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欣赏小说

2021-11-23 10:34 作者:天地虽大任我游  | 我要投稿

第七单元欣赏小说

教学要求

1. 了解小说相关知识。

2. 掌握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学习指导

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通过记叙、描写等手段,运用集中、概括的艺术方 法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小说的基本特征

1. 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古今中外凡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无不以成功塑造人物典型为标 志。创造人物不同于写真人真事,可以某一个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 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这样创造出来的典型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比人们在生活 中感觉的更本质、更真实。

2. 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小 说的故事情节同人物一样,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的。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 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的完整故事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 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部分。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3. 具有典型环境的描写。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背景,是形成人物性格形成、 变化的外部条件和特定场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 了社会根源。描写环境,要真实反映时代生活,要为作品主题服务,要服从人物性格发展需 要,与情节发展合拍。我国小说的环境描写,一般很少从正面作单纯静止的景物描写,它往 往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相辅相成地同时进行,着墨少而效果好。

二、阅读欣赏小说的基本程序

1.分析鲜活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小说以刻画和塑造人物为主,古今中外凡享有盛誉的 小说无不以成功塑造人物为主要标志。一般情况下,为了塑造鲜活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作

品常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比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欣赏小说时要 紧紧抓住人物形象作具体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思想特征。《药》中的华老栓、夏瑜、 康大叔等人物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他们在艺术上是真实的,他们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处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各自阶层典型人物的代表,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积弱积贫的民 族在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真实再现。

2. 把握体味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小说情节是由一系列能够展示人物及环境关系的事 件、细节组成的,显示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具有相对的完整性。通常是有一个贯穿 始终的事件或矛盾,经过层层推进,最后得到解决或实现转化。小说的情节发展与人物塑造 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欣赏小说一定要能够把握住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项链》中女主人公 玛蒂尔德一直为自己天生丽质却委身于一个小职员而耿耿于怀,从天而降的舞会请柬让她欣 喜若狂。于是她借项链,丢项链,寻项链,赔项链,历经十年含辛茹苦还完债,最后得知当 年丢失的是一挂假项链。至此,小说戛然而止。让读者明白了什么是造成主人公悲剧人生的 祸根。

3. 认识真实、生动的典型环境。人的生存离不开特定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 境)。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与活动的背景,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外部条件。欣赏小说一定要 准确地认识理解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要把握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和环境,使自己进入小说世 界的特定情景,才能理解作品中人物的生活、风俗和习惯,理解人物的行为、思想和事件的 性质。《一碗清汤养麦面》故事在北海亭面馆这一个特定环境中展开。作品精心营造了北海 亭面馆的典型环境,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深入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指作品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显示出 来的中心意思,是统帅全篇的灵魂。欣赏小说时,要深入挖掘作品主题,要对具体而又鲜明 的各种人物关系、生活事件、各个生活侧面的描绘进行分析。微型小说《石枕》只有几百 字,初读起来似乎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新意。但若细细思考"爷爷”安排小映三年内扶着双 拐寻找跌伤自己腿的条石的良苦用心和三年后的实际结果,便不难领会这个小故事的深刻内 涵:在生活中,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不懈努力,就定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

 5. 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欣赏小说还要品味小说的语言。品味小说语言主要有两方面内 容:一是品味作家在作品语言上的个性化风格,《荷花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军 民的战斗生活,但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是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如细细阅读《药》第..部分,肯定会对茶馆内不同身份人的语言特点留下 深刻印象。

此外,还可以欣赏小说的写作技巧。比如单就艺术技巧而言,就可以品味其肖像勾勒、 心理摹绘、细节点睛、对话妙语、伏笔设悬等在刻画人物、铺叙情节及布局结构方面的高超 技艺。

知识链接

关于小说的分类

小说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篇幅长短和容量大小把小说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三 种。

长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可以塑造众多的人物、描写曲折的情节。它能通过具有 重大意义的社会事件和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描绘出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反映 社会生活的一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例如《红楼梦》。

短篇小说,短小精悍,人物、情节、场景相对单一、集中、紧凑。它只能在整体生活 中截取人生的一个横断面,由一个焦点、一个场面、一个细节生发开去,以一斑而窥全豹 地描写生活。短篇小说更便于迅速反映社会现实,更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

中篇小说,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情节比短篇小说完整一些,但又不像长篇 小说那样复杂。一般来说,中篇小说的篇幅为三四万到十万字。

还有比短篇小说更短的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篇幅一般在千字左右,情节、人物比 较单一。微型小说以立意清新、情节单一、结尾出人意料见长。

