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经》里的这首小诗,让我想起一个张爱玲《半生缘》那样的故事

2020-12-12 13:43 作者:晋公子8  | 我要投稿




本期话题

《小星》是《诗经》当中篇幅极短的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古往今来,评论家们颇多争议。有人说它写的是一个大老婆和小老婆和谐共处的故事,有人说它写的是一个下级官吏辛苦奔波的经历,我却觉得,它写的是一个像《半生缘》那样的关于两个人的故事。


世均:今天又下雪了,我好像看见一个像曼桢的女人,可是转眼之间,她已经不见了。也许是种幻觉,因为我一直不能忘记她……;


曼桢:我想每一个人到老都总会有两三件事情拿出来讲的。如果我跟世均真的结了婚,生几个孩子,那一定不会是个故事了……


我第一次看到许鞍华导演的这部《半生缘》应该是15年前的事儿了。那年的冬天,我为了备考研究生,蜗居在校外的出租屋里温书。向晚的时候,偶然逛到街口的“大树碟行”去租了一张盗版碟,就是这部《半生缘》。


大学四年,我像这样看过了一千多部电影,到今天还能记起来的已经屈指可数,但这部《半生缘》我一直记得。因为它讲了一个好故事:一对性格、经历截然不同的恋人无助地行走在两条近乎平行的人生轨迹上。他们无力对抗命运的捉弄,却在漫长的分离中心心念念牵挂着对方。


现在,我已经很少再看电影。不仅是因为忙,更是因为我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在我走过的半生中,那些能被我认真对待以至坚持多年的事情,只是因为爱好,只是因为它们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成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故此,自从走上了文学研究的专业道路以后,我便开始着意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从前经常把玩的电影也就慢慢儿地放下了。就像顾曼桢和沈世均在分散之后的14年里各自漂泊一样,看过这部《半生缘》之后,15年间我竟然再也没有看过了。


直到最近,因为读到一首小诗,才又次想起了它。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诗·召南·小星》



关于这首小诗的主旨,《毛诗传》的分析令人费解——可能是我资质太过鲁钝吧,我实在无法参透《毛传》为什么会说这首诗写了一个家里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和谐共处的故事。


我更愿意相信《韩诗外传》的说法。这首小诗是感叹一个下层官吏因为家贫亲老而不得不在仕途上劳碌奔波,所谓“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正是他的辛酸与无奈。


诗旨照这样一解本来已经清楚了,可仍有一个小小的疑碍会出现在“抱衾与裯”一句上。这一句的主语到底是谁呢?郭晋稀先生解释说:


谓“抱衾与裯”一句,指行人所携之“幞被”,或役夫所携之“行帐”,则似是而实非。他们注意了句中“衾裯”两字,在“衾裯”两字上做文章,不知道“抱”即古“抛”字。


(中略)诗言“抱衾与裯”者,说征人役夫“肃肃宵征”,抛却家室之乐,夫妻之爱也。


唐人李商隐诗云:“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说李诗是从《诗·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蜕化而来,可。说李诗从《小星》“抱衾与裯,寔命不犹”发展而来,亦可。


——《先秦诗鉴赏辞典》



据郭先生的说法,“抱衾与裯”的主语是这名辛劳的官吏。他顾得了国事,便顾不了家事。于是乎,抛家舍业,离妻别子的内疚便油然而生。诗文中的“抱”字正与“抛”字同义。


这样理解当然也不为不通。可是我总感觉这首诗在周代很有可能是以赓歌相和的形式演唱的,即由男声和女声前后相继,各唱一章


诗的首章说“夙夜在公”,这可以被视为男声唱腔的标志。男子既然从早到晚都被冗繁的公务缠住,回不了家,当然家里的太太便会感叹“抱衾与裯”,孤独寂寞。


所以转入次章,换用女声来抒发她的苦闷。“抱”字的主语如果是家里留守的太太,自然也就不需要用字形异写来迂曲作解,释之为“抛”了


照这样一想来,诗歌的两章会自然而然浮现出一个精巧的结构:男声与女声不约而同地唱着“寔命不同(犹)”——我们彼此的命运真不一样呀!


可仔细想想,他们两位,虽然有人晓行夜宿、尽瘁公事,有人却独守空闺,寂寞相伴。但无奈地行走在两条并行线上的他们,不正像曼桢和世均那样彼此思念,相互挂怀吗


参考文献:
孔颖达《毛诗正义》;
竹添光鸿《毛诗会笺》;
张洪海辑著《诗经汇评》。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诗经》里的这首小诗,让我想起一个张爱玲《半生缘》那样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