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一个非典型“渣男”的爱情往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让人们感动了很久,大家都以为诗人是一个痴情专一的人。然而,真相很残忍

写诗的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元稹。

元稹是唐代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和好友白居易一起组了个“大唐文艺圈第一CP”。
元稹,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出生于东都洛阳城南,八岁时父亲去世,家里条件困难,母亲只得自己教他读书写字。
15岁的元稹聪明过人,但他也知道自身能力有限,所以为了快速拿学历、找个工作。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比较简单的明经考试。

科普:唐朝的考试名目有很多类,主流有两类:明经考试 、进士考试。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就是说,30岁考上明经,算是年纪大的了,说明非常简单;而50岁考上进士算是很年轻了,说明进士难度特别大。
虽然元稹一次就考上了,但一直无法获得一官半职。因为人家一大批进士还在排队拿号等做官呢~
元稹也只得耐着性子继续苦读。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新任京兆尹韦夏卿的赏识,还有意把小女儿韦丛许配给他。

转机来了。大约贞元十九年(803年),因为才华出众,元稹被选中任秘书省校书郎,终身大事也提上日程,迎娶韦丛为妻。在元稹的一生中,韦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一直是他心头的白月光。

这桩婚事并不单纯,对韦夏卿来说,这可以说是一次投资。对元稹来说,这是一个借机进入高级社交圈的机会,双方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但元稹的运气实在太好,韦丛出身富贵却不慕虚荣,初嫁元稹,日子过得很清贫,但她从未抱怨过半句,尽己所能去照顾好丈夫的生活。

也许是劳累过度,七年后,韦丛去世了。元稹真正体验了一次什么叫锥心之痛。他没办法不去回忆两人共同生活的美好时光,写出了字字泣血的《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更“情深”的是,他还许下终身不娶的诺言。

遣悲怀三首·其三唐·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如此看来,韦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一直是元稹心头的白月光。

接下来,咱们就正式掰扯掰扯元稹的恋爱史


元稹21岁时,下放蒲州实习当公务员,偶遇17岁的娇俏表妹崔莺莺,一见倾心。在没有手机的时代,只能靠写诗传情。
元稹写给表妹的:
赠双文
艳极翻含怨,怜多转自娇。
有时还暂笑,闲坐爱无憀。
春词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流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表妹也是文化人,随即回诗相赠: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
然而爱情归爱情,说到要结婚,元大才子开始考虑婚姻的得失(崔家帮不了他飞黄腾达),就这样俩人分手了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韦丛死后,31岁的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蜀地。他没有奔丧,反而一个转身,开始勾搭蜀中女诗人薛涛。
薛涛是谁?她可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连白居易、杜甫等人都要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后她却被元稹这个老司机给勾走了魂……

可惜啊,俩人在一起没多久,元稹被贬到洛阳。薛涛为两人的异地恋书信往来,独创了“薛涛笺”,就是把纸张染成桃红色,裁成小巧精致的窄笺。(我好像明白了爱情的颜色)
薛涛用它给元稹写下了多首诗,最有名的就是《春望词》四首▼

元稹的回信是这样的:
寄赠薛涛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概括起来大概就是“我很想你,当初爱过。”

元稹从被贬后,生活困顿,好友李景俭见此甚为关心,引荐表妹安仙嫔与元稹相识。
元稹一见倾心,开始与安仙嫔交往,不久结为夫妻。这是元稹的第二次婚姻。

但是,这段婚姻只有3年!安仙嫔育下孩子后便病逝。哀痛不已的元稹为之写下《葬安氏志》

安仙嫔过逝不久,36岁的元稹再次被贬任通州司马。在宴会上,元稹遇见大家闺秀裴淑,于是乎携手迈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这期间,元稹的仕途生涯也是一言难尽,总是被贬来贬去。好在妻子裴淑一路相伴,元稹非常感动地又写下了一首诗:
赠柔之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大概就是“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元稹44岁时又被调到越州,临走前他对裴淑深情款款地说:
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
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候。
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
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渣男就是渣男,这不转身就忘了自己说的话


我们也不能全面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或许在他生活的年代,续弦、纳妾并不是稀罕事。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元稹从政也有奉职勤恳的一面。初登宦途。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元稹名列第一。可以说,元稹是个典型的考试达人。在官场经历三起三落已经算是够坎坷的了,而元稹经历了四起四落,却一直对官场依依不舍意犹未尽。

长庆二年,元稹终于迎来了他政治上的巅峰,被穆宗拜为平章事,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因为他重塑了皇帝和最高领导机构的形象,使本来并不英明的穆宗皇帝变得胸有全局、知人善任、通情达理,且不失幽默感;同时也显得政令畅通,国家机器运转正常而有效。唐穆宗高兴地说:元稹的革新制诏,“使吾文章语言与三代同风”。元稹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元稹曾写过《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大胆弹劾不法官吏,关心民间疾苦,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也正因为数次刚直敢言所以才被贬来贬去。 元稹也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在元稹传世的散文中,制诰数量最多,占一半以上,成就也最高。宋代的苏轼评价元稹和白居易的诗,用一句很独特的话:“元轻白俗。”这一评价概括得十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