、野外调査的实际锻炼中到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院中,他培养出许多专门人才,现在我国的藻类学工作者,尤其是淡水藻方面的,几乎大都是他直接或间接培养的学生。饶钦止教授以他杰出的贡献和突出业绩,赢得了我们的爱戴和钦敬。

今年(1996)年正值饶钦止教授96寿辰,特将他的生平简介如上,谨志祝贺。

毕列爵,男,出生于1917年2月,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收稿日期:1995年9月8日,接受日期:1996年1月8日

引用:

毕列爵, 胡征宇, 杨育新. 著名藻类学家饶钦止教授[J]. 海洋与湖沼, 1996(04):345-346.

毕列爵 et al. :著名藻类学家饶钦止教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