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仓阿里巴巴美股及投资反思
本周,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了最新的集团高层人士变动,张勇不再担任集团董事会主席,由和马云共同创建公司的主要合伙人蔡崇信接替他的位置,而技术背景出生的高管吴泳明担任CEO。
这条新闻自然占据了本周财经媒体的主要版面,而我在这条新闻出台后两天,也清仓了我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中最后的一点仓位,结束了与阿里股票的一段两年多让人痛苦“孽缘”。
回顾投资阿里巴巴公司的整个过程,我觉得值得自己反思和思考的地方非常多,所以想写一段文字来总结一下这段经历,看看自己做错了哪些地方,有哪些经验可以吸取,以后如何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应该很难)
一. 当初买入阿里的理由
阿里的股价巅峰出现在2020年十月,而当年12月,因为马云的一场有争议的演讲,阿里的股价开始连续下降。我也是从股价下跌后开始关注阿里的股票。大约到2021年4月,阿里的股价相较顶峰时期已经下降了大约30%。而同样在那个月份,中国监管机构对于阿里巴巴开出了一张182亿的天价反垄断罚单。
我对于阿里的买入,始于这张反垄断罚单开出之后。当时我的想法是,2021财年,阿里的总营收为7172亿人民币,182亿的罚款相当于阿里全年营收的2.5%,或者说大约9天的营收而已,对于阿里这家中国电商巨头来说并不伤筋动骨。更何况,当时市值已经下跌30%,在我看来,市值的下跌已经反应过度,超过了罚款和反垄断调查对于阿里基本面的影响。
抱着这样的心态和想法,我开始在230美元左右逐步买入了阿里巴巴,随着后续几个季度的股价下跌,又陆续补了一些,最终成本在180美元左右。
二. 现实的啪啪打脸
然而,在我买入后的2021到2022年间,阿里的表现却是非常疲软,2022年的营收虽然相对2021年继续增长,但公司的一些关键的盈利指标方面却一直不能有所起色。
公司最核心的中国电子商务业务,过去几年几乎没有太大的增长,被寄予厚望的云业务,在反垄断调查事件后,貌似也失去了原来的冲劲,时不时有新闻说公司丢掉了一些该业务的主要客户。要知道,这是阿里目前主要业务中唯二的EBITA是正数的业务,其他包括国际电子商务,菜鸟,电子媒体娱乐和创新业务,那基本都还处于亏损状态,需要主营业务不断补充造血功能。没有了业绩增长作为后盾,当初看起来很便宜的阿里巴巴股票,很快就变得不再那么便宜。
当然至于为什么阿里的业绩会变差,可以单独写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这里面值得讲的点太多,我在这里就只说结果,那就是没有业绩的表现和增长,那么所谓的“抄底”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根本不知道底在哪里。
三. 值得反思的点
在意识到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已经实质性有所变弱,而不只是一张182亿的罚单而已之后,我开始逐步减少持仓。芒格在反思他投资阿里的错误时说,他只关注到阿里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内的领先地位,但忘记了它是一家Damn Retail Company。
对于我来说,值得反思的第一点就是,我在买入时忘记了在定性上先去判断阿里还是不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这家企业在宏观政策和微观行业面面临哪些危机,是不是它可以应对的危机,它会如何应对等问题,而是过分注重定量的分析,去看买入时的PE是不是低,市值和同行相比是否有吸引力等等。
就像上一篇文章中我说,便宜的公司一直有,伟大的企业难寻觅。要找便宜的公司不难,但只想着找便宜的公司,但却忘记去衡量公司的质量,那不就是老巴所以摒弃的烟蒂股投资吗。
更何况,在我买入阿里的时候,它的价格远没有到烟蒂股的便宜程度,所以我是有点心急,想要占个便宜,但完全忽视了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宏观经济与反垄断调查可能引起的对于阿里巴巴业绩的质的影响,都被我忽略了。这是最值得反思的一点。
第二,在买入阿里时,我忽略的另一点是阿里的管理层是否有带领这家企业走出困境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非常难判断,毕竟我们没有老巴这样的天天和管理层电话沟通的机会。但在持有两年阿里的过程中,我个人并没有发现阿里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有做出任何让投资者激动或者对未来能保持信心的举动。张勇作为董事局主席的这几年,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平庸的守业者,而不是马老师这样带劲的企业家。
当然,作为小小的股东,管理层们究竟每天在忙些什么我们无从考证,我们只能从公开发布的信息和业绩报告中去了解。如今新上任的CEO对于我来说更是完全陌生的面孔,对于一拆六后,阿里这家公司会面临怎样的前景,我现在完全无从判断。所以本周的新闻出来后,也坚定我清仓阿里的想法。
第三,为什么在意识到阿里的问题后还持有了两年的时间,而没有快速退出。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多少与芒格对阿里巴巴的持有有关。虽然我尽量做到了自己独立判断,但芒格数次对于持有阿里以及看好这家公司的表态,也让我有些不确定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还有没发现的阿里的优势。但后来还是自己想清楚了,不管是芒格还是老巴持有一家公司,自己的投资决策还是要自己来做。目前的我的想法是,仅凭阿里新管理层未来的表现如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做出卖出的决定。
好在我仓位管理的还行,并没有All In阿里这家公司,但持有两年亏损50%左右认栽出局的结果,怎么都不是一个好结果。50%的亏损要有100%的上涨才能弥补,这其中的不易谁都知道。希望把我个人走的这点小弯路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不要犯类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