 药 

鲁迅

课文导读

《药》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写的一篇小说。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小说讲了一个因为迷信而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华老栓从刑场上为儿子买“药”——华老栓夫妇照顾儿子吃“药”——众茶客和康大叔谈论“药”一华大妈为儿子上坟。故事情节紧 紧围绕着“药”展开,通过描写华老栓夫妇为了给儿子治病竟把革命者夏瑜的鲜血当做“药”这 -发人深省的事件,反映了在封建统治阶级长期压迫下民众的愚昧和麻木,热情地歌颂了革 命者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小说旨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启发人们去寻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小说在写 作手法上采用明暗双线发展,结构严谨。阅读中应细心体会。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 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 ”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面应,-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 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 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 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 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 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 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 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会,身上觉得有些发 冷。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 -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 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

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 "两两,鬼似的在那里 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 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 阵脚步声响,-眨眼,己经

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 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 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直 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 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 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 了馒头,塞与老栓;-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给谁治病的呀? ”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 -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巳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 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 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口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发光。但是没有客人;只 有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 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一皱展开的眉心。他的女 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得了么? ”

“得了。”

两个人一齐走进灶下,商量了一会;华大妈便出去了,不多时,拿着一片老荷叶回来, 摊在桌上。老栓也打开灯笼罩,用荷叶重新包了那红的馒头。小栓也吃完饭,他的母亲慌忙

说:“小栓一一你坐着,不要到这里来。”一面整顿了灶火,老栓便把一个碧绿的包,一个 红红白白的破灯笼,一同塞在灶里;一阵红黑的火焰过去时,店屋里散满了一种奇怪的香 味。

"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 ”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 最早,去得最迟,此时恰恰蹩到临街的壁角的桌边,便坐下问话,然而没有人答应他。“炒 米粥么? ”仍然没有人应。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小栓进来罢! ”华大妈叫小栓进了里面的屋子,中间放好一条凳,小栓坐了。他的母 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

"吃下去罢,一一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 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 夫,己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张空盘。他的旁边,一面立着他的父 亲,-面立着他的母亲,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上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便禁 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又是一阵咳嗽。

"睡一会罢,一一便好了。”

小栓依他母亲的话,咳着睡了。华大妈候他喘气平静,才轻轻的给他盖上了满幅补钉的 夹被。

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 着一圈黑线。

"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一一你生病么? ” -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没有。”

"没有?一一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 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 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

"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华大妈也很感激的谢他。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 搭讪着走开了。这康大叔却没有觉察,仍然提高了喉咙只是嚷,嚷得里面睡着的小栓也 合伙咳嗽起来。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 呢。”花白胡子一面说,-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一一听说今天结 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 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 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一一第一要算我们栓叔 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 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一一你仍旧只是 肚饿?……”

"包好,包好! ”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 。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一一这小东西也真不成 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 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 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己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

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己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 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一一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 .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拼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 拍他肩膀说:

"包好!小栓一一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 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痍毙的人,右边是穷人 的丛冢,两面都己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己在右边的 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 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 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 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放下了篮子。

那坟与小栓的坟,-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碗饭, 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 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他 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一一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人点-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一一看这是什么 呢? ”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 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一一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都己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 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 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 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一一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 不会来玩;一一亲戚本家早不来了。一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 来,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 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一一 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一一你如果真 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一一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 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 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 罢。”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采的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 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一一”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 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一九一九年四月

思考与练习

一、为下列字注音。

窸窸窣窣

丛冢

蹩进

竦然

玄色

跄跄踉踉

搭起

板滞

痍毙

纸锭

二、 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攫取

踌躇

悚然

三、 阅读课文后,在下面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动词。

老栓慌忙(A)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B)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 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C)过灯笼,一把(D)下纸 罩,(E) 了馒头,(F)与老栓;一手(G)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 老东西 。”

四、 阅读课文后,简答下列问题。

1 .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含意?

2. 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医治房病无效而死和夏瑜的被害各说明了什么?

3. 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介绍小说中华老栓、夏瑜、康大叔三个主要人物。

五、 《药》一明一暗写了相关联的两个故事。请按照明线顺序写出暗线的发展线索。

明线(华老检买药) 暗线(夏瑜被杀)

华老栓从刑场上为儿子买“药”

华老栓夫妇照顾儿子吃“药”

康大叔和众茶客谈“药”

华大妈为儿子上坟一“药”的效果

六、结合实例分析第四部分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欣赏小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