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普通高中生到电影学院/我是如何考上北电导演系的?

2023-07-10 19:48 作者:呀谭某人  | 我要投稿

      18年时收到了北电导演系的录取通知书,惊喜得出乎意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作为国内最高电影学府的王牌专业,北电导演系是一个让众多艺考生既向往又觉得难以触及的地方。

      和通常想象不同,我是在高二末期才开始接触到“艺考”、“编导”这一类名词的,在这之前我和大多学子一样只是普通的高中生大军中的一员,上学、听课,放学、刷题,参加过学校里聚在一起玩闹的文艺社团,也会在放假后和狐朋狗友上街、斗殴、消遣,直到有一天对着自己不上不下的成绩,开始对未来感到迷茫。

      隐约记得那会儿我的文化分应该高出一本线不多,我很难在有限的选择里找出自己真正想从事想接触的专业,搜遍身上不多的特质,大概也就是我比一些同龄人看过更多的电影、动画、书籍,于是我想着,既然我喜欢电影,那就试试与之相关的门路吧,也就这样,在朋友的引荐下误打误撞的加入了艺考队伍。

      起初我进入的是一所本地联考机构,西南地区历来以工商业为重,文化事业相对落后——这里的艺考教学水平也与它较低的收费相匹配,加之我的父母相对宽容的态度,便成功获得了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编导不像声乐或舞蹈美术,它依靠的并非完全是具体的技艺,而更多是脑海里知识的丰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联考机构与我在高中文科班级里的学习模式是很相似的,同样是上课、听课,放学、刷题,夜里会和宿舍的室友或焦虑或向往的谈论未来,受够了食堂大锅菜会久违的到街角吃一碗小面,课堂里充满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不断的练习,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它又是不同的,因为在这里我付出的努力和所学的知识都是自己做出选择。联考机构的教学水平不是太能恭维,但对于我这样从未接触过艺考的学生而言,依然给我打下了宝贵的基础。

      可能是出于惯性,我对“校考"这个概念的接触也算相对较晚,并非在决定艺考前就完全了解,而是在正式开始学习后在大环境的浸染下才开始认知到“北电”、“中戏”、“中传”这一类概念,就像开头所说,那时的我对这些名字有些向往,又仅仅止于向往。

      当时本市联考的考场是在一所山里的大学中,和我们相隔较远,需要提前一些天到附近准备,到驻地的晚上出于贪玩,我们跑到山上的观景台闲逛,十二月初还不算太冷,来来往往人很多,估计其中素未谋面的艺考生不在少数。同行的人问我对后面的校考有什么打算,我有些心虚,只说能去浙传南艺就算幸运,不行的话就靠联考去附近随便哪所大学保底吧,其实那会儿对北京的院校已经有些萌动,但并没有列上日程。这之后几天参加了联考,那场考试其实以远比我想象轻松的形式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不愧于资格性考试之名。也是那些天,偶然结识了中戏中传的师哥,当时人问我——

    “想不想考去北京?”

      我说我不知道。

    “那为什么不呢?”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便开始针对校考的学习。

      校考的学习强度远甚于联考学习,尤其留给我的时间比较晚,需要补足的东西就更多,现在对那会儿的印象却较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时间较短,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上课上得昏了头。记忆最清晰的,反倒是同班的同学半夜冒死溜出去带回了两碗米线,其中一份本来是给我的,但不凑巧翻在了我床上,那张浸满汤汁的床垫在之后两天一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再之后就到了正式校考,我报的学校比较散,没太跟带考的队伍,只一起去了南京,那段时间走了很多地方,也经历了不少事——逛西湖遇见下雪,被风吹到发烧、半夜逃票看明十三陵,一路自己吓自己、去成都考某远离市区学院,辗转太晚在网吧过夜第二天错过考试、出考场到天池喂鸟,当天决定晃悠到大理度假一周...然后就一路到了北京,那会儿觉得酒店太贵,找了三环上一家老旧小区里的民宿,下飞机当晚风很大,刮得脸生疼,在大街上迷路了一个多小时后,我在差点过世前进到了屋子里。当时的我谁也不认识,哪儿也找不着,唯一说得上话的是住在主卧每天上班早出晚归的民宿女主人,我到的那天晚上正好遇到她在“装修”出租用的次卧,阳台上挂了一长串有着星星轮廓的小夜灯,亮起来会和城市建筑的灯光一起印在玻璃上。她问刚到我感觉北京怎么样,我说我觉得这儿像座迷宫。

      再再之后就是几所院校正式的考试,初试几乎全过,复试成绩也还不错,本来心心念念的是去中戏,但走到最后觉得有戏的只有北电的导演系——也可能只是因为考试流程长产生的错觉。当时的北电导演系考试和现在倒没什么区别,初试是文常,复试是面试,三试是综合性的专业能力考察,四试是散文和表演。

     最后一堂小品考试的流程尤其的长,卷到最后的一帮人早早来到学校小剧场,老师给大家分了组,发了题目,安排各组去到不同教室排练,除去上厕所中途不许出门,但中午时发了盒饭和鸡腿,然后是一整个下午的演出,那是我第一次站上剧场,舞台灯大概也没调过,很烤人,像浴霸,之前学习表演的时候老师经常叮嘱要注意“第四堵墙”,但真正走上去后发现根本看不清台下。演出结束后,监考的一众老师把大家留下聊了聊天,让所有人挨个说说有什么感想,他们坐在台下,我们坐在台上。出考场后去机场的路上,同组的一个男生跟我顺路,他问我如果没考上怎么办,我说那就再考一年。

      四月的时候,查到了自己的合格证,再到七月,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报名那天,不知道是什么项目的广告牌被人摆在教学楼门口,上面写着“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


从普通高中生到电影学院/我是如何考上北电导演系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