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被惋惜的帝王:因自身性格缺陷,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1644年,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李自成的“闯军”攻入了大明皇朝的都城——北京城,也预示着明朝的灭亡(虽然后续还有很多的南明小政权,实际上这些都已经没有了什么势力,只能算是一些残余势力),也预示了有实际统治权的汉族皇帝结束了统治。
就在攻进城的这一天,崇祯皇帝为了防止自己的妃子受到侮辱,直接将她们全部杀掉。然后自己孤独的走向煤山自杀,因为虽然此时的他虽然敲响了朝钟,但是无一人来上朝,都是想着如何逃命,哪里还有时间来上朝。
所以崇祯帝也喊出了一句话“是因为诸臣误朕,导致逆贼造反”实际上就是这帮乱臣,将明王朝推向了灭亡。其实,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崇祯如果不是生在这个时代或许他还真的是一位好皇帝,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也导致了皇朝的覆灭,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探讨他的经历。

编辑
崇祯皇帝
第一,刚刚开始的崇祯帝朱由检实际上并不是皇帝,他只是分封在外地众多藩王中的一个,当时候的实际统治者是他的哥哥天启皇帝(没错著名的天启大爆炸就是发生于这个时期,有兴趣了解这个事件的朋友也可以找我聊这个话题)。
他的哥哥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一个皇帝竟然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做木工,而且是非常的痴迷的那种,而且技术非常的好。如果不是因为他是皇帝,我相信他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木匠,他的上位也是充满着偶,他的父亲就是明朝大悬案——红丸案的主角(此处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和我聊这个话题,但是本文章是说崇祯的,就不在这里详细的列明了,感兴趣的我们可以直接交流)。
天启本来就没有做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把朝政给了一个宦官来管,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魏忠贤,后宫也交给了自己的奶妈,而自己就专心做起了木工,完全不理朝政,也算是快乐了几年。魏忠贤也把明朝推向了灭亡,而后由于天启病了,病倒了,自己又没有子嗣,只能将自己的弟弟召回来。而且在自己临时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崇祯,而且还告诉弟弟,以弟弟的能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千古名君(确实是非常的出名了,但是不是因为政绩换来的名声,而是自己是王朝的最后一位执掌者而且是自缢而亡)。
第二,崇祯上位,由于自己的半路出家,也怕遭到别人的反对,自己也特别的小心翼翼,每天剑不离身,特别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没有马上对魏忠贤动手(和朱允炆相比就足以表明他的谋略以及城府比他的先祖强太多了,朱允炆是自己的统治都没有巩固,就开始马上去削藩,那样自己的肯定只能自食恶果了)也非常的谦让魏忠贤,让魏忠贤放松了警惕。
可以看得出,他年纪轻轻,确实有很深的城府,当自己的统治得到巩固的时候,就开始抓问题毫不手软的处置魏忠贤,赐他自杀。从他做的这件事,确实有点东西,也应了哥哥的那句话“你会是一名千古名君”,是非常有潜力的。

编辑
“闯王”李自成
第三,崇祯的除掉了大奸臣魏忠贤,朝中大臣都对他刮目相看,然后一直在美赞,认为皇帝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也没有人出来反对了。而崇祯也是自负,自认为自己干了这一件大事,自己确实就是圣主了,非常的自负,而自己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喜欢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并且出了问题还要找人来背锅,所以无人再看提意见,因为都怕错了需要背锅。

编辑
煤山上的崇祯
所以最终当李自成称帝要攻打北京城时,崇祯没有开口,有人提出要迁都南京城时(因为南京是曾经的帝都,各项东西都是非常的完善)诸位大臣不是帮忙说话,而是劝说崇祯帝诛杀这个提出这个计划的人,所以可以看的出崇祯已经丧失了自我。之后还有一个典故就是,崇祯帝想要大臣们捐钱当军饷,但是出现的一幕是个个大臣都哭穷,不给钱(当后面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时,大把大把的银子搜出来)从这件事可以看的出,这帮乱臣贼子的嘴脸。
但是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叫镇守在山海关的人进军北京保护皇帝,但是当时候没有人敢去推动这个计划,因为他们都了解这意味着什么,进来后山海关肯定失守,就算可以保住北京,到时候也要找人背锅,所以这帮人都非常的聪明,所以没有人敢提议,都是能混则混,所以种种原因也导致了大明的覆灭。而崇祯也喊出了“亡国不是朕,是诸臣”的话,实际上还是由于崇祯皇帝自己的缺陷,认为自己就是圣主,而且喜欢给自己的错误找人背锅,自己不愿意承担错误,也因为这一缺陷,导致了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