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智慧课程
只要有了智慧,人们就会像圣雄甘地那样,自主地、清醒地从事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基督教认为,每个信仰上帝的人,只要内心虔诚,就能因信得度。这一点非常伟大。最早的时候,天主教有个规定:只有教会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一般人不能私自解读《圣经》。这跟一些佛教人士反对居士讲法一样,对社会和老百姓没有任何益处,对宗教传播更是有着巨大的限制。后来,天主教开放了,每个人只要有感悟,都可以去解释《圣经》,甚至可以组建自己的派别,于是西方出现了大量教派,多如牛毛,每个教派都有大批追随者。 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解释真理,只要你承认爱,承认耶稣,承认上帝,就能加入基督教。当然,佛教最早也是这样传播的,释迦牟尼说过,只要你认可“有漏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就属于佛教。佛家称之为四法印。 注意,很多人解释第一个法印的时候都说错了,他们认为“有漏皆苦”的意思是红尘世界很苦,而且必然是苦的,这不符合释迦牟尼的本意。释迦牟尼并不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苦的,他所说的“漏”,是欲望的意思。他认为,只有在产生欲望的时候,世界才会让人觉得痛苦。所以,释迦牟尼不是在否定整个世界。现在,很多人对佛教的解释有着大量的错误,在有些问题上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根本不符合释迦牟尼的本意。 有个故事就是这样:喜马拉雅山上有个修行者,他一辈子在山洞里苦修,一辈子都很痛苦,因为他觉得六道众生在受苦。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老鼠偷了个鸡蛋,于是笑了一下,但他这辈子也就笑过这么一次。这个人因此被称为圣徒,他的故事还被收录在《喜马拉雅成就者故事》一书中,被大加宣扬。你说这是多么滑稽?多么无聊?众生正忙着利益社会,说不出有多么快乐幸福,他却在愁眉苦脸地替想象中的众生受苦。 佛教不是这样。释迦牟尼以为有欲望就会有痛苦,但释迦牟尼仍然许可适度的欲望,他认为,居士只需要守住根本性的戒律——也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将它们作为基本的做人准则,其他的都是可以开许的。出家人要守的戒律当然会更多,因为你既然选择了出家,就等于选择了戒律,你必须尊重自己的选择。 ——《雪漠智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