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论文集
1. 大城市地区因为城市周边城市吸收了大量处于生产年龄的人口,所以显示了比较年轻的年龄结构。
2. 第一次人口转换的特征:“孩子就是天”,利他性,家族主义;
第二次人口转换的特征:“夫妇就是天”,利己性,个人主义;(婚前同居与离婚率增加)
3. 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增加,教育费用提高。
4. 生产年龄人口的相对经济力降低。
5. 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两立较为困难(尤其在东亚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规化下)
6. 英语圈国家的恢复方法:外放家庭功能(提供保育服务,养老制度完善,提高男性对于家庭生活的参与度),奖学金制度以降低教育支出。
7. 性解放与家庭功能外放,将生殖从婚姻中分离出来。
8. 儒家传统(以孝为核心)加固东亚文化圈的家庭概念,并不利于现代社会的生育提高
9. 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儿子均分继承家产,和老人伦位,女儿无继承权;但女儿至于夫家并不易姓,从根源上并未真正融入夫家血缘,因此,女性在家族概念盛行的社会中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立场。
10. 中国女性大龄首胎或成为常态。
11. 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原因:
(1) 养老制度不足以及子女无力赡养,使老人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支付健康成本。
(2) 使生活具有意义,排解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