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新描述的淡水蟹种类1 溪蟹科Potamidae

2023-02-28 12:16 作者:果酱白鱀不是白框  | 我要投稿

等了很久很久··· 恩,不鸽了。

1.溪蟹亚科Potaminae

溪蟹亚科具有独一无二的“桥”结构:在它们第七节和第八节的胸甲中纵缝上具有一道隔断,借此可区分溪蟹亚科和近溪蟹亚科,目前我国的物种绝大部分均属于无隔断的近溪蟹亚科,而有隔断的溪蟹亚科已知只有云南德宏有分布一种。

 22年发表两种:固叶刺溪蟹Lobothelphusa bagoensis Shi, Chen & Sun, 2022德瓦叶刺溪蟹Lobothelphusa thewanica Shi, Chen & Sun, 2022

分布:缅甸中南部,河流附近的泥沙滩

由南京师范大学淡水蟹研究团队发表,一作是我的好友史博洋,发表过程一波三折,祝贺~

叶刺溪蟹属隶属于溪蟹科溪蟹亚科一个特殊的小类群(或可称为棘刺溪蟹族?),该属团侧缘仅具3-4叶状齿或刺状齿显然有别于其他的溪蟹科物种,其中叶刺溪蟹目前已知7种,几乎都分布于缅甸境内。新发表的这两个物种是该属自2007年修订以后第一次增加新物种。

图片左侧为勃固叶刺溪蟹及其生境,右侧为德瓦叶刺溪蟹及其生境。
图源:https://novataxa.blogspot.com/2022/03/lobothelphusa.html

和南京的实验室够用以后,我们以后将两个有关的属均从泉蟹改为某某刺溪蟹,在此告知。

2.近溪蟹亚科Potamiscinae

近溪蟹亚科是溪蟹科里胸甲中纵缝缺乏隔断的类群。有趣的是近溪蟹亚科的多样性远高于溪蟹亚科,这很可能是因为东亚、东南亚的环境非常复杂,不同的溪蟹能够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和利用不同的栖息地,利用不同的资源帮助自己生存。 另外又由近溪蟹亚科起源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不止一支近溪蟹在不同时间段跨越云贵高原,进入中国大部分地区展开演化,从而在时间尺度上增加了其多样性。

 周氏美髯溪蟹Barbamon zhoui Shi & Pan,2022

分布:云南,中越边境

依然是史博洋和潘达两位描述,新属新种,该种类有很多东南亚溪蟹的特色,其体表(尤其是面颊部分)多毛,故而得名。种名致敬周开亚教授,他为中国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髯溪蟹及其生境 图源:Shi & Pan, 2022
美髯溪蟹在溪蟹科中的位置
图源: Shi & Pan,2022

目前周氏美髯溪蟹的栖息地受到一定破坏,可以肯定这个物种的分布应当是狭窄的。文中还提到云南目前有21属72种(文章发表时的数据,现有增加),是印缅地区溪蟹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很多种类尚未被描述和发现,可能当地人吃了几千年的螃蟹物种还没有名字,也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应该对这一生物热点地区的监测和保护提高重视。

 

大别江淮溪蟹Jianghuaimon dabiense Zhao, Xu & Huang, 2022 

分布:大别山区,湖北和安徽交界地带

文章由我的好友赵俊达(老猫)和我及黄超共同发表,大别江淮溪蟹的命名是个曲折的故事,我自2019年的时候就收到该物种第一只雌性(文章中未描述,标本来自上海师范大学昆虫分类学实验室,特别要感谢我的好朋友兼老师彭中,他们采集了很多不属于他们的研究类群标本,帮助了很多研究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学家,同时也感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邸智勇老师为我们提供了部分信息,虽然最终没有写入文章)。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新的物种,受限于种种因素(疫情、财力及实验室安排等),我最终没有获得更多标本。不过老猫自己跑去了产地才发现该物种是一个形态极其特别,仅生殖器外观都可判为新属级别地位。尽管受疫情影响,我们累计忙活了两个月终于把文章完成。

大别江淮溪蟹属名来自其所在的动植物分区-江淮区,这个区系缺乏特有物种,但是显然江淮溪蟹并不在此列。种加词大别指其模式产地大别山区,不过最初我设想的时候还掺杂有“这个螃蟹和别的螃蟹区别很大”的想法,不过最终没有写入描述。

