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北理工状元学霸,流浪12年靠捡垃圾为生,结果如何?
“这是12年前那个高考状元啊”
“对对对,是那个北京理工大学的高材生”
两个警察看着面前这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说。
昔日的神采奕奕早已不复存在,而满身狼藉、头发花白的这个男人,竟然是12年前的高考状元,这令谁人都意想不到。
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由高考状元变为拾荒老汉?

流浪汉
自幼好学—考取状元
这个男人名叫姚远(化名),关于他的故事要从小时候说起。
1971年,他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农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对学习十分感兴趣。
别的同学放学回家都是聚堆玩耍,就只有他回了家还要看书。父母长辈们看着学习这么努力的孩子,全是夸赞。
邻居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搬出姚远来说:“你看人老姚家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努力,哪像你一样,天天就知道玩儿!”
“你什么时候能跟姚远一样优秀,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姚远小的时候,基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网图
而其他的小孩子们,每次一跟父母吵架,源头总是“看人家姚远......”,这些话他们听了自然恼火。
长此以往,便没有小朋友和姚远玩耍。
但是姚远并不在意,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有书读才是完美的,而那些所谓的“玩伴”只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他的父母也知道孩子特别努力,于是就把做饭、洗碗、洗衣、拖地全都包了。让他一心学习,不要在乎其他繁琐小事。
小学的他就已经能自己试着理解初中的课程了。这在街坊四邻的闲话家常里更是有了“好孩子”的模范。
多少人家的家长都羡慕姚远,羡慕他天资聪慧,还勤奋刻苦。所以,街坊四邻都很待见姚远,觉得他以后出人头地了,自己也能沾点光。
而姚远的生活更是受到了其他小孩子的羡慕,羡慕他在学校受到老师夸奖,回到家以后也被父母夸赞,还羡慕他不用做家务。
同学们觉得他现在的生活已经是“皇帝”的待遇了。

网图
从小到大,自己的成绩始终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好学生。
在高三毕业那一年,自己如愿以湖北省全省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全村的人都来给姚远庆祝。为了招呼村里的人,他们一家举办了宴席,款待父老乡亲们。
姚远不负众望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以后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说不定还能在大城市当老板。

网图
“以后你有出息了可别忘记我们这些人呀!”村里的大叔大婶们说。
老姚说:“这哪能忘!都是一起招呼着长大的,忘不了,忘不了。”
在所有人的称赞中,仿佛大家都在幻想着姚远已经成为大老板,已经有出息在回报恩情了。
姚远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竟然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自己的父母也说:“你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了有出息。”
可是,姚远的生活真的会就这样一帆风顺吗?

北京理工大学
不甘现状—沪漂打拼
1990年,姚远如期开学,作为一名高考状元,姚远的开学阵容也是相当之大。
多少邻里邻居都从湖北远赴北京来送孩子上学。姚远此时不再只是姚远,而是承载着很多人希望的学子。
但是他走到大学校园里,才发现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身为湖北省的高考状元并不算什么。一学就会、无师自通的人大有人在。
他从小到大的追捧现在也没有了。而是作为被比较的身份出现在别人的交流中。
或许是从小到大的夸赞和褒奖太多了,他不能接受自己现如今的落寞和挫败。这样两极反转的环境一下子突然改变,姚远感觉到了失落和差距。

大学开学
他的室友告诉他:世界本就不公平,所以才需要努力的人。
是啊,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那些想要去到罗马的人不就得自己努力来实现吗?
因此姚远渐渐放平了心态,这大学四年来坚持勤奋好学,在大学毕业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被一家研究所录用为研究员。
在这里的工作挺轻松,不用过多的与外界社会人员打交道,只需要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就行了。
于是,自从毕业后,就一直待在这里工作。

