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藤校,终于可以和男朋友结束异国恋啦~

背景:
北京21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GPA: 3.5/4
语言:100+ 320+
一段银行实习,两段互联网大厂商务分析方向实习
一次校内科研经历,内容已出版
录取:
Columbia MSAA; WUSTL MSBA; W&M MSBA; UWM MSBA
关于标化:
出国留学这件事情是大二第二学期才突然决定的,当时很多身边的朋友都推荐给我了世毕盟,通过几次相互了解我也就立刻签约了,从那以后便开始了留学准备的“艰辛历程”。
其实研究生申请最重要的无非几点:
GPA
语言考试
美国研究生考试GRE/ GMAT
相关实习
交换经历
科研项目
以上每一项都是会消耗不少时间并且需要有规划的进行的,所以如果有出国打算真的是越早越好。
作为“踩坑达人”,我的每一项都不那么顺利。大一入学,我以后一直周旋于这种各样的活动当中导致GPA有很大的劣势,并且我的本科基础课都集中在大一学年,所占学分奇高,后来为了提分真的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又因为选了很多专业课导致学期中间很少有整块的时间去攻克语言,假期还需要补充实习经历和完成科研项目,于是考试一拖再拖地赶上了疫情,所有预约好的线下考场陆陆续续的全部取消了。最后申请季过得非常充实,几乎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从学到考出来托福成绩。白天做题,晚上写文书,半夜焦虑地睡不着基本就是我的整个申请过程了。
通过这个过程我有几个个人的小建议给将要申请的小伙伴们:
1. 尽早规划,不仅是时间方面,更重要是想清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这样才不至于到写文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专业方向做了些什么;
2. 集中准备考试,其实无论是托福还是GRE,拖得时间越久约考不出来,最好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预留出一段整块的时间强迫自己考完是最有效的。而先考哪一个后考哪一个也是因人而异,不要完全听取别的意见;
3. 课外活动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很多学校或许会喜欢有趣、丰富、全面发展的申请者,但是上面列出来的一定是最先考察的标准,如果无法兼顾的时候建议战略性减少活动经历;
4. 选择项目的时候不要只盯着项目名称,例如BA、金工都是非常热门的专业,但也有一些相似的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申请:
现在回想整个申请过程感觉非常感慨,对于我来说,决定出国读研是一件犹豫了很久又突然确定下来的事情。从确定下来开始,所有需要准备的事情都接踵而来,在被迫不断努力地追逐着很多“线”,一个结束以后还有下一个,源源不断地让人喘不过来气。直到现在还可以回想起在深夜因为焦虑而连续很多天凌晨四点依然清醒的自己;会回想起只要看到收到新邮件心会立马揪起来的自己;会回想起第一次收到拒信时候的不平又难过的自己。虽然我的申请结果在众多巨佬里面算不上“厉害”,但是这样想起来,我好像没有那么多可以后悔的事情,因为至少从下定决心的那一刻开始是真的在竭尽全力地让自己变成那个“合适的申请者”,所以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便是应得的了。总而言之,希望即将要面临申请季的小伙伴也要尽力而为,努力过后开开心心地等待结果就好啦,千万不要怀疑自己。
关于世毕盟:
世毕盟给予我的帮助有很多,比如:前期的规划、项目的定位、文书修改、模拟面试等等。申请整体真的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我申请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要求各不相同的2-3篇文书需要写,并且可能还会有一些自己发现不了的逻辑问题或者回答“雷区”,世毕盟的老师们会帮助我非常认真的梳理思路并且保障在几天内修改好文书里的表达错误。
另外,BA的项目几乎都会有video / interview,世毕盟提供的资料和模拟服务可以准备的更加充分,模拟面试后还会有针对每一个问题的书面反馈,真的非常有帮助。在过程中不同的项目又有很多细小的要求,例如:WES认证、官方成绩单寄送等问题,珊珊老师也总会非常耐心地帮助我一步一步完成。总而言之,在焦头烂额的时候能够有人一起面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最后想分享给申请季战友们我秘密写在自己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不论结果如何,申请研究生都是一个梳理自己的好机会,从前、现在、以后,无论是文书还是面试都在让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以后想要做什么?而想出来的回答或许才是最大的收获,能看清自己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