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湘精神科医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愿服药,家属可以这样做

刘菊湘
40余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刘菊湘,中共党员,优眠临床部主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病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40余年,曾多次在北京医科大学、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天津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多次受邀赴国内外学习交流与研讨,就临床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擅长领域
擅长情感性情绪障碍、心因性情绪障碍、癔症性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恐惧症、强迫症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适应性障碍、老年期情绪及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精神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使众多患者获得康复,深受同行和广大患者认可好评。
行医格言:我要求自己对患者倾听、倾听再倾听,细心、细心再细心,作为医生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患上该病的患者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对于精神分裂症,目前最常见的是药物和心理社会支持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来有效的控制症状,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拒绝服药,是目前治疗中最普遍、也是最令人头痛的事。究其原因是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妄想、幻觉等原因,不仅认为自己没有病,往往还会认为家属、医生、护士让他吃的是毒药,是要害他。
要解决患者服药困难的问题,首先还是得了解患者为何会拒绝服药,才能更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患者不愿服用药物的原因有:
01觉得自己没病,不需要吃药治疗
精神分裂症起病早期,有些病人尚能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同以前不一样了,会感到奇怪,有的病人也可能来医院看病。到病情发展严重时,病人便完全不承认有病,坚决拒绝就诊服药。
此时,家属便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又想抓紧给病人治疗,却又说服不了病人。

家属这样做: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一劝、二骗、三强制。需要家属的耐心劝说,获取患者的信任是比较重要的。如果劝说的效果甚微,可以找个借口诱骗病人治疗,再请医务人员帮助,若实在不行,就只能采取强制手段了。
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假批判”。病人患病以后,特别是住过院的病人,他们可能从医生、病友以及各种宣传中了解到一些精神疾病的知识,有时为了不吃药,或者为了尽早出院,谎称自己的病态想法没有了,也承认那些都是自己“瞎想”的。实际上,他们异常的精神症状并未消失。
02害怕药物副作用,担心吃坏身体
很多人都觉得“是药三分毒”“怕吃药久了变傻”,所以就担心长期服药吃坏身体而不愿服药。这样错误的想法,只会延误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百害而无一利。
治疗中出现各种副作用,确实很让人担心,比如,部分抗精神药物会有轻微镇静、嗜睡的副作用,患者吃了后会困倦想睡觉,但这并不是变傻;
或者是害怕吃药“上瘾”,其实,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用药物中,只有镇静催眠类的药物有这样的特点,而这类药物医生是有严格控制的,所以在医生的嘱咐下服药,一般无须担心。

其实正规药物,只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来服药,就不需要太担心药物的副作用的问题。在使用抗精神病药中,完全没有副作用是不可能的,医生能做的是力求把副作用降到最小。
家属这样做:
家属也要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耐心地劝说,摆事实讲道理,另一方面要请医生酌情调整药物的剂量或品种,以减轻副作用,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药物;
同时监督患者服药,避免患者藏药、漏服、错服药物,同时也要观察服药后患者的状态,如有异常请及时联系医生;当患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忍受时,请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切勿擅自停药,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
03认为自己病好了,不需要吃药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了,就认为自己病好了,甚至觉得之前的不是病,不必再继续服药了。
然而,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极高的精神障碍疾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巩固维持治疗,并不是说症状缓解、自我感觉良好了,就可以停药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极高的精神障碍疾病,所以巩固维持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处于巩固期、维持期治疗的患者,如抱有侥幸心理擅自减药停药,病情巩固维持不够,极易导致疾病复发。
有这种想法的病人,往往是因为对疾病的认知不足、错误地认为自己已恢复良好,而拒绝服药。
家属这样做:
向患者详细说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并重点强调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疾病复发的严重性。在维持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做一定的康复训练,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方式,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心理社会功能,尽可能使患者回归社会,最终达到融入社会的目的。
04害怕异样眼光,病耻感出现
社会在不断进步,精神卫生也在逐渐的深入人心,但是人们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另眼相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一说起“谁谁”是精神病,身边人都会自动弹开,躲得远远的。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择友、婚恋也会面临重重困难。就连在精神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常被人家说:“在那个环境里呆的时间久了,你是不是也会得精神病?”
可见,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冷漠和异样眼光,让他们有一种病耻感,拒绝服药,无形中加重了疾病的危险。
家属这样做:
多关心关爱患者,多给患者解释,精神疾病同感冒发烧、关节炎、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一样,也是人类的一种疾病,并不是患者自己想患上这种病,而只能怪疾病本身,某种意义上来说,患者也是“受害人”,理解、尊重和关怀、照顾患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05嫌长期服药麻烦,干脆不吃
精神分裂症是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这点毋庸置疑。由于几乎需要每日服药,对于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长期服药过程中容易遗漏服药,有些患者嫌麻烦,于是干脆不吃,这就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
这样的患者,对病情复发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不吃药也没啥影响。

家属这样做:
对这样的病人更要反复强调再犯病的危害,有时可以用住院来吓唬一下病人;同时,家属也可以学习一些小技巧,来减少服药的不便。
比如:将药放在饮水机旁边提醒自己,减少漏服的情况;比如将手机调好上闹钟,需要外出的时候,提前将所需要服用的药物放进第二天会携带的包里。
或者可以由家属将患者的药按照每日所需服用的分量提前准备好,而后让患者到时间时直接吃就行。
具体做法:将药丸用剪刀从铝板上连着包装一起剪下来以防受潮,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分成很多小格的药盒,按照每次服用的分量分别放进小格里,为防止吃错、或者吃过了不记得了,还可以在每个小格上用铅笔写上早/中/晚、服用日期等,患者只需要按照家属做好的标记服药即可。
患者只需每次按照家属准备的药直接吃就行,对于尤其是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来说,这样不容易漏掉,防止药量不够。

特别注意:有些家属在病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暗中给病人服药(暗服药)。常用的方法是把药片碾碎,放在饭里、饮料里,让病人服下。暗服药是一种万不得已的办法,一旦让病人发现,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家庭矛盾,还有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病人的被害妄想,请家属要特别谨慎小心。
精神分裂症其实并不可怕,通过正确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改善,重新找回生活热情,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拥抱新生活,那么,治疗就是有效果的,这也是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