我手上的是获得的第一个标本,当时正在参加毕业实习,主要实习地点在江浙沪一带,于是我顺便去上师大拜访了彭中老师(B站id:瓦卡列跌死),他给了我这个标本,来自安徽省鹞落坪。

大别江淮溪蟹的发现暗示稍微偏西的位置,可能还隐藏着博特溪蟹族群新的成员,在中大型种龙溪蟹势力遍布的环境中依然有南方山区小型溪蟹的一席之地。大别江淮溪蟹所在博特溪蟹族几乎均为长江以南分布,最北可达江西庐山,但目前它是这个族级别单位的唯一越过长江的物种,这很不同寻常,一般认为长江天堑是溪蟹科物种极其难以越过的壁垒,除了高度特化的龙溪蟹、华溪蟹以及小石溪蟹等类群外,难有其他的支系分布横跨两岸。我期待未来对于东亚溪蟹谱系发生能够有更加系统的研究,搞清溪蟹为何在我国拥有如此高的物种多样性。

 

江淮溪蟹雄性正模
图源:Zhao, Xu & Huang, 2022
江淮溪蟹三个产地的雄性生殖器(第一腹肢,G1)
图源:Zhao, Xu & Huang, 2022


古氏溪蟹Gurumon gurumayum Part, 2022

分布:藏南、印度东北部

印度人发表,作者是Zoological Survey of India的Sameer Kumar Pati,此人此前也经常去藏南采集标本,并且在它的文章中将藏南地区划归印度。

属名和种名都致敬Dr. Shantabala Devi Gurumayum,印度水生生物学家。

古氏溪蟹是继平滑溪蟹属Teretamon、近溪蟹属Potamiscus、中印溪蟹属Indochinamon等属外在藏南地区发现的又一个新属,藏南地区是近溪蟹亚科和溪蟹亚科分布相交织的位置,未来通过研究这个区域的溪蟹种类可能有助于理清两个亚科的分化历史和它们之间共存的原因。

 

美丽内溪蟹Tiwaripotamon bellum Ng & Tri, 2022

分布:越南和平省南部山区,模式产地海拔478米


多年前市场上出售的类似越南内溪蟹的种类终于有名字啦!美丽内溪蟹是一类中等体型的内溪蟹,其鳃区膨胀,前侧缘齿基本消失,仅保留前鳃齿。3-4愈合胸节表面具有很多孔洞。生殖器末节尖锐细长,略向外弯曲,腹面的基部具有1不突出边缘的小叶。大部分个体的体色都很深,眼眶和关节为红色。

内溪蟹是最难采集、研究的溪蟹种类之一,因其高度陆生,几乎遍布整个山头,却无法聚集,也无法获知其具体躲藏地点,因此采集难度极高,只能等待雨后或夜间才能获得一些个体,另外该类群经常作为宠物被捕捉出售,但是内溪蟹需要相对大的、湿润的通风环境,比其他螃蟹要求更高,并不那么好饲养。

美丽内溪蟹活体色彩
图源: Ng & Tri, 2022
美丽内溪蟹部分特征,D展示多孔的2-4愈合胸节
图源: Ng & Tri, 2022
美丽内溪蟹的雄性生殖器线描图(G1、G2)
图源: Ng & Tri, 2022
2019年4月我收到的标本,当时认为是越南内溪蟹或其相似种,现在知道它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上犹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shangyouense Wang, Pan & Sun, 2022耳肢闽溪蟹Minpotamon auritum Wang, Pan & Sun, 2022

分布:江西南部;福建南部

祝贺南京师范大学的王儒晓师兄!华南溪蟹的分类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因为其雄性G1是有弧度的立体的三维结构,其书本描述通常很难理解,必须拿到实物才能准确比对,其有效种数量存在争议,可能是15种左右。华南溪蟹是小型种类,见于广东北部至江西北部地区,向东拓展到福建大部分地区,生活于低山丘陵上的溪流附近软泥中,经常集群生活,在小块合适区域可发现大量的蟹洞,该属的成员面部通常具有黄白色的斑点或条纹,犹如画了脸谱。

