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中风姐穿的“翡翠撒花洋绉裙”中的“洋”作何解?

2023-02-09 22:39 作者:折云华  | 我要投稿

洋一般来说,在这个位置表明产地,很自然地会解释成外帮之货。这句前面,还提到“大红洋缎窄褃袄”。这里的“洋缎”,也出现在正式的历史文件中。通常也是理解成是外来的面料或者款式。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红楼梦》成书在乾隆年间,乾隆对于洋玩意儿的钟爱,确实有目共睹。依专家的考证,在纺织品方面就多次要求粤海关采购洋缎洋毡。


但偏偏,晚清有位官员就职保定蚕桑局,专门编了一本《蚕桑萃编》,其中的《卷七·织政》明确说:“洋绉”即“湖绉”。《红楼梦》成书是在清中期,公元十八世纪。这位是晚清十九世纪。前后一百多年。至少说明晚清的时候洋绉已经等于湖绉。有一种可能是一百多年前“洋绉”和“湖绉”不是一个东西。不管怎么说,在晚表确实就是一个东西。


为什么不用“湖绉”。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湖绉”和“胡诌”是近音。说起来确实别扭。胡诌至少在元末就出现了。比如说南浔七里丝,也是感觉听着难听俗气,结果就给改成“辑里丝”。清代想改个名字,或者故意用更具体的款式之回避,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接下来就是为什么要选“洋”字。如果“洋”字,取“西洋”、“南洋”、“东洋”之意,这里应该代表时髦、新鲜的意思,也许确实是外来的款式。毕竟这时还是乾隆年间。对皇族来说,“洋”货是新奇玩意儿。同样的,如果“洋”字取最早的《尔雅·释诂》中的“洋,多也”。似乎也可以。绉本身说的就是有褶皱的丝织品。说是褶皱多也能解释得通。还有可能仍是地名。地名中带洋字的非常多,南浔就有一个村叫大洋村。因为在南方,山中大一点平地就是“洋”,当然也写作“㟄”的。


另外说一下,今天面料中的双绉这个词,用拉丁字母的,都是法文 crepe de chine ,字面上就是来自中国的”crepe”。


这么一来,反过来看“洋缎”中的“洋”要做何解就很可疑了。


当然,“湖绉”、“洋绉”、“洋缎”都是有实物的。照理来说想搞清楚似乎并不复杂。“洋绉”、“洋缎”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是直接进口,还是依样仿制或者“湖绉”确实就是“洋绉”。按现代的技术,完全可以用实物确认年代产地。但我并没有查到实物研究对比的记录。


看上去是一个可以得到答案,但是并没有人去做工作来回答的问题。

《红楼梦》中风姐穿的“翡翠撒花洋绉裙”中的“洋”作何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