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骨科权威专家蔡军强调骨质疏松落实三级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不懈的配合治疗,主要通过后对症治疗和综合药物治疗两大方式进行治疗。
1.对因治疗:对于营养摄入障碍引起的骨质疏松,患者要保证足量的钙、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来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生活中尤其注意,避免出现摔倒,引起骨折,当出现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并发症时,要及时进行外科固位手术治疗,同时做适量的运动,加强骨骼的硬度。
2.药物综合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有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维生素D和钙、氟化物、二磷酸盐类等,其中氟化物能有效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维生素D和钙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降钙素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