上犹华南溪蟹正模
图源:Wang, Pan & Sun, 2022
部分华南溪蟹雄性生殖器(第一腹肢,G1): A上犹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shangyouense、 B 角肢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angulatum;C崇仁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chongrenense;D 林氏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lini;E中型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medium;F钝肢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obtusum;G瑞金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ruijinense
图源:Wang, Pan & Sun, 2022

 

上犹华南溪蟹活体及其生境(洞穴)
图源:Wang, Pan & Sun, 2022

耳肢闽溪蟹是由淡水蟹爱好者Xiao帮助寻找到的,很难想象在厦门这么繁华的地方还能发现新物种。闽溪蟹是福建东南部-广东东部的特有属,体型很小,外观像龙溪蟹的幼体,但腹面具有很多细小黑斑。该属目前一共三种,耳肢闽溪蟹和鼻肢闽溪蟹相似,但是其雄性生殖器末端卷曲起来,而不分为显著分开的两叶。

此前我曾委托别人采集闽溪蟹,但是可惜没有一次是新种,全是鼻肢闽溪蟹,要么就是揭阳闽溪蟹。

耳肢闽溪蟹正模
图源:Wang, Pan & Sun, 2022
耳肢闽溪蟹活体及其生境(林下溪流)
图源:Wang, Pan & Sun, 2022
闽溪蟹的三个物种雄性生殖器(第一腹肢,G1):A 耳肢闽溪蟹Minpotamon auritum;B 鼻肢闽溪蟹Minpotamon nasicum;C 揭阳闽溪蟹Minpotamon kityang
图源:Wang, Pan & Sun, 2022


爱云溪蟹属Aiyunamon Pan, Ng & Sun, 2022

分布:云南西部

此前(Ng & Yeo, 2007)将胖溪蟹、腾冲溪蟹(亚种)、泸水溪蟹(亚种)归类至东方溪蟹属,这种分类是有问题的,它们构成一个单一演化支,且和东方溪蟹没有太大关系,仅仅是在生殖器有些相似。

在2020年还发表了1新种戴氏东方溪蟹。23年也发表1新种。

现在将它们全部归类至新属,完成了我国西南地区一个螃蟹类群的重要整理。

它们变更为

戴氏爱云溪蟹Aiyunamon daiae (Zhang & Sun, 2020)

泸水爱云溪蟹Aiyunamon lushuiense (Dai & Chen, 1985)

腾冲爱云溪蟹Aiyunamon tengchongense (Dai & Chen, 1985)

胖爱云溪蟹Aiyunamon tumidum (Wood-Mason, 1871)

同时最近发表一种:巧遇爱云溪蟹Aiyunamon fatum Pan, Sun & Ng, 2023 潘师兄高产~

A 戴氏爱云溪蟹Aiyunamon daiae;B 泸水爱云溪蟹Aiyunamon lushuiense;C 腾冲爱云溪蟹, Aiyunamon tengchongense;D胖爱云溪蟹Aiyunamon tumidum;E 史氏东方溪蟹Eosamon smithianum (Kemp, 1923)
图源:Pan, Ng & Sun, 2022
巧遇爱云溪蟹Aiyunamon fatum Pan, Sun & Ng, 2023 图源:Pan, Sun & Ng, 2023

爱云溪蟹属区分于东方溪蟹属的区别为1)眼后隆脊平钝,具有皱纹,被数道裂缝分隔开vs.眼后隆脊锋锐,完整连续;2)外眼窝角低,和侧缘之间具有浅沟分隔vs.外眼窝角尖锐突出,和前侧缘之间有深缺刻分隔3)前鳃齿小而模糊vs.前鳃齿尖锐突出;4)雄性腹部侧缘微凹陷vs. 雄性腹部侧缘较平直;5)雄性G1背缘在节间膜处具有深刻凹陷和明显转折vs.雄性G1背缘在节间膜处具浅缺刻,并且较为笔直,缺少转折;6)雄性G1末节腹面观基本不可见背叶vs.雄性G1末节腹面观可见拱形背叶;7)雌性生殖孔紧贴5/6胸甲缝vs.雌性生殖孔略微接触5/6胸甲缝。

雄性生殖器(第一腹肢,G1)A-E:背面观,F-J:腹面观:A,F 戴氏爱云溪蟹Aiyunamon daiae;B,G 泸水爱云溪蟹Aiyunamon lushuiense;C,H 腾冲爱云溪蟹 Aiyunamon tengchongense;D,I胖爱云溪蟹Aiyunamon tumidum;E,J 史氏东方溪蟹Eosamon smithianum

