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转生是可能的吗? 可能世界、胡塞尔现象学与5次元主义的故事
引用:渡辺 恒夫,異世界転生は可能なのか?可能世界·フッサール現象学·5次元主義の物語,こころの科学とエピステモロジー5(1), 45-75, 2023-05-15.
URL:https://sites.google.com/site/epistemologymindscience/
特集「人文死生学」:研究随想
异世界转生是可能的吗?
可能世界、胡塞尔现象学与5次元主义的故事
渡边 恒夫[1]
Is it possible to Reincarnate in Another World?
Possible Worlds, Husserl’s Phenomenology, and Five-dimentionalistic Story
Tsuneo Watanabe[2]
摘要:在异世界转生动画流行的带动下,尝试运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思考异世界转生是否是可能的。首先,所谓异世界并不是SF的平行宇宙。当承认他者「X」是存在论上的对等他者时,就承认了这个我(この私)作为「X」诞生世界的实际存在,这个世界就被称为异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我是“渡边*”,我是「X」的世界停留在可能世界,但大卫·刘易斯的模态实际存在论(様相実在論)认为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同等实际存在,因此将其作为最初的线索。然后,将生死观分为终焉论(終焉テーゼ,termination thesis)、死后存续说(死後存続説)、世界消灭说(世界消滅説)以及“我死后还存在的他者是谁的问题”这4种类型,只有最后的理论值得探讨。因此以胡塞尔他者论为基础,得到了他者是不同时间上我的第一定式。在刘易斯的模态实际存在论中,否定了这个我和不同时间的我之间的贯世界同一性,可能世界间也没有任何时间关系,所以这个定式不能就这样成立。为了克服这一难点,着眼于八木泽(2014)的5次元主义可能世界论,得到了他者是不同世界这个我的世界切片这一新定式。在自我体验·独我论的体验中寻求作为我世界切片的存在论上对等他者的判别法,说明了将这个定式充实为好故事(よき物語)=生死观的必要性。
关键词:动画、存在论上对等的他人、胡塞尔他者论、模态实在论、自我体验·独我论体验
序章 异世界转生动画的挑战论
异世界转生是最近几年以动画为首的漫画和轻小说等中流行的题材。
基本型是,在这个世界上被欺负的孩子或家里蹲的主人公,死后转世为异世界,活用前世的知识,过上与以前的人生截然不同戏剧性的生活。异世界大多都是中世纪骑士故事风格,魔法取代科学来支配。主人公天生就拥有魔力,与师傅相遇积累修行,找到朋友和恋人,一起克服考验拯救世界。(大致是)这样的故事。
在可以说是掀起异世界转生热潮的《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3]中,中年仍然单身的上班族被过路歹徒杀死,在异世界作为史莱姆诞生。虽说史莱姆在魔物等级中是最弱的,凭借什么都能吸收的能力,不断地吸收强敌并将能力化为己有,进化成魔王(为了满足战争时期从日本用魔法召唤少女死亡时的愿望而吸收,获得了没有性别的可爱少女(少年?)的拟态能力,这也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同样是向人类以外的异世界转生的作品有女高中生转生为蜘蛛的《我是蜘蛛又怎样?》[2]和转生为生物以外的《转生成为魔剑了》[3]等也有不少。
虽说如此,异世界转生的王道还是转生为人类谋求重新开始。《无职转生 ~到了异世界就拿出真本事~》[4],正如其名,无业家里蹲的中年人死后变成了上进心旺盛的少年,在不断冒险中成长。《爱书的下克上:为了成为图书管理员不择手段!》[5]是这一类型中罕见的女性作家原作,讲述决定就职于自己所心愿的图书馆那天因意外事故而丧命的女大学生转生变成了贫穷士兵的女儿,为了在书是贵重物品的中世纪世界里尽情地读书,充分发挥前世的知识在贵族社会中崛起的故事。
这样介绍的话,看起来是典型的复仇型愿望满足型的幻想,但我认为异世界转生的这个设定,可能隐藏着应该用现代学知全部力量来努力应对的生死观展开。
[1] 东邦大学名誉教授。专业:心理学·现象学。著书 『明日からネットで始める現象学』(新曜社、2021)等。
[2] Emeritus Professor at Toho University. Email: psychotw@env.sci.toho-u.ac.jp
[3] 原著轻小说,也有动画版,川上泰树的漫画版[1]很优秀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