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纪委】关于网络暴力的杂谈

2023-02-14 22:35 作者:宇光之心  | 我要投稿


该文章非官方文件,仅供参考学习

文章内容为B站风纪委系统杂谈与个人经历

目录

壹.网络暴力的成因

贰.网络暴力的经历

叁.网络暴力的处置(多平台)

壹.网络暴力的成因

首先,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暴力的一种,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受害者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网络暴力呢?网络暴力,是个体与群体价值观不符,产生矛盾,通过诽谤、造谣等形式,贬低他人形象,诱导他人一同进行网络暴力(特指谩骂、抨击、侮辱、恐吓),以此达到抨击他人,排除异己的作用,实际上除了一开始发动网络暴力者,其他人大多数跟风,而一个个个体跟风网暴,对个体来说是毁灭性打击,因为没有与其站队者,此时,人们会自发孤立被网暴者,而越是如此,跟风者越多,伤害越大,恶性循环往复。

      根本上,网络暴力就是现代网民丧失主见,依附于短视频无脑获取信息,无论对错,人云亦云,未经过调查,在无证据的情况下判定他人“有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除人民法院判决外,一律不能认定为有罪。)则我认为在依附短视频无脑获取信息的时代,中国网民的主见已经丧失,只懂得依靠部分别有用心者发布的造谣侮辱信息来获取错误信息,从而产生信息差,导致网络暴力。舆论已经将自己认为是法院的判决是圣旨殊不知未经法律判决认定,一律不能认定为有罪或有过错,未网络暴力的成因也就在这里了,人人云亦云,看到大家都在进行网络暴力对同一个人,则自己也会跟风去网络暴力他人。部分中国网民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毫无个人主见,依附他人给出的错误信息,作出判断或完全参照他人判断。对无辜者以舆论的重击,对有罪者以舆论的宽容。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认为舆论能监督法律,但永远不能裹挟法律。

       2022年一个毕节女孩在文具店因3.5元跳楼的新闻刷爆全网,而我看到警方并未发布完整的调查报告和警情通报时,一群自诩正义的人肆意传播网络,未经证实的言论,对店主进行网络暴力。我不知道这样是对还是错,在没有经过法律辩证的情况下,舆论可以直接认定一个人有罪,这样真的对吗?在那个新闻中,警方认定店方不够成刑事犯罪,则已经排除了犯罪的可能性。而网络上的网民却向公安机关和国家权威部门发起挑战。想要为他们所认为的正义发声。

人们永远只会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而不会顾及权威给出的结论。

在近期大火的致远中学失踪案件,警方已经盖棺定论,正如媒体所说的,在这件事上没人敢作假。也没人有必要作假。在网上仍有部分人认为警方不公。甚至用舆论裹挟司法。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肆意网络暴力学校校长和老师。这样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我希望我们所有人在浏览网络信息的时候,多一份辩证思考,而不是全盘接收。

你认为上述两个案件中网民的方法是否正确?

贰.网络暴力的经历

正如各位标题所见,在2023年2月11日~2023年2月14日之间,我也遭受了网络暴力。在某英的某动漫聊天交流群聊中。因部分用户发布违规信息被本人举报,导致相关用户账号私信功能被封禁。被封禁者召集十余人多次对我进行网络暴力。通过评论和发视频等方法肆意侮辱,谩骂,诽谤我。而对于这样的网络暴力,我的心情经历过低谷。最后也做到了绝境反杀。

         一下我给大家展现一些网络暴力侵权投诉成功的图片,和一些网络暴力的截图。

网络暴力视频(诽谤、侮辱)
网络暴力视频(侮辱、寻衅滋事)
网络暴力视频(侮辱)
网络暴力评论


下面是我的侵权投诉反击图片

侵权投诉1
侵权投诉2


而我面对这些,你们可能看起来只是普通辱骂的信息时心情可以说是有一种千斤重在心里的感觉。面对这些信息,我选择的方法就是抛弃手机不看。喝瓶可乐,看搞笑综艺节目,把先行先梳理心理帮扶平台(点击蓝色链接进入b站能量加油站)的帮助。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对网络暴力信息进行侵权投诉。在网络暴力中,被害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位。只有掌握各个平台的投诉维权渠道才能反杀。

叁.网络暴力的处置(多平台

这部分因内容过多也就不再赘述了。各位可以进入中央网信办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查看各个平台的举报联系电话和网站。



撰搞:宇光之心


【风纪委】关于网络暴力的杂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