图源:Pan, Ng & Sun, 2022


 

巧遇爱云溪蟹的G1 、G2 图源:Pan, Sun & Ng, 2023
A 戴氏爱云溪蟹Aiyunamon daiae;B 泸水爱云溪蟹Aiyunamon lushuiense;C 腾冲爱云溪蟹,Aiyunamon tengchongense;D 胖爱云溪蟹Aiyunamon tumidum;E 史氏东方溪蟹Eosamon smithianum
图源:Pan, Ng & Sun, 2022
爱云溪蟹属分布图
蓝色:戴氏爱云溪蟹Aiyunamon daiae
紫色:泸水爱云溪蟹Aiyunamon lushuiense
黄色:腾冲爱云溪蟹, Aiyunamon tengchongense
绿色:胖爱云溪蟹Aiyunamon tumidum(南部的那个绿色点其实是巧遇爱云)
图源:Pan, Ng & Sun, 2022
爱云溪蟹属在溪蟹科的位置
图源:Pan, Ng & Sun, 2022

最上面标蓝部分是东方溪蟹属的模式种史氏东方溪蟹。最下面彩色的是爱云溪蟹属的各个物种,可见它们之间是不同支系级别的演化谱系(差异很大),爱云溪蟹和同样属于中南半岛北部、印缅地区的种属更接近,而东方溪蟹则和越南的刀肢溪蟹属Kukrimon聚为一支,可能和分布偏东南的溪蟹更接近。两个属具有完全不同的演化历史,仅仅凭借生殖器的相似度是不足以判断它们之间近缘关系近,反而地理上的远近可能适用于判断类似的情况。

泸水爱云溪蟹Aiyunamon lushuiense (Dai & Chen, 1985)活体,走闲鱼,采自云南象图乡。爱云溪蟹属身体特别圆,大多是黄褐色至紫褐色的,即便是腹面也会变成黄色或紫褐色。 图源我自己

属名是为了致敬戴爱云先生(1930.2.6-2005.5.2)在蟹类研究的重要贡献,她是我国重要的甲壳动物学家,1984年以来,她曾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无脊椎动物研究室副主任、甲壳动物研究组组长,并兼任中国甲壳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动物分类学报》、《海洋学报》、《中国动物志》编委等职,著有《中国海洋蟹类》、《中国动物志无脊椎第十七卷甲壳动物亚门束腹蟹科, 溪蟹科》、《中国医学甲壳动物》等。

 

挂墩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koatenense (Rathbun, 1904)福建华溪蟹Sinopotamon fukienense Dai & Chen, 1979(福建龙溪蟹Longpotamon fukiense

分布:福建省北部

挂墩华南溪蟹新模
图源:Wang, Pan, Chen & Sun, 2022

挂墩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在此仅脊椎动物标本就达50多种,以挂墩命名的生物物种有很多,如挂墩鸦雀(=短尾鸦雀)Neosuthora davidiana (Slater, 1897)挂墩角蟾Boulenophrys kuatunensis (Pope, 1929)(真不考虑叫布氏蟾吗?)等。在英国大不列颠自然博物馆有许多采集自中国挂墩的生物标本。

1873年,Armand David神父从挂墩采集到一只雌性淡水蟹标本,现存在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MNHN)。后来紧接着1904年Rathbun描述了这只标本,发表为挂墩溪蟹Potamon (Potamon) coatenensis Rathbun, 1904,后来华溪蟹属被建立,该物种转而进入该属,称挂墩华溪蟹Sinopotamon koatenense (Rathbun, 1904),但在戴爱云著的动物志溪蟹科直接pass,没有归入。(挂墩:喵喵喵?)而据不久前发表的中国淡水蟹分类与分布名录 (十足目: 拟地蟹科, 溪蟹科) 所描述,当时还只是作为疑名。不过后来南京团队找到了正模标本,根据产地重新发现了这个物种,对照之后终于确认了现在的挂墩华南溪蟹。

