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奥斯卡:政治正确这事,我真不在行

2023-03-23 17:44 作者:民智国际研究院  | 我要投稿

小智漫谈


这两天,「杨紫琼拿了最佳女主角」可比「瞬息全宇宙拿最佳影片」的热度高多了。


早在一切还仅是提名阶段的时候,热搜就提前为这位首位亚裔影后庆贺起来。杨紫琼的胜利,就像一记事先张扬的荣耀。


几乎全部由亚裔班子制作的《瞬息全宇宙》横扫七座奥斯卡奖项,成为历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更何况,这一次终于颠覆了好莱坞传统视角下对华裔总是在破旧餐馆洗盘子的潦草刻画。


故事的情节用一句话总结,大概就是一位化身为“超级英雄”的中年女性,拯救了扶不上墙的柔弱丈夫,也理解了同性身份的女儿。



亚裔群体、女性至上、性少数身份,这种种成分都是绝好的「政治正确」素材。这样一看,似乎与此同时,奥斯卡这次也大获全胜。


作为每年被欧美权贵紧盯的重点,奥斯卡估摸着这次终于达成了自己的kpi,而这个结果也能够合大众的胃口,真是皆大欢喜。


可它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难以平衡黑白价值观的困境。这几年,从“政治不正确”到“政治太正确”,被骂怕了的奥斯卡在保持“正确”的钢索上如履薄冰。


在立场敏感上慢了一步,就会被批评是白男主义至上;在选择少数群体中用力过猛,又被诟病是为肤色或性别颁奖。


今年还多了一条新的罪名,叫‘国际价值观有误’。


政治标签越来越层出不穷,奥斯卡的考核永不达标,“端水”这事儿它确实不太行。


01  荧幕前的审判


从1928年奖项诞生开始,奥斯卡对小金人主人的选择就有两个隐形的标准。


一是,男主角的光环必须笼罩于女主角之上性别强弱势的鲜明对比在最早几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比如《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经典作品——尤为明显。


二就是白人占据压倒性优势。这在2015年达到顶峰。那一年,20个奖项提名连续第二年都全部属于白人演员,形成了一派明晃晃的“白色奥斯卡”气候。



也是在那一年,大众的愤怒彻底爆发,社交媒体上“奥斯卡太白了”(#OscarsSoWhite)的话题标签热度高涨,奥斯卡陷入了严重的声誉危机。


最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奥斯卡主办方)不得不亲自出面宣布推动包容多元的倡议,事情才算得以平息。

原来事儿还是得闹大才行!——这招很快就被好莱坞明星学到了。


2017年的奥斯卡颁奖礼红毯秀上,不少明星都戴上了象征平等的蓝丝带,以表示对当时“反特朗普联盟”的支持。


转年更是邀请了三位公开指控美国电影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的女性演员以颁奖人的身份上台发声,支持当时全球如火如荼的反性骚扰运动。



如果不在红毯上彰显一下自己的社会关怀,就会被扣上政治不正确的帽子——这似乎成了一桩潜规则。


正因如此,不仅影星们害怕了,就连奥斯卡也麻木了。在随后的几年里,铺着红毯的那段路成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所来之人皆心照不宣地相信,在红毯上的短短几十秒能换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但很快,事态就失去了控制。


02 白纠了的“纠白”


在连续几届轰轰烈烈的政治正确“红毯游行”后,奥斯卡开始变得过敏了起来,一下子把“纠白”的势头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在随后的几年中,口碑平平的漫威电影《黑豹》因全黑人阵容而被提名,性少数题材《月光男孩》击败了当时颇受爱戴的《爱乐之城》。


好莱坞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观众的这一偏好。迪士尼在翻拍《小美人鱼》时决定启用黑人女演员出演。


自此,“政治正确”的生根发芽也终于长出了“商业正确”的花。好莱坞的投资方争先恐后地意图分一杯“平权”的羹。



纠白潮的偏激,终于在2018年《绿皮书》极具争议的获奖下被察觉。那一年的奥斯卡在两股对立的声音中落幕。


一方的舆论如常地表达了不满。他们谴责道,这部由白人班底制作推出的种族题材影片又一次以‘白人救星(white savior)式’的套路叙事,用合家欢的团圆结局淡化了黑人群体的挣扎与苦难。


但很快,另一方提出了一个相反的问题:没有白人参与的公平究竟是否公平?无节制纠白,到底是否是对有色群体真正的尊重?


这股声音就像应运而生的掌舵人,将舆论的风向拉向另一个极端:奥斯卡太强调政治正确了。


于是很快,奥斯卡先前引以为豪的鼓励平权的评价标准变成了令人唾弃的骂名。



眼见事态急转直下,奥斯卡开始顺势淡化种族问题在评选时的考量。


那一年之后,奥斯卡开始聚焦于反思现实议题,获奖电影逐渐涵盖了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和残疾群体等主题。


这样一来,虽然好像前几年的“纠白”行动白纠了,但奥斯卡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这个烫手的山芋。


03 新罪名的诞生


而今年,种族问题不再,新的罪名却应运而生。


今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是没放过奥斯卡,再次要求现场连线。果然,不想在奥斯卡露面的演员都不是好总统 。


但为了最大程度不再同政治勾连,奥斯卡再次拒绝了。哪怕是那位领袖动用了自己庞大的人脉资源(比如昆汀导演)进行游说,都无济于事。


于是,扣给奥斯卡的新罪名诞生了。在俄乌冲突的胶着时刻,任何不为乌克兰提供帮助的行为都代表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更何况只是个不费吹灰之力的连线工作。



除了对“朋友”的不敬,还有对“对手”的宽容。


在奥斯卡颁奖前的一周,美国众议院谴责被提名的影片《壮志凌云2》有存在“配合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的嫌疑。这在美国对中国恨意向浓的今天,也被视作是对新“政治正确”的背叛。


奥斯卡是无奈的。但它应该清楚,自己早就被赋予了除电影评定机制之外的身份——美国政府迷人的政治“寄生体”,也是被格外珍视的宣传机器。


正因如此,它和「价值观念」的粘连终究是难舍难分的。


诚然,奥斯卡的新“政治正确”让它背负了远超一个奖项的重量。我们也的确是时候抨击这个过分矫饰的代名词了。它将多元化和平等视为一种政治工具,忽略了社会的进步和艺术的追求。


真正的“政治正确”应该是将所有人的声音都和谐地纳入到艺术中来,而不是为了为了标榜高尚而“逆向歧视”,更不是把电影艺术玩弄成谋权操势的政治武器。


所以,就让艺术回归艺术吧,别再难为奥斯卡啦!




参考资料

[1] Annenberg Inclusion Initiative. Inequality in 800 Popular Films: Examining Portrayals of Gender, Race/Ethnicity, LGBT, and Disability from 2007-2015. September 2020.

[2] 《奥斯卡再遭群嘲:到底是谁在滥用“政治正确”?》界面新闻,2019年3月2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861143414569546&wfr=spider&for=pc. 

 



  撰稿:许立挺

编务:许立挺

责编:王加特

图源:网   络


奥斯卡:政治正确这事,我真不在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