姚远所在研究所
然而,在有一天,他看到了自己同届同学的朋友圈,发现自己的同学在上海已经自己成为大老板了。
而自己还在这个研究所里工作,虽说是吃穿不愁,但是看起来确实没有老板体面。所以他就认为去上海发展应该更有潜力。
况且去了上海,自己也可以见见世面,多与人沟通打交道,锻炼自己的学习本领也很不错。
所以,他辞掉了这份干了9年的工作。选择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

上海
他给父母说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很是不解。明明在研究所工作挺好的,为什么非要去上海打拼呢?
父母们说:“你在那儿已经习惯了,而且去到上海,你还要重头再来,重新打拼,你这是何苦呢?”
姚远却说:“我天天在这里研究,研究东西都研究了九年了,我不想一辈子都在这里。”
“如果你去到上海以后万一不如你意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不如意啊,上海那么大,总不可能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吧?还是去试试吧!”
他不知道在上海等着他的是什么,他以为自己去到上海还是会一帆风顺。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从小到大的夸赞,他不能面对失败,也承受不住社会的险恶。
而且由于他很少与人沟通,自己根本没有社交能力。
但是,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些问题,只想自己去上海打拼,然后荣归故里。

独自打拼
眼高手低—屡屡受挫
这个只想在上海成为老板的黄粱美梦眼看马上就要实现了。姚远内心也十分渴望。
来到上海的他,发现上海确实像别人说的那样灯光璀璨。
他认为自己来到上海算是找对了地方,拿着自己原本攒的钱开始在上海奔波。所以他先找人在上海租了个房子,房子落实好了就开始求职。
他开始搜索各种求职信息,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一番成就然后荣归故里。
大公司的各种招聘信息铺天盖地,他看着这些工作也深深陷入了沉思。大公司的工资标准确实不低。
但是招募岗位不是咨询师、编辑、出版,就是测绘、证券、销售这些。然而这些岗位他一个都不了解,人家的相关要求却要有工作经验或是熟悉相关领域。

求职的人们
他心想,虽然不会,但可以试试的。于是他一个一个去面试,去尝试看自己能胜任哪个工作。
三个月过去了,大公司的这些部门自己根本进不去。不是自己的适应能力差,就是岗位要求不够。
每个月的通勤、吃饭、房租都要花去不少钱,可是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他也有同学在上海工作。可是他抹不开面子去找人家帮忙介绍工作,毕竟自己的学历也不差。

网图
而姚远过去的九年间一直是在研究所,除了研究这方面的工作比较熟悉之外,其他的工作他一概不清楚。
大公司的岗位不行的话,小公司的岗位合适的话不也行吗?就是薪资待遇没有大公司的好。可是姚远却看不上小公司的发展前途。
姚远认为,自己的价值之大不应该在小公司憋屈着,就应该去大公司深造。
他一心只想去大公司,可是他的能力有限,大公司的门槛他都迈不进。
他从小到大在父母的庇护下,基本没受到过任何指责。而现在却每天都要遭受着别人的冷眼旁观。他太不甘心了,更是不愿接受。

网图
他会回家吗?
不会的。
姚远心想:如果现在一事无成的回到了家,亲戚邻居会怎么看我?
“我还要当大老板呢!这回了家跟那些没上过学的人又有什么区别!那些人又会怎么看我?”姚远嘟囔着。
他一直认为自己现在还一无所有,没有面子回家,害怕回到家以后被别人嘲笑。
“而且好不容易考取的省状元,就应该比别人出色点!”他内心一直这样想。
他认为自己的学历足够优秀,他就认为自己一定会有所成就。

可是,姚远根本不知道,学历只是一个门槛,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在上海,比他优秀的人也大有人在。姚远看到的招聘条件为研究生、博士......都足以让他止步。
而就在20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各个行业的公司都在裁员。现在的求职机会希望更渺茫了。
眼前的上海跟他想象中的上海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地方不仅让他屡屡碰壁,还让他发现了步入社会的艰难。
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过去很长时间了,自己还是找不到工作。

