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形意拳的老三拳
裹、践、钻是心意老三拳,形意拳没有这三个具体拳势,但继承了这三个重要原则,使之成为区别于其他拳种的运动规律。
裹,即将左右两臂裹至自身中线,上身下身也向中间就。象包袱裹东西,紧严不漏;又象做鞭炮,缠裹的越紧,炸得越响。用于裹敌就是横顾和控制对手,以便打击和发放。
践,即后手顺前手路线出入,左右不散不离,不交叉,总在一条中心线上。这样集中一个突破口攻,保住一个洞口守,始终占据中线有利地形,而且增加了后手的隐蔽性,减少了进攻的难度。进脚时也是这样。
钻,是指手从心口起,过嘴处沿中线弧形挤钻而出。即拳谱所说“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拳在怀中变,步在后足蹬;三口并一口,打人如同走”;“嘴是洞口,怀是虎窝”。
裹践钻的趋向是“中”。由上述阐述可以看出,裹践钻分别就向中线或出入中线,又是围绕一个“中”字统为一体的。这就决定了形意拳守中用中的技击原则。
怎样理解守中用中呢?一是“出手先占正门,此谓之巧”。守住自己中线不受侵犯,以保持稳定、平衡、合适的间架;攻击和威胁对方中线,以破坏其平衡。拳家所谓“我顺人背”、“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这是攻其必救,打实不打虚。进时破中门,拳谱讲“踏破中门夺地位,纵是神仙也难防”。二是“凡势都要留有余地”。不失中才能不失重,才能稳。“中”除了中线的意思外,还是中和、中庸之意,就是既不过、又无不及。身要看斜似正、看正似斜,拳高不过鼻低不过脐、前不露肘后不露手,这样才有弹性和活力,尤忌大步跨裆、直臂挺胸。拳谱讲“曲则勿远、直则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