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焚尽天下书

2023-03-10 13:40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定于一尊 偶语弃市 以古非今 焚天下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可。” 【今译】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皇帝在咸阳宫大设酒宴,70位博士上前向他献酒颂祝寿辞,歌功颂德。 仆射周青臣上前对秦始皇颂扬说:“以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仰赖陛下您的神灵和圣明,平定天下,驱逐蛮夷,日月所能光照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国的领土置为郡县,百姓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祸患,这伟大的功业可以流传后世(传之万世)。自上古以来的君主,没有人能比得上陛下您的威德。” 秦始皇听了十分高兴(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言应效法古代,分封子弟为诸侯王,说:“我听说,从前的殷商和周朝的帝王统治天下一千多年,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分封弟子和功臣,作为自己的枝辅。现在陛下您拥有整个天下,而您的子弟却都是普通平民百姓。这样万一国家出现像齐国企图谋杀君主的田常、晋国夺位篡权的六卿之类的乱臣贼子,而陛下您没有人辅佐,怎么能挽救危局呢?凡事不师法古人,取法古制,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没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又当面奉承您,以致加重陛下您的过失,这不是忠臣所为啊。” 秦始皇把他们的议论下交群臣,让群臣一起就此发表意见。 丞相李斯说:“黄帝等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也不因袭守旧,不是对前朝的承袭,可是他们都各自凭借自己的方法治理好了国家。这并不是他们有意要和前代相反,而是由于天下的形势不同了,不能不有所改变。现在陛下开创了伟大的事业,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勋,愚蠢的读书人怎么能够理解。 “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旧事,古代的分封怎么能再取法呢?以前诸侯们互相争斗,用优厚的俸禄招徕天下的贤士。 “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了,政令都出自陛下您一人之手,法令统一,老百姓治家就应该致力于农耕,搞好生产;读书人也应好好学习和遵守法律政令。 “但是,现在这些儒生们,不了解现实,不学习现今法律政令,而是专学古法,模仿古代,以此来指责现行的社会制度,非议当世,蛊惑百姓,惑乱民心。 “所以臣李斯冒死进言:古时候天下分散纷乱,没有人能统一天下,所以诸侯并起,说起话来议论的都是称道古人、批评当世、妨害当今,矫饰虚言淆乱真实,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私学里所学的知识是好的,赞赏自己所学的学问,以此来非议朝廷颁布的政令,责怪圣上所建立的制度。 “当今皇上您已经统一了天下,分辨是非区别黑白,一切全部决定于至尊无上的皇帝一人,让天下的人以皇帝一人作为唯一的权威。 “可是,私学却结群成队地一起非议朝廷的法令教化,他们一听到朝廷的举措,有命令下达,就各自根据所学的东西对朝政妄加议论,批评一番,入朝时就在心里责怪嘀咕,退朝后就聚集在里巷中,街头巷尾乱议论政事,他们用浮夸的言语欺骗陛下来盗取美誉,用奇谈怪论来抬高自己,标榜自己的高明,率领一些追随者对朝廷妄造谤言,说些不利于陛下的言论。 “这种情况要是不予以禁止,那么陛下的权威就会下降,朋党各种势力也会在臣子之中形成。我认为禁止这些是适宜的。 “为此,我请求陛下下令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史书、典籍全部焚毁、烧掉。 “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有敢收藏《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要送到当地官府一起烧掉。 “有敢在一块儿,聚众谈论《诗》、《书》的,处死示众; “借用古代例子来谈论今天是非的,借古非今的,株灭全族。官吏有知道罪行不检举,知情不报的以同罪论处。 “命令下达30天后,仍不把这些书交出来焚烧的,处以脸上刺字并涂上墨的黥刑,同时,并处以发配到边疆充军,强制筑城的城旦刑。(城旦,秦、汉时的一种刑罚,白天守边防寇,晚上筑长城,刑期四年。) “不必销毁的书,只有医药、卜筮、农业种植之类方面的书籍,可以保留。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文字法令,就到官府里,去向官吏学习讨教。”(卜筮:古代用龟甲占卜称为卜,用蓍草占卜称为筮,合称卜筮。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通称蚰蜒草或锯齿草,我国古代用它的茎占卜。) 秦始皇听后,同意了这个建议,下命令,说:“可以按这个去做。” 于是,全国大批的古代文献和典籍被大火焚毁。 【赏析】 秦国在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下,逐渐形成了绝对优势,秦王赢政顺应时事,奋发图强,终于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本文记述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辩论,以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除了《秦纪》、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之外,其他的如《诗》、《书》、及诸子百家的书籍,全部焚毁,民间不许私藏。 想通过“焚天下之书”的办法让老百姓与自己“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定于一尊” 一尊,唯一的权威。意指在政治、思想、学术、道德方面,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作唯一的标准。 偶语,两人对语; 弃市:古代在闹市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陈尸街头示众。 “偶语弃市” 指在封建暴政下,人们相聚谈话即遭杀害。 非:否定,非难。 “以古非今” 用肯定古代的事情来非难、攻击当今现实社会所推行的政治措施。后演化为“厚古薄今”,意指重视和推崇古代的,轻视和鄙薄现代的。

焚尽天下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