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BA面试咨询的第一步,就是用凉水浇醒你!

2021-12-09 17:00 作者:张砺锋聊MBA  | 我要投稿

出于工作需要,近几个月看了许多报考MBA同学的简历。我们团队的一项服务是根据简历情况和问答,为该学员简历给出评分和择校建议。有点类似于医院的导医台,为了给咨询的同学提供更精准以及合适的服务。


坦白说,这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同学,我认为他们的简历与自己选择的报考院校不甚匹配,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建议他们多选几个“备胎”,甚至放弃自己的第一选择、直接改报。

有人会觉得,这样做会不会太打击学员了?努力一把说不定可以上呢?

抱歉,我觉得这是对商学院的误解。

基于我对学校的了解和对考生的判断,综合对比考量后,给出的建议就是我的能力范围内最中肯的。不合适就是不合适,我不希望考生冒高风险去选择一个成功率极低的院校,从而耽误了自己的备考节奏,更不会为了增加生源故意怂恿你报考一个够不着的名校。

至于那些宣称有院校关系的,我对此非常存疑。

普通的院校,不需要什么关系。我反复强调过,MBA是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教育产品,普通院校招生都招不满,面试申请何必需要关系?至于笔试,那是教育部的事情,学校的关系也没用。

至于顶级院校,就算有关系也没用,面试官都是一流院校的教授博导,不要以为老师都是穷酸书生,他们企业里咨询项目一大把,有的还在不止一家上市公司挂着独立董事,一年光是各种分红少说大几十万,真的不在乎你那些人情往来。

OK,回归本文主题,现在说说什么情况下我会建议你多准备几个院校、或者直接改报其他院校。

(以下截屏都是来自我们小程序的一手资料,顺便吐个槽——每天面对这么简陋的后台工作,感觉我们面试老师团队本就贫乏的审美已经降到负数了……另外,显示的分数是我们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带有主观成分在里面。)

一、工作经验太少,建议全日制


这个同学把MBA想得和学硕差不多,他的诉求就是读完MBA能提升学历、转换岗位,没考虑到MBA对于人脉扩展、职业规划的作用,本身定位就有问题。另外,此学员工作年限刚刚满足报考要求,经验太少,报非全日制硬伤很大。



这位学员情况类似,经验太少,不是说申请同济在职没戏,而是我们建议多找一些院校备选,同时也可以考虑全日制,对年轻考生的长远帮助会更大。

二、离校时间长,建议非全日制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此学员本科学历没有竞争力,并且已经离校11年了,加上其报考院校全日制班采用全英文授课,自己的简历中却没有任何对英语能力的证明,这种情况报考全日制是没有竞争力的。

三、地域不合适

学员的简历中明确体现出已在某个城市定居、或有固定工作,在当地有水平相近的院校前提下,却要报考较远地区的院校,这样的选择很难让面试官信服。

四、时间阶段不合适

虽说MBA对年龄的限制不大,但是某些阶段其实是不适合报考的。比如:无业、失业阶段;刚刚结束服兵役、刚刚退役等等,这类考生建议找到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报考。一般来说,在职状态、有一定管理经验的阶段是比较适合报考的。

五、实力明显不足


第一学历没有竞争力,工作经历没有出彩的地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也不明确,盲目报考名校,大概率是当炮灰了。建议多找一些“备胎”做好准备。

六、自身定位与目标院校不匹配

这个考生压根就没想清楚考MBA的目的。之前的工作领域与财经没什么关系,之后的发展与财经也没什么关系,报考财经院校,面试官会觉得莫名其妙。


之前的职业规划一直是走安稳路线,简历中也没表达出新的意向,突然报考MBA是想寻求什么突破?不给出合理解释,面试官会大概率pass掉你。

MBA可以作为转行的跳板,但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考生自己一定要事先想清楚,MBA在整个的职业规划中是不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如果毫无作用为什么还要花这个功夫?

以上是我对近期真实一手资料的整理,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准备提前面试的小伙伴。

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私信或留言交流

更多商学院择校、备考、申请、面试,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MBA面试咨询的第一步,就是用凉水浇醒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