和其他华南溪蟹相比,分子生物学的结果表明挂墩华南溪蟹近似于临域分布的黎川华南溪蟹,但是其腹肢形态却近似于福建省的其他一些种类。

跨族都能认出问题,足以说明溪蟹科的雄性G1还是分类的最大依仗——正模是雌性就没法认了。

福建和江西交界附近的华南溪蟹属分布图:崇仁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chongrenense ;中型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medium ;贵溪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guixiense ;弋阳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yiyangense ;黎川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lichuanense ;沈氏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sheni ;角肢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angulatum ;林氏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lini ;红色区域是恢复的挂墩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koatenense。
图源:Wang, Pan, Chen & Sun, 2022

可见,华南溪蟹属的种类几乎都是狭域分布的,在这个图上还有无数的没有探明的区域,说明那里有可能是不同种类华南溪蟹的边界或有新的华南溪蟹分布,这暗示了华南溪蟹属的多样性可能仍然有被低估。

A挂墩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koatenense B角肢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angulatum C 黎川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lichuanense D 林氏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lini E 弋阳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yiyangense 论文同时还给出了部分华南溪蟹的分布图和腹肢图,可以看得出来是很细心的工作了。
图源:Wang, Pan, Chen & Sun, 2022
图源来自武夷华溪蟹原始论文截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拥有两套生殖系统的嵌合体。

武夷华溪蟹则是一个老问题,早就该解决的,武夷华溪蟹正模为一个雌雄嵌合体,拥有两性生殖器(参考日本记录的汉氏泽蟹两套生殖系统,可能是能受孕的),当时发表为新物种(在中文期刊)。当然,虽然文章称福建华溪蟹,但是我仍然称之为福建龙溪蟹*

*龙溪蟹的有效性没有问题,除了名字可能不太好听以外。

 

【小结】溪蟹科2022年共计发表8新种,新建立4个属级单元,合并1无效种,恢复1老种并建立1新组合。受制于疫情影响,很多工作都迫于停滞,非常可惜,不过新的一年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渐回归正常,也许会有更多的研究面向世人。

 


引用文献:

Da Pan, Peter K. L. Ng & Hong-ying Sun (2022). Aiyunamon, a new genus for southern Chinese potamid species previously placed in Eosamon Yeo & Ng, 2007 (Decapoda: Brachyura: Potamidae).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 70: 320–328

Shi, B., Chen, X., & Sun, H. (2022). On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obothelphusa Bouvier, 1917 (Decapoda: Brachyura: Potamidae: Potaminae) from the Pegu Range, central Myanmar.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 70, 65-79.

Bo-Yang Shi, Da Pan, Hong-Ying Sun, A new genus and new species of potamid crab from Yunnan, southern China (Decapoda: Brachyura: Potamidae: Potamiscinae), 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Volume 42, Issue 1, March 2022, ruac001, https://doi.org/10.1093/jcbiol/ruac001

Jun-Da Zhao, Yi-Yang Xu and Chao Huang. 2022. Jianghuaimon dabiense gen. nov. et sp. nov (Crustacea: Decapoda: Potamidae), A New Genus and New Species of Freshwater Crab from eastern-central China. Zootaxa. 5168(4); 431-440.

Pati, S. K. (2022). Gurumon gurumayum, a new genus and new species of freshwater crab (Decapoda: Brachyura: Potamidae) from Arunachal Pradesh, northeastern India. European Journal of Taxonomy, 847, 28-45.

Ng, P. K., & Van Tri, N. G. O. (2022). A new semiterrestrial crab from limestone hills in Vietnam (Crustacea: Brachyura: Potamidae: Tiwaripotamon). Zootaxa, 5213(5), 578-586.

Wang R, Pan D, Chen H, Zhu B, Sun H (2022) Revision of two species of Sinopotamon Bott, 1967

(Crustacea, Brachyura, Potamidae) endemic to China: a new combination and a new synonym. ZooKeys 1112: 179–197. https://doi.org/10.3897/zookeys.1112.85278

Ru-Xiao Wang, Da Pan, Hong-Ying Sun, Two new species of freshwater crabs of the genera Huananpotamon Dai & Ng, 1994 and Minpotamon Dai & Türkay, 1997 (Decapoda: Brachyura: Potamidae) from 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Volume 42, Issue 2, June 2022, ruac029, https://doi.org/10.1093/jcbiol/ruac029

 


2022年新描述的淡水蟹种类1 溪蟹科Potamida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