逃避现实—选择流浪
慢慢地,他认为自己愧对父母的养育,也辜负了家人们的期望。
自己的心气也在被打压。他不能面对自己现在一事无成的模样,也无法回家去面对亲朋好友。
姚远不愿再去面试工作。自己只能浑浑噩噩的在出租屋里消磨着时光。他内心一遍遍的崩溃,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就在房租到期的时候,交不起租金的他,打算去流浪。直到他去流浪的时候还是不愿接受自己的平凡,认为自己与其他人就是不一样。
或许是不疯魔不成活吧,之后他就在大街上就那样漫无目的的流浪着。

姚远
困了睡桥洞,饿了捡垃圾。如同原始人一样在上海的各个角落度日。
他丢弃了电子设备,没有了现代的喧嚣,只有他内心的执念。
姚远的父母发现他失联了以后,连忙赶到上海来寻找,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下落,于是便去公安机关报了警。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夫妇二人还是找不到姚远,就打印了数百张寻人启事,路上见人就发。
因为在上海的花销太大。两人也就回到老家,一边务农,一边找寻儿子。

流浪汉
姚远一流浪,就是12年。谁也不知道他要追求什么,只知道现在的他已经神志不清。
姚远被人发现,还是在2020年警方采集居民基础信息时在一个废弃的居民楼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流浪汉。
警察询问半天都没有完整的回应,于是只好带回值班室做调查。
而这一调查,竟发现他就是12年前失踪的姚远。变化如此之大实在不敢让人相信,警员也都十分震惊。

姚远
十几年前那个意气风发、充满朝气的年轻小伙子现在已经骨瘦如柴、满头白发。
于是他们便把姚远暂时送去了医院治疗。另一边又通知了在湖北老家的父母前来相认。
他的父母看见儿子变成了这番模样立马泣不成声,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儿子这么些年又经历了什么?
但是当时的姚远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更别说让他回想之前的事儿了,这问出来神经肯定又要受到刺激了。
于是这俩夫妇只好把姚远带回家养病。

姚远
放弃执念—接受平凡
姚远慢慢地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只是他流浪的12年也不复回了。
这12年来,他完全可以学习本领,提高技能。可是心高气傲的他却一味躲避,用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与众不同。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拳击手,首先要训练的是抗击打能力,人生亦是如此。可是姚远在爱的庇护下,显然缺失了这种承受压力的能力。
姚远这12年与其说是流浪,实际上是逃避。逃避自己的失败,逃避自己的平凡,逃避整个社会。
可是人生里哪会没有失败?谁人又不平凡?
每个人的区别就是在于自己的选择是如何罢了。
自己愿意面对失败,便会愈挫愈勇;自己承认平凡,便会铸就伟大。

姚远
其实大多数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在不停的焦虑,小时候攀比成绩,长大了攀比工作。
家长们从小灌输的思想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聪明的,就你笨。”这种言论不仅对自己家的孩子造成困扰,而且可能会对别人家的孩子造成影响。
因为从小到大的攀比,所以才会焦虑;因为焦虑,所以才想证明自己不比人差。
我们如果永远都在做比较的话,自己真的会幸福吗?自己或许比别人好,但是比自己好的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要让自己陷入无限的焦虑中呢?自己保持着良好乐观的心态,才是对生活的馈赠。
网图
而姚远的人生是令人唏嘘的。他面对赞美,坦然接受;但是面对失败,却选择逃避。
可是,逃避的结果是失败不存在了吗?逃避的结果只是承认自己懦弱而已。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勇士!
姚远从前一直在意的,如今早已忘记。
他在配合积极地治疗下,身体也慢慢恢复了。他表明:自己的身体好了之后会在家找一份工作,好好孝顺父母。
现在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许流浪的12年才会让他真正想通了许多吧!
姚远
小结: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平平凡凡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接受自己的平凡,是一个人永远都要经历的过程。
而每个人的人生也都不会是顺顺利利的,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是要用平常心对待。然而拿得起、放得下,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所以说放下,才是一场真正的修行。与自己和解